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导读重这个单元是说明文,包括四课书:《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导读体现新大纲精神,指导学法,培养能力。通过阅读,学生理解和掌握说明事物的特征、顺序和方法,既让学生在纵向上学好弄懂每一课书,又在横向上归纳出它们的异同点,从而较扎实地掌握说明文的写作要领。在阅读教学中,以《向沙漠进军》、《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为例,指导自学另外两篇课文。紧密结合知识短文《说明的方法》,指  相似文献   

2.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题答:为了从数量上表明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的特征,用数字说明的地方也很多,如为了印证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用“十七万一千八百平方米”说明人民大会堂的建筑面积;“用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共包括四篇说明文,前两篇介绍地理知识(《向沙漠进军》;和《死海不死》),后两篇介绍建筑物的结构(《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和《故宫博物院》).虽然说明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注意了抓住事物的特征,运用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采用多种说明的方法.因此,在设计课内外练习题时,仍不能忽视这些方面.特别是,《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和《故宫博物院》这两篇说明文条理性很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说明事物的结构层次,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我们从上述指导思想出发,对这一单元的练习作如下设计:一、语文知识1.字.课文下面注音、释义的字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此外,应进行以下练习:  相似文献   

4.
本学期初二年级的同学将较多地学习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并学写说明文。从小学到初一 ,我们所读所写的大多是记叙文。与记叙文相比 ,说明文似乎有些枯燥乏味。如果让大家动手去写说明文 ,恐怕有不少同学就要大喊其苦了。的确 ,初写说明文不是每一个同学都能得心应手的 ,即使写成了 ,也不免干巴巴的 ,毫无光彩。如何使你的说明文清晰条理又不乏文采呢 ?在这里 ,笔者教你一招——掌握说明方法 ,让它为你的文章添彩。说明文是一种客观地说明事物的文体 ,目的是给人知识。写说明文固然要注重突出事物的特征 ,固然要讲究说明的顺序 ,但要使文章生动…  相似文献   

5.
特征和方法     
×××同学问:《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突出其特征? 答:本文的标题是“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为了突出“雄伟”这一特征,让人们对其雄伟、壮丽能有一个鲜明具体的印象,作者较多地运用了数字说明的方法。有时是单独使用列数字的方法。如开始的总述部分,就用了两个精确的数字(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说明大会堂规模之大,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对万人大礼堂的具体说明,用了更多的数字说明。如“宽76米,深60米,中部高33米,体积达86000立方米”,“70条瑰丽的光芒线和40瓣镏金的向日葵花瓣”,“天花板上钻了几百万个孔”,等等。对宴会厅的说明也用了不少数字说明,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相似文献   

6.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驿路梨花》是记叙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和青年同志们谈写信》是说明文。前三篇是讲读课文,第四篇是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7.
第二册第六单元共包括四篇文章:《驿路梨花》、《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和青年同志们谈写信》。除第一篇为记叙文外,其他三篇全为说明文。 为什么本单元要将两种不同文体的文章混合编排呢?不妨让我们揣摩一下编者的意图。“单元提示”中谈到:“记叙文或说明文,往往不是单一运用记叙或说明的表达方式。”从这一意义出发,我们不难知道,要写好记人叙事的文章,往往要动用多种表达方式,如第五单元中的“叙述与描写”;本单元《驿路梨花》中的“叙述与抒情”。同理,要写好说明文,也不仅仅只是说明一种表达方式,它还得兼用其他,或叙述,或描写,如本单元中的三篇说明文即是如此。不过,从本单元中的四篇选文看,尽管文体不同,但教学的侧重点是一致的,即让  相似文献   

8.
统编语文课本第四册中的散文《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是一篇训练学生学写比较复杂的说明文的好教材。“雄伟壮丽”,是人民大会堂这座大厦非常突出的特征。为表现这一特征,文章从命题到材料取舍、繁简处理及其表现手法,处处都作了恰当的安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篇文章,无论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都有着作者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这种认识和评价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也叫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归纳文章的中心是理解文章的重要一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这双眼睛可以透视文章的中心。有些议论文,它的题目既是论题又是论点,即文章的中心。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等。有些说明文,题目就揭示了全文的中心,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雄伟”是人民大会堂的“特征”,也是这个题目的“题眼”。这篇文章的中心可这样归纳:本文…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设计说明: 一、本教学设计,包括本册书第三、第四两个单元的11篇说明文。用16或18个教时去完成。 二、“教以明理,学以致用”是总原则。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说明文的一般写法,传授阅读方法。 三、讲读课力求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自读课鼓励学生把知识运用于阅读实践。 四、培养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疏通文意习惯 五、“单元练习”内知识可渗入到具体教学中去消化。某些深奥的科学知识不宜深究。 六、教师可介绍一些科普书籍供学生课外阅读。 第三单元教学内容与程序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 教学要点:了解按空间位置、从总体到局部、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建筑物(群)的写法。 安排三教时。 教学建议,两文均是介绍建筑物(群)的,写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中有体现创造美和自然美的事物说明文,这些课文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很高的美学教育意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纪念碑)、《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课文所说明的建造物,不仅雄伟壮观,装饰优美,而且充分体现了各自的意义和用途。学习时除了看挂图,增加形象上的美感外,着重靠讲解分析来揭示其丰富的内涵和建造的特点。《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巍巍中山陵》等建筑物说明文,讲授时还可以从构图学的角度让学生在对称、烘托、  相似文献   

12.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初二年级着重培养说明能力。初中语文第四册为此安排了两个说明文单元,这两个单元都是重点单元。列入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是《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并附有知识短文《说明的方法》。上述四篇课文在内容上可分两种类型。前两篇介绍地理知识,后两篇说明建筑物的结构。前者着重用打比方、举事例和归类法,讲清科学道理,启发读者树立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后者  相似文献   

13.
教说明文单元,我采用了单元教学法中精读和略读相结合、讲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精读与略读这一单元,应教课文有《泥石流》、《大豆》、《蛇岛》,《景泰蓝的制作》等。我选《泥石流》作为精读课文,其余三篇作为略读课文。通过《泥石流》的教学,最重要的是掌握说明文的共性特征。我的教学步骤如下: 一、什么是说明?说明是对事物进行客观的解说。二、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三、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性(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知识性(传  相似文献   

14.
一、说明文的特点及分类说明文在小学语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中、高年级,每册都有二至五篇。说明文是以说明性、知识性、客观性为主要特点的。它以说明和解说为主要的表达方式,直接地、集中地、科学地给读者传授知识,而且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作者只是客观地解说,不掺杂主观的色彩。依据被说明的对象的性质,我们可以把说明文分成两大类;一是对具体事物解说的说明文,二是对抽象事理阐述的说明文。前者如《珊瑚》、《海底世界》,后者如《蛇与庄稼》、《种子的力》等。二、说明文的顺序安排说明文的顺序安排,指的就是说明文的思路。说明文的顺序安排,有严谨的条理性。换一句话来说,说明文的思路,要跟事物本身的条理性一致,跟人们的认识过程一致。要言之,说明文的思路,大体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往往以时间为序。例如《冬眠》(第十册)。《冬眠》以刺猬为例,说明动物冬眠的特点。从头年九月开始,到次年三月惊蛰时节  相似文献   

15.
阅读说明文,要学会分析说明顺序。说明顺序是由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的,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就会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来谋篇布局,一般情况下,介绍建筑的说明文,主要运用空间顺序(包括方位顺序)可抓住行踪或方位名词作推敲,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凡尔赛宫》;介绍事物发展,演变或工作程序的说明文,主要借助于时间顺序,可抓住时间名词和序数词作揣摩,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活板》,其中程序顺序从属于时间顺序。介绍事理的说明文,主要运用逻辑顺序,如《万紫千红的花》,《统筹方法》。有许多文章,由于说明的需要往往综合运用多  相似文献   

16.
王菲芃同学问:“说明文的语言一般比较科学客观,比如我们学过的《中国石拱桥》。而《松鼠》一文却很活泼生动,这与说明文语言的要求矛盾吗?”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因此知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点。但这并不代表说明文就必须“板着面孔”说话。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它又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俗称“文艺性说明文”)。说明文往往根据说明对象或阅读对象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辞海》中对松鼠是这样介绍的:“‘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雀的废巢。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这其实也是一篇小说明文,它如实地说明了有关松鼠的科学知识,如属类、体长、  相似文献   

17.
说明文因文体的特殊性,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准确阅读说明文,应掌握以下要点: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明确说明重点。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我们阅读时,应抓住这个重点,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例如《松鼠》一文,作者用文学笔调向我们介绍了松鼠漂亮的外形、温良的习性和乖巧的性格等三个特点。又如《中国石拱桥》则牢牢扣住“石”和“拱”,从“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两方面突出石拱桥区别于一般桥梁的特征。而《死海不死》的作者则抓住死海“咸度高”这一特征进行说明。其次,要分析说明顺序。常见的说…  相似文献   

18.
<正>【积累文体知识明确终级任务】师:我们今天学习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屏显说明文的定义、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三种说明顺序。)师:我们今天的终级任务是进行课堂微演讲。(屏显。)本堂课终级任务为武汉的桥代言,着力体现精妙的说明顺序课堂微演讲:60-120秒。师:同学们分两组为武汉的桥代言,并进行现场演讲比拼。怎么评判同学的演讲呢?我们要特别侧重说明顺序,看是不是所学都有所用。好,接下来我们所有的学习都是在为最后的微演讲服务,同学们要随堂记好笔记。现在,同学们先看一个视频。  相似文献   

19.
《太 阳》是一篇说明文。小学语文教学不强调课文属何种文体 ,也不单独讲解有关文体的知识 ,而是通过阅读实践 ,使学生初步了解不同文体的课文具有不同的写作特点。因此 ,教学《太阳》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 ,读懂每个自然段 ,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把内容讲清楚的 ,这“一步一步讲清楚”正好体现了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按照这一思路教学 ,就能使学生更容易领会自然段的联系 ,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 ,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太阳”的 ,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一、抓住事物的特点 ,理解自然段的联系说明文是对事物或事理进行解说…  相似文献   

20.
一、全面观察,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写好说明文的总括段 “全面观察”,既要把握其表面特征,又要深入了解其本质特征,还要求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能用精炼,准确的词句概括出这些特征来。因为,说明文大多以“总——分——总”的模式布局。精当、贴切、巧妙的总括段往往使说明文大为增色。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用“巍峨、雄伟、庄严”总述“纪念碑”的特征;《松鼠》用“漂亮、驯良、乖巧、讨人喜欢”概括松鼠的特点。这些词句,不仅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而且能够起到统帅全文的作用,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深入观察,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选择最适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