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上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很大部分源自认知,而造成这种认知的是文化环境对其的影响。教育塑造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性别认知也会受到教育影响并在过程中塑造性别角色。本文试从性别与性别认知、性别不平等和教育改造认知三个部分进行相关理论分析,并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个主题分析教育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性别认知的。  相似文献   

2.
王芳 《教学与管理》2010,(3):150-151
性别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近当代以来,男女平等似乎基本得到实现。诸多数据表明,男女接受教育的机会日趋接近,女性择业的层次也逐步提高。然而这些只能说明显性的性别偏见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消除,社会文化中还普遍存在着对两性的传统看法。思想品德教材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之一,必然反映出主流文化对性别及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儿童性别角色期待问题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儿童一出生,就会被社会分别贴上男性或女性的标签,开始其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历程。性别角色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表征,早期教育对促进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如何对儿童进行早期性别角色教育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性别角色是指属于特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适当的位置,及其被社会和群体规定的行为模式。[1]在个体形成与其性别身分相适应的、为社会所认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之前,社会和他人总会根据个体的性别身分,对其提出某种角色要求或寄予某种角色期望,这就是性别角色期待。无论是发…  相似文献   

4.
每个民族和社会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这种传统文化就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途径,运用广播、影视、小说、戏剧等形式,凭借奖励、惩罚等手段,使男女儿童形成与其性别相适应的行为模式。而性别角色也就是社会按照人的性别分配给人的社会行为模式。社会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个体在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该社会的个性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性别角色的社会化除了受家庭和一般社会环境影响外,学校教育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又一重要因素。学校教育能够高效地而又非常系统地把知识、社会规范、价值观、道德规范等传授给学生,因此,它在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方向和内容方面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5.
课程与教材是权威知识和正确价值观念的代表,它的内容应该是客观中立的,然而,课程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必然隐藏着占主流地位的价值和文化。研究教材中的性别形象、性别意识和观念,对青少年性别角色社会化以及从事性别公平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及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别角色发展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儿童性别概念和性别知识发展是性别角色发展的重要过程.要求教育者从转变观念,打破传统的性别角色定势;对儿童读物和教材中的角色人物做出合理的解释;尊重儿童的兴趣选择,打破男女界限;创设健康文化环境,减轻社会文化压力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影响.教育的作用在于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而不为性别所束缚.  相似文献   

7.
性别角色行为的形成及其社会适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性别角色是社会按照人的性别分配给人的社会行为模式。[1] 人从出生之日起 ,就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化压力 ,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认可的性别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统的性别约束已日益宽松 ,但性别角色仍是所有文化中的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对儿童、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性别角色行为的形成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适应性作一阐述。一、对性别角色行为的描述不同性别的人各有其独特的行为模式。人格心理学家把人们性别角色行为的个体差异描述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未分化型。传统的男性化—女性化模型假设男性化与女性化位于性别角色的两端 ,男性…  相似文献   

8.
教材中性别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与教材是权威知识和正确价值观念的代表,它的内容应该是客观中立的,然而,课程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必然隐藏着占主流地位的价值和文化.研究教材中的性别形象、性别意识和观念,对青少年性别角色社会化以及从事性别公平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儿童性别社会化的新视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的性别,在其刚出生时仅具有生物学意义,随着儿童的成长,其性别角色中的社会文化烙印越来越深。由于社会所赋予的男性文化和女性文化具有不公平性,使儿童性别社会化带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刻板认识——即男孩要勇敢、冒险、独立;女孩要柔弱、温顺、服从。虽然这种古已有之的性别差异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的消极面确实造就了男女两性在诸多方面的不公平,阻碍了男女儿童在心理发展上达到一种超越性别的普遍人性。因此,为了使儿童在其性别社会化的过程中,最大可能地降低性别角色的消极影响,在对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应努力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是幼儿接触并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影响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从性别文化的视野透析幼儿园教育,试图探索幼儿园教育中有利于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