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大数学家克莱因说:"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抚慰人的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如果能致力于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体会到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处处有闪亮点的话,对于整个小学教育来说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美的.大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相似文献   

3.
大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但在日常教学中,数学演变成一门只有数字和符号的学科,学生的作业只有对和错之分。在大红的√和×之中,只看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甄别,看不到学生的心路历程,数学的人文价值和数学的美得不到充分展示。  相似文献   

4.
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  相似文献   

5.
冯伦 《学周刊C版》2010,(5):160-160
科学家说过这样一段话:“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可以激发并抚慰人的情怀,而绘画则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的一切。”  相似文献   

6.
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克莱因说过:“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人的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然而,“数学美”究竟美在哪里呢?数学美反映在对简单性、统一性和奇异性的追求上.高中数学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数学美的资源.简洁美、对称美、奇异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数学美、欣赏数学美的能力,不仅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数学素养,使人变得更富有知识、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给予人以上的一切."数字世界、奇妙无穷;几何王国,诗意朦胧;思维之花,魅力无限;数理逻辑,妙趣横生;一种方法,到处可用;题海拾贝,流连忘返;数学灵感,千古之迷.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给予人以上的一切."数字世界、奇妙无穷;几何王国,诗意朦胧;思维之花,魅力无限;数理逻辑,妙趣横生;一种方法,到处可用;题海拾贝,流连忘返;数学灵感,千古之迷.  相似文献   

9.
美国数学家M.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然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数学演变成一门只有数字和符号的学科,学生的作业只有对和错之分,看不到学生的心路历程,数学的人文价值得不到充分展示。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呢?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让学生写数学日记。经过5年的实践,我欣喜地发现数学日记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演绎了别样的精彩。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正如著名数学家可莱因评价所说:“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造。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能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一切”。数学的学习和认识过程是一种再创造、重新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美国数学家克莱因说过:“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造。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的一切。”在高中数学中,《代数》介绍的是函数观点和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图像,三  相似文献   

12.
段明达 《教学月刊》2007,(10):48-50
一提到美,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江山如此多娇"的自然美,抑或是悦目的图画、动听的乐章、精妙的诗文……然而,数学,这自然科学的皇后里面,蕴涵着比诗画更美丽的境界,那就是数学的美.大数学家克莱因说过:"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1]本文着重介绍数学的几大美:和谐美,数字美,奇异美,对称美,简洁美,以及它们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美与数学     
表面上,学习数学就是解题、解题再解题,显得非常枯燥无味.大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当你细细品味慢慢体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数学非常美而且美得妙不可言.有的同学不禁会问:数学美在何处?请看数学所体现的美.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求触及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幸福自信的种子,.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是启发人思维的一门重要科学,如何去进行数学教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数学能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如今数学思维的水平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体现和反映了参与者的伦理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数学教学活动是培养人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精神的催化剂,有其独特的人文性的一面.钱学森先生认为:科学与人文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构建数学人文精神的体系,加大人文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使他们从小就能做个文明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16.
M·克莱因说:“在最广泛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并试图回答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他的这句话肯定了数学理性精神的价值,因为理性精神本身就是数学的核心,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他还说过:“数学是人类最高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  相似文献   

17.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我国社会主义学校美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四个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开设的各科教学都包含着美育的因素,如通过音乐、美术,语文等学科教学,都能对学生起到美育的作用。然而,多年来我国教育界对数学教学中孕育着极其丰富均美育内容,确研讨的很不深入,这方面的文章见到的很少。克莱因在《数学——必然性的丧失》一文中说:“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  相似文献   

18.
正美学中对美的定义是:人们对自己的需求被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反应,即对美感的反应。而数学中的美是指因领悟到某种数学对象的内在实质而产生的愉悦感、满足感等。数学美不同于音乐美、艺术美,它是一种更高级、更深层次的美。大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数学的美学价值就在于它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相似文献   

19.
美国应用数学家M·克莱因曾说:“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漫画能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能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可见,数学文化魅力的独特.只有让学生真正领悟到数学知识的丰富、数学方法的精巧、数学思想的博大、数学思考的美妙,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从本质上改变学习数学的目标.一、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李星云 《广西教育》2006,(7A):27-28
数学学科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学科品格,如积极的思维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强烈的思维内驱力、密集的脑力当量等,这些品格都是人类社会以及个体发展所必需的。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播数学科学文化知识,更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不仅关注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的培养,更应注重学生数学学科品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