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莫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非裔黑人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主要书写美国黑人女性的生活现状和精神苦闷。莫里森以她独特的视角反映了黑人女性对于其文化身份的焦虑和追寻。黑人女性由于受到种族和性别的双重歧视,常常陷入身份的焦虑和精神的迷茫,但是她们却从未放弃身份的探寻,她们通过与白人文化和男权文化的对抗,勇敢地探寻自我身份,寻求自我言说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圣经》是基督教文化的象征,是西方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黑人文学产生过很大影响。从理查德.赖特到托妮.莫里森,许多黑人作家都援用《圣经》中的典故来隐喻美国黑人的地位和身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的关系。文章运用互文性理论阐释《所罗门之歌》与《圣经》在人物上的文化互文性,旨在凸显莫里森的互文策略——戏仿中颠覆,颠覆中重构,展现黑人传统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简要论述了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女权主义思潮和精神分析学说等西方现代文化思潮对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创作的影响,指出:托妮.莫里森在小说创作中把西方现代主流文化思潮与黑人民族文化传统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将黑人文学推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为当代美国文学增添了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4.
文章简要论述了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女权主义思潮和精神分析学说等西方现代文化思潮对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创作的影响,指出:托妮.莫里森在小说创作中把西方现代主流文化思潮与黑人民族文化传统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将黑人文学推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为当代美国文学增添了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5.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是美国非洲裔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代表作。她用前人未曾选择过的角度和思路,通过鲜活的描述,开美国非洲裔女性文化领域之先河,成为一代黑人女性文化先锋。托妮·莫里森以女人、黑人、作家多重身份、多重视角,通过女性主义文学,继承、发展并扭转了读者对传统文化深层思维模式的认识,将读者对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与边缘文学进行了全新的整合,让人们以更加浓厚的兴趣就这一领域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托妮?莫里森突破了以往的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矛盾描写女性种族意识,而是强调通过内心矛盾的刻画,推动黑人女性主义文学进入了真正的自我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吴迎春 《海外英语》2012,(3):216-218
《宠儿》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为莫里森获得199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该文重点分析了莫里森独特的奴隶叙述方式及其在整个黑人文学中的文学地位。莫里森以奴隶尤其是女性奴隶的角度描写了奴隶的真实内部生活,改写了黑人女性在传统的奴隶叙述及主流文学中的刻板形象,揭示了掩盖黑人真正历史的沉重黑幕!填补了以往奴隶叙述的空白,为重建黑奴文学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托尼·莫里森作品《爵士乐》中的城市空间书写着手,指出黑人在城市的生活空间被局限在某一区域,心理空间也随之发生错位的现象,认为其原因在于黑人远离南方家园的保护范围,使得城市得以从身体和精神层面将他们与黑人文化隔绝。在莫里森看来,为了获得生存空间,黑人可以采取在城市建立黑人社群的方法重构城市空间。通过对黑人城市生活的书写,莫里森向读者揭示了城市的异化作用,同时还表达了她对黑人文化救赎性功能的肯定。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中的逃离母题体现了人类的文化沉淀,已成为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母题之一。逃离母题是莫里森创作的最主要的母题之一,贯穿子小说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各个层面。逃离的主人公大多出自弱势国家和民族,莫里森借助逃离主题让处于弱势的黑人群体发出自己反抗的声音,生动再现了不同时代黑人的生存状态,有力地展现了黑人奴隶所经受的身心折磨以及现代自由黑人在白人主流文化排挤下的精神困境。通过分析莫里森作品中的逃离母题,深入挖掘作品的文化意蕴和现实意义,揭示美国社会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展现莫里森对黑人种族和美国社会所抱有的文化理想,进而补充和完善国内有关莫里森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中的逃离母题体现了人类的文化沉淀,已成为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母题之一。逃离母题是莫里森创作的最主要的母题之一,贯穿于小说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各个层面。逃离的主人公大多出自弱势国家和民族,莫里森借助逃离主题让处于弱势的黑人群体发出自己反抗的声音,生动再现了不同时代黑人的生存状态,有力地展现了黑人奴隶所经受的身心折磨以及现代自由黑人在白人主流文化排挤下的精神困境。通过分析莫里森作品中的逃离母题,深入挖掘作品的文化意蕴和现实意义,揭示美国社会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展现莫里森对黑人种族和美国社会所抱有的文化理想,进而补充和完善国内有关莫里森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独特的社会生活文化背景,使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饱蘸悲愤之情,塑造了一个个在黑人信仰与白人意识、部落价值与现代文明的夹缝里挣扎、扭曲甚至迷失的撼人心魄的艺术形象.这种从黑白两种文化的对立与错位造成人物价值观的扭曲这一层面上,揭露种族歧视罪恶的探索及其独具魅力的艺术成就,正是托妮·莫里森对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Toni Morrison is widely recognized as American's preeminent novelist.As the Pulitzer Prize and Nobel Prize winning novelist,her stature as a post war American novelist can be no doubt compared to that of great novelists like Hemingway and Faulkner.Historically alert,Toni Morrison magnificently explores the life of the black,especiaiiy that of black women.Her Nobel Prize Lecture.in which she again tells a story of a black wom- an.can be regarded as an epitome of Mortison's works.The dialogue between the blind black old woman and the young people is full of wisdom and profoundness.Like many great works,Morrison's Lecture can also be traced back to some ancient archetypes,this thesis attempts to use archetypal theories to probe into the archetypes in Toni Morrison's Nobel Prize Lecture from characters, and theme.These archetypes denote deeper meaning of the author.  相似文献   

12.
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是其突破女性题材,走上塑造男性并进而关怀美国黑人种族命运发展这一深刻主题的颠峰之作.小说以美国黑人传唱"所罗门之歌"向往"飞行"为旋律,通过小名叫"奶娃"的主人公一家三代的对不同时代美国黑人不同生存方式的理解,展示出美国黑人从梦回非洲到认同白人,再到回归传统的精神探寻之路,从而为美国黑人描绘了立足美国而获得"飞行"自由的理想精神境界.托尼*莫里森超越了对美国白人的向往或仇视的传统黑人文学主题,无疑开拓了黑人文学更豁达的思维表达空间.  相似文献   

13.
从四部作品来解读托尼.莫里森种族意识的成熟过程,从而了解黑人在顽强坚持本位文化时的困境以及种种艰辛的尝试。托尼.莫里森是荣获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一贯关注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这一社会主题以及这一特殊群体在黑白两种对立文化冲突中的挣扎过程。  相似文献   

14.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一直致力于弘扬黑人传统文化。在《最蓝的眼睛》中她传承了黑人口头文学的艺术形式,把黑人口头文学中常出现的自然、时间等手段成功地引入到小说创作当中,并且运用多视角叙述、“碎片化”语言及意识流等现代主义手法,使古老的民间传说绽放出新的光辉。  相似文献   

15.
焦春艳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5):122-123,131
托尼·莫里森是迄今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以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经验,深入到黑人女性的内心世界,讲述她们在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之下的身心重创,以至于丧失了作为人的主体性。通过《最蓝的眼睛》《秀拉》和《宠儿》三部作品,作者描述了黑人女性主体从丧失、觉醒反抗到最终建构的艰辛过程。  相似文献   

16.
In 1993,the Nobel Prize of Literature was granted to an American black woman writer,Toni Morrison.She disclosed the features of language in her Nobel Lecture with a story of"the bird-in-hand".Language is both a tool of the ruling class to govern people and a tool fort he common people to understand society and express themselves.Morrison ha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it and makes good use of the features to express women’s liberation and racial liberation in her works,which make her language peculiar and her ...  相似文献   

17.
生态学告诉我们 :生态危机不仅发生在自然领域、社会领域 ,同时也会发生在精神领域。人类在拯救地球的同时 ,还要拯救自己的灵魂。人类精神世界中的价值取向褊狭 ,情感世界的苍白、人性的扭曲和变异 ,灵魂的苦苦守望等都是精神生态危机的种种表征。从精神生态的审美高度出发 ,解析托尼·莫里森小说中黑人女性人物的精神生态困境 ,并尝试在精神领域寻找其生态学意义上的“污染”、“变异”和“贫困”的社会、文化根源是本文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8.
当代美国黑人文坛群星璀璨,其中最亮的一颗巨星是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莫里森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学者型作家,她的作品始终以表现和探索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为主题,她对美国社会政治文化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洞悉使她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坛上迅速崛起。1993年莫里森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国内关于她的创作研究持续升温。笔者以事实资料为基础,通过搜集和整理,从创作情况、译介状况及研究现状三个方面总览托尼·莫里森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9.
“形似与神似”一直是美术作品的参照系。古往今来,不同的美学思想都会影响这个参照系的变化。本便是从我国的美术发展史中不同时期的美学思想的导控下来探索形似与神似之间的比重与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20.
《宠儿》和《慈悲》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莫里森从女性奴隶母亲的角度描写了奴隶的真实内部生活,揭示了掩盖黑人真正历史的沉重黑幕,唤起黑人群体正视历史,探索了非裔女性如何更好地确立自身的身份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