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静力练习又称静力性等长工作,它是指人体在肌肉紧张用力时,肌肉长度不发生变化,肢体基本不产生位移,即保持身体在相对固定的姿势中静止用力。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把身体位置保持在最吃力的角度或者是技术动作所需要的位置进行用力,对发展绝对力量和支撑力量、固定力量作用较大。在田径运动各个项目的训练中,我们经常运用的力量练习方法有克制性训练法和退让性训练法。而很少采用静力训练法。其实静力练习对发展运动  相似文献   

2.
力量的提高完成任何一个动作或保持一种姿势都是由肌肉做功来完成的。我们把肌肉做功时所付出的力量称之为肌肉力量。因此,人的力量是克服外界阻力的能力或是肌肉用力反作用予外界阻力的能力(伏·英·扎茨奥尔斯基1970年)。肌肉产生的外力和内力的特点是不同的,肌肉力量可分以下几种:克服力、退让力、支撑力和混合力。前面两种力属于肌肉的动力性力量,第三种属于肌肉的静力性力量,第四种是动力性和静力性的混合力。由于肌肉工作可以产生不同的机械力,所以肌肉收缩也存在着不同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在人体肌肉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不变,张力增力,肌体无位移运动,肌肉所表现的力量叫静力性力量。 静力练习包括肌肉收缩,是用力对抗固定的阻力。德国科学家Pleeingex和Nvccex报告,每天以2/3的最大力量做一次持续6秒钟的静力练习,每周五次,每周平均增加5%的力量,故静力练习最大的优点是发展肌肉的力量块,但由于无肢体的位移运动,故主要缺点是增加肌肉的动力性力量不明  相似文献   

4.
“强制性拉伸肌肉”实际上属于一种离心力量练习。即:肌肉在练习中虽积极地收缩,却仍被强制性拉伸作用力拉长了的工作形式。与肌肉的其它几种收缩形式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能使肌肉产生较大的张力。早在1929年就有研究者(贝德)用青蛙实验证实了强制性拉伸肌肉后的肌力超过最大静力性肌力的1.5—2倍。还有研究者认为,离心收缩所产生的张力比最大向心收缩力大40%左右。可见,离心收缩是进行力量练习的最佳刺激。但在运动实践  相似文献   

5.
一、武术套路中静力性动作的力量训练 静力性动作是指肌肉以等长收缩的形式使人体保持某一特定位置或对抗固定不动的阻力练习形式称为静力性练习。静力性练习能更有效地提高肌肉的张力与神经细胞的机能水平。  相似文献   

6.
静力性练习的专业术语是静力性等长收缩训练。它指的是在身体固定的姿态下,肢体环节固定,肌肉长度不变,改变张力克服阻力的练习方法。是专业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的重要方法。但在笔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静力性练习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同样有着形式多样且行之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在体育运动中,机体出现疲劳时,容易出现肌肉僵硬、疼痛等症状,从而会降低肌肉协调能力,严重时可造成肌肉或肌腱的损伤。所以运动后要进行放松练习,静力性牵拉就是很好的放松办法,不仅可减轻运动后的肌肉酸痛感,而且可以改善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增加肌肉收缩能力,从而促进机体的快速恢复。当然,在做肌肉牵拉放松前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按摩或慢跑抖动放松。以下是笔者借鉴瑜伽的动作和呼吸,针对不同肌肉群,设计的静力性牵拉方法,对  相似文献   

8.
在许多运动项目中,肌肉力量是决定运动成绩的最重要身体素质之一。完成各种体育练习时,要求肌肉收缩的值和特点都不尽相同:即当肌肉进行一定程度的快速收缩时,在有些情况下,主要是发展等长力量(静力)的能力;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则主要是发展等动力量(动力)的能力。因此,我们主要是想研究一下各种力量训练对肌肉收缩的上述特性曲线所起的作用。现在,力量训练的方法可分为三类:等长训练和两种不同形式的动态性训练——等张训练和等动训练。肌肉力量训练中的等长训练和等张训练早已在运动实践中采用了,而发展力量的动态性等动训练则是  相似文献   

9.
运动损伤的恢复对策—恢复性训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恢复性训练的第1步是开始一系列的关节可动范围及柔软性的改善练习。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是静止状态的伸展练习,关节和肌肉在一定的时间内慢慢地作伸展运动。作为恢复性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制定如何使患部及肌肉群的肌肉力量恢复的训练计划。肌肉力量被分为静力和动力两种。强化肌肉力量的方法主要有3种:静力训练法、动力训练法、动静力综合训练法。静力训练法的练习是关节和四肢不动  相似文献   

10.
1、合理选择力量训练的方法 从肌肉收缩的形势上看力量训练的方法有:等张(动力性)力量练习,等长(静力性)力量练习和等动力力量练习等。不同的力量练习方法可以发展不同性质的力量。因此根据不同的项目选择不同的力量练习方法。动力性力量的练习是肌肉收缩和放松交替进行的负重练习,它对发展速度性力量、爆发力和力量耐力有极大促进作用。它可使肌肉、  相似文献   

11.
苏联的研究者近年建议用电刺激来训练运动的肌肉静力力量。电刺激的原理是由电引起肌肉有次序地反复收缩,可用直接法和间接法使肌肉作这样的收缩。直接是把电极安放在躯干或远离躯干需要进行训练的肌肉之上;而间接法则是对某些运动神经进行刺激。为此目的,阿德莉安诺娃及其助手发明了一种训练肌肉的电刺激法,该法使用频率为2500赫兹的调制交流电。相对平时使用的使肌肉紧张的各种办法而言,电刺激具有以下优点: ——“电训练”可使收缩的肌肉最大  相似文献   

12.
周强 《浙江体育科学》2000,22(1):44-47,64
下肢肌肉储能大小和再利用率反映了运动员下肢肌的力量素质和动作技术的优劣 ,也是评定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素质的动力学指标。我们采用高速摄影和三维测力 ,对 6名运动员在跳跃踏跳中 ,下肢肌肉的储能大小、负功利用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1 .外负荷变化时 ,踏跳缓冲结束瞬时肌肉的力值不同 ,且存在极值 ,此极值的大小与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有关。 2 .下肢肌肉的储能与缓冲结束瞬时的力值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当肌肉受到一个最佳的拉伸力时 ,肌肉储能最多。 3.肌肉在向心收缩过程 ,对其在离心收缩过程中肌肉所做的负功的利用率 ,随着外负荷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徒手操是一种简易的锻炼身体方式,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通常只注意运用按节拍颤动的徒手操来活动四肢和躯干,而忽视了静力性的徒手练习。我们介绍的这套柔韧操,特点在于能在静的情况下使人体各部肌肉和关节得到充分伸展,以此作为青少年运动训练的准备活动和柔韧练习。下面简要介绍这套静力性柔韧操的练习方法。全操共十四节,每个动作做20秒钟,用80%的力量。 1.两脚并拢平行站立,双手五指交叉翻腕,两臂上举,头后仰。(图1) 2.站立姿势同1,右臂经前向左侧伸  相似文献   

14.
<正>静力性力量训练是一种单一重复的强度刺激。练习时肢体静止不动或者不发生明显的位置移动,肌肉的长度也不发生变化,却处于紧张用力状态[1]。小学生低年级进行中小负荷静力性力量素质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关节稳定性和小肌肉群的力量。"肢体静止不动或者不发生明显的位置移动"的练习恰好能够弥补室内空间狭小,而导致的室内体育课只能上自习课、知识讲授课、视频课的不足。因此,可以把静力性力量素质  相似文献   

15.
跳远专项力量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力量素质是田径运动的重要素质之一,是运动员掌 握运动技术、技能以及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他身体素质形成的重要基础。一、力量的分类 力量是指在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按肌肉收缩形式可分为动力性力量和静力性力量。动力性力量又分为重量性力量和速度性力量,重量性力量是指动作速度基本不变或变化不大,力量的大小由肌肉工作时所推动器械的重量来衡量(如举重)。速度性力量通常也称为快速力量或爆发力量,顾名思义是由力量与速度组成。二、跳远所需要的力量 在田径运动中,无论是跑、跳跃或是投掷项…  相似文献   

16.
骨骼肌伤后训练对其收缩力与松弛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胜年 《体育科学》2002,22(4):129-134
82只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对其小腿三头肌急性拉伤。随机分为自然修复组(实验对照EC)、牵张训练组(PT)、静力训练组(ST)和跑动训练组(MT)、分别于恢复期不同的时间测试腓肠肌的等长收缩力和应力松弛特性。结果发现:在体肌肉中,轻度拉伤早期收缩力的较大幅度的变化,炎性反应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拉伤早期的收缩力恢复与其结构性修复存在着时程上的差异,这种时程方面的差异是肌肉重复损伤的重要原因,肌肉拉伤早期进行牵张训练,对肌肉的功能恢复产生负面影响,拉伤后期的牵张训练,对肌肉的功能性恢复与提高产生重要作用,大强度的跑动训练并没表现出训练效应累积。肌肉伤后静力训练对收缩力及松弛特性的恢复有着积极影响,大运动量的静力训练导致伤肌的功能性消退。  相似文献   

17.
按肌肉收缩的性质,力量可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两种。静力性力量是指肌肉作等长收缩,肌体不产生明显的位移。如体操中的倒立、悬垂、平衡等静止动作。动力性力量是指肌肉  相似文献   

18.
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研究人体力量练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力是人体运动的唯一主动力,肌肉收缩时张力的力学效应主要表现在对参与收缩的肌肉对起止点施加的拉力,进行肌肉力量练习的负荷是决定肌肉拉力大力的力学条件。而确定肌肉工作时的固定端点和练习时人体的姿势,对肌肉力量练习效果十分重要。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通过对肌肉力学特性的探讨以利在进行肌肉力量练习时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肌肉力量练习时的效果。提高动作质量和运动技术,防止肌肉损伤。  相似文献   

19.
<正>跳高是由伸膝、髋、躯干肌群和屈足肌群爆发性收缩完成的。发展跳高能力的关键在于肌肉用力时做到爆发有力,它的用力性质属于速度力量,也称爆发力。爆发力的大小取决于肌肉快速收缩时的力量和速度,所以发展学生跳高的能力,应与提高有关肌肉群的力  相似文献   

20.
向毅 《体育世界》2014,(1):88-89,91
针对下肢的训练中,静力练习组和动力练习组在同等练习条件下,采用同样的练习手段、负荷量和负荷强度,通过3个月的训练,应用CT测试仪器,测试运动员实验前后下肢肌肉的训练效果。通过对测试结果的综合分析,探讨在相同负荷下动力性与静力性练习对下肢肌肉形态变化影响程度的致因,以及下肢肌肉形态变化的特征。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总结与分析,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健美教学中,正确的认识动力性与静力性练习方法的性质、目的和作用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