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写作思维活动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复杂丰富的心理活动,又是异常活泼和富于变化的。不过这些变化却总是在写作思维活动的定向性规范之下的变化,是在写作主体思想、情感的驱使下,遵循其审美理想的指导,在主体知识、经验世界的心理范围内的一种定向性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2.
写作作为一种复杂的思维外化过程,自然离不开写作主体的思维活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写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在文体理论知识这一编中把各种文章归类为四大文体:记叙文体、议论文体、说明文体、应用文体,这样就要求写作不同文体的文章,其思维外化必须合乎其文体规范,即要“得体”、“合式”。合乎文体规范的思维活功在不同文章制作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及特点,掌握不同文体的思维规律,便  相似文献   

3.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大致分为构思与表达两个阶段。前段主要借助内部语言进行,后段则借助书面语言使构思内容符号化、物质化。整个过程均离不开语言,也可以说就是一种言语过程。语言问题是写作本体论中最主要的问题。然而,现在的写作研究对此重视不够,写作教材把主要精力倾注在文体研究上,而对于写作语言还大多停留在选词造句、推敲润饰等现代汉语的原则、规范要求层面,缺乏自觉、独立的写作学角度的语言研究,写作语言本质上的理论概括、写作语言形式与写作内容如何对应、写作语言如何适应写作语境等等问题,都还未得到很…  相似文献   

4.
构思,是指在动笔作文之前,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体设计,它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具体地说,文章的构思就是对写作的材料进一步的分解和组合、延伸和拓展,使之有序化、情境化和审美化,而这种分解与组合、延伸与拓展又是多种多样的,千变万化的。如果囿于常规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写作活动是写作主体制作表达写作意图并与写作受体产生共鸣的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写作主体通过文本的语音——听觉层、语义——幻觉层、图式——填补层、意蕴——体验层四种语言表现结构模式来表达自己的写作意图,使文本能准确体现写作主体的写作意图,具有审美价值,更能与写作受体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6.
构思是指动笔写作之前,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构思作为从生活积累到成形文字的重要桥梁,它在文章的主题立意、材料的裁剪取舍以及布局谋篇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篇文章是否能选择最佳切入点,整体布局是否合理、巧妙,取决于作者构思能力与品质是否独到优秀。个性化的构思要调动写作主体全身的心智感官体验,需要认真酝酿、孕育,特别需要激情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文体感是写作主体对文体长期接受和应用的一种心理积淀,是写作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规范写作行为的“内在尺度”。本文对中学生作文文体感贫困的原因究及文体感的培养作了相应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一、写作思维的意义(一)写作主体是思维的能动者写作主体即写作中的创造者。写作主体在写作活动的过程中思维在不断地运动,其中伴随对客观事物进行认知、审美的参与,并且通过审美感知与自身实践进行综合反映。写作活动不是机械、静止的状态,它是运动的,而在这个运动的过程中思维也在不断地运动。所以,在写作活动中对主体进行思维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在高中写作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9.
写文章离不开构思,前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认为在整个写作过程的三个时期中,最困难的是构思期。“凡作文之道,构思为先”。所谓构思就是在写作之前,运用心思,考虑写什么和怎么写,或称之为谋篇布局,是写作主体指向文章内容形式生成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0.
金光 《现代教育科学》2006,(4):78-79,123
文体感是写作主体对文体长期接受和应用的一种心理积淀,是写作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规范写作行为的"内在尺度".本文对中学生作文文体感贫困的原因究及文体感的培养作了相应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写作时,赋形思维是一种目标、理想、功能,是一个将立意变成材料、结构、文体的过程。在行文中,渲染在写作行文的思维模型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既是行文过程中的思维操作技术,也是一种行文展开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2.
百年中国报告文学写作主体的身份特征及其变异,给报告文学文体的面貌及流变带来影响。文章从记者型与作家型写作主体对文体的影响,“一日式”:大众型写作的模式,军旅身份写作主体的意味等三个方面对此作出阐述,写作主体的身份变异使报告文学这样一种以跨文体性作为自身重要规范的文体显示出较强的交叉性与兼容性。  相似文献   

13.
实用文体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其写作动因的强制性、写作目的的实用性、写作内容的真实性要求,决定了写作主体的思维模式特征,使写作主体的思维过程表现出被动性、模式性和群体性。只有深入了解和把握这些特点,实用文体写作者才能迅速成文,写出高水平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张颜华 《培训与研究》2007,24(12):65-66
摄影艺术是心灵的艺术,也是视觉艺术,是一种审美评价活动,其最本质的创作思想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摄影艺术创作构思是作者在艺术地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积极的、能动的思维活动,具有明显的瞬间性、现场性和科学性。在摄影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摄影构思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构思的目的是为探求能够充分体现创作意图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5.
文体意识是写作主体的写作意识的最重要内容。它是指不同文章体裁的性质、特点、规范、规律和要求在主体心理上的建构,即在主体精神世界形成文章图样意识。明确的文体意识对于写作主体的读写实践尤其重要。写作主体只有具备明确的文体意识,才更有利于实现成功的写作。  相似文献   

16.
江少川副教授的《现代写作精要》一书,于1998年7月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从现代视角出发,对五彩缤纷的写作世界作了“精要”描述,将讲述写作理论与方法技巧结合起来。全书约21万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写作引论”,探讨写作活动的本质和写作主体的建构;中篇为“写作过程”,内容包括“从生活源流中聚材炼意”、“在主体思维中构思运思”、“在语符转化中优化组合”、“于命笔加工中完善尽美”四个部分。下篇为“分类写作”,分类讲解了当代社会生活中使用效率高的一些文体的写作要求。《现代写作精要》简介@凡夫…  相似文献   

17.
文体感是指主体对某种特定文体的全部表现形式规范的领悟与把握,包括对该文体一切构成因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的特殊要求的领悟。我国写作教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形成以文体为中心的写作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当做三种常见的教学文体,写作按相关的文体知识进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探讨元认知理论对于英语二语写作的指导意义。写作主要是一种思维活动,元认知的作用不容小觑。英语二语写作,可从丰富写作者的元认知体验出发,扩大阅读量,培养语感,关注构思过程和写作主体,明确写作目的,以自由写作的形式由写作者自身逐渐提高元认知知识,强化自我监控和调节,从而提高英语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李长春 《考试周刊》2016,(12):45+99
<正>每一种写作教材的出现都是对写作这一活动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后编写而成的,它的出现必然是对写作思维的一次规范,是对作文活动的一次深入理解。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也不例外。它以字词句的教学为切入点,以文体教学为作文的组织框架,它的产生曾给作文教学送来春天般的温暖,给师生的写作带来无限生机,可是它毕竟没有找到人类写作的真正奥秘,只是对写作的表面问题作出的一次比较规范的整理。它没有直击写作的要害,没有把写作真正带入自由王国。而"作文三  相似文献   

20.
每一种写作教材的出现都是对写作这一活动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后编写而成的,它的出现必然是对写作思维的一次规范,是对作文活动的一次深入理解。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也不例外。它以字词句的教学为切入点,以文体教学为作文的组织框架,它的产生曾给作文教学送来春天般的温暖,给师生的写作带来无限生机,可是它毕竟没有找到人类写作的真正奥秘,只是对写作的表面问题作出的一次比较规范的整理。它没有直击写作的要害,没有把写作真正带入自由王国。而“作文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