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华青著的《权术论》一书,最近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的编著意图是:“对古代中国的文化遗产,特别是政治文化遗产,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研究,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只有经过剥离、剔除糟粕,批判、扬弃落后的部分,才能更好地更科学地认识、继承和弘扬遗产中的精华”。作者基于上述认识,论述了他对中国古代政治权术的研究成果。中国古代的政治权术,是一种狡黠的智慧、堕落的智慧,是人类政治智慧结出的一个怪果。主要用于君主驭臣、臣属弄君、官僚互相攻讦等场合,以争夺和巩固政治权力为直接目标的  相似文献   

2.
1 不应忽视的“说明”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时,有一个简短的说明(简称《说明》)。这个说明印在大标题之下,位置不很明显,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在《简化字总表》重新发表后四年有余的今天,乱用简化字的问题仍然经常在很多报刊上出现。例如:《说明》中指出:“‘叠’、‘覆’‘像’‘啰’”不再作“‘迭’、‘复’、‘象’‘罗’的繁体字处理”,而有的报刊在该用“像”字的地方,仍然使用着“象”字。  相似文献   

3.
六十年代中期,我国哲学界就“合二而一”问题展开将近一年的讨论,曾是震撼全国学术界的一场论战.本来,许多同志原是抱着研究学术、探索真理、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诚愿望参加讨论,发表了不少具有真知灼见的文章.但因所谓“理论权威”康生凭借权势、蛮横干预,硬将正当的学术讨论搅成一场严重的政治迫害,制造一桩历时久、规模大的政治冤案.笔者作为这一事件的亲历者,拟就当时所见所闻,说明这场讨论如何开始以及康生如何控制这场讨论,对杨献珍进行政治迫害的真相.这场论战,是由1964年5月29日《光明日报》《哲学》专刊发表艾恒武、林青山所写《“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学习毛主席唯物辩证法思想的体会》(以下简称艾、林文章)一文引起的.文章表达了他们对对立统一规律表述上的新见解:“对立面的统一与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一分为二’的两分法,是认识事物根本方法.”“‘合二而一’正是表达了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规律.”“没有一种事物不是‘合二而一’的.”  相似文献   

4.
《档案管理》2004年第5期发表了焦振、樊小伟两位先生的《再论档案与文件的关系——同刘东斌先生商榷》一文,以下简称《再论》。文章在开头部分写到“档案与文件的关系,在档案学界很早就有了共识。通俗的概括是‘:今天’的档案就是‘昨天’的文件,‘今天’的文件将是‘明天’的  相似文献   

5.
昨夜看电视剧《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苏禄国王病逝,永乐帝派人来宣读吊唁的诏书,其中有感叹词:“於戏”。这本来是我国古代文章中常用的感叹词,其音其义与“呜呼”(或“乌乎”)全同。据颜师古在其《匡谬正信》中考证:“古文《尚书》悉为‘於戏’字,今文《尚书》悉为‘呜呼’字,而《诗》皆云‘於乎’,中古以来文籍皆为‘呜呼’字。“这是“於戏”的来历。其实后世  相似文献   

6.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3,(25):10-10
“现在的中国影视亟待扫‘皇’。” 全国政协委员魏明伦近日对影视剧的“皇帝热”和“皇帝崇拜”提出尖锐批评,他认为,帝王影视剧赞美帝王权术,强化了中国人的臣民心态。  相似文献   

7.
点到为止     
连日来,首都各大报连续发表评论,深入揭批“法轮功”。人民日报发表以“抓紧处理和解决‘法轮功’问题”为主题的系列评论,其中《提高认识,认清危害》,分析了“法轮功”聚众闹事的深刻社会政治背景,强调充分认识和解决“法轮功”问题的重要意义,指出当斗争向纵深发展时,形势复杂,任务艰巨,需要付出艰苦努力,而提高认识,看清本质,是夺取这场斗争胜利的关键。光明日报7月28日刊发了“揭批李洪志歪理邪说”系列评论的第三篇,《鼓吹“政府无用论”的目的是夺取权力》,尖锐抨击了李洪志这一谬论的险恶政治祸心。经济日报7月28日刊…  相似文献   

8.
中国最早的报纸是什么?有的学者说是唐代的“邸报”。前一时期,还有人撰文说:“同今天新闻报纸有更多相似之处的新闻形式,应首推‘露布’。”从而得出结论:我国最早的报纸应是汉代的“露布”,把中国新闻报纸的历史又上推了几个世纪。对于这些说法,我不敢苟同。“露布”在中国古代亦称“露板”,“露版”。《后汉书·李云传》载:“云素刚,忧国将危,心不能忍,乃露布上书。”章怀太子注:“‘露布’谓不封之也。”《南史·谢灵运传》载:(孟(岂页))“因灵运横恣,表其异志,发兵自防,露板上言。”《文心雕龙·檄移》载:“张仪檄楚,书以尺二,明白之文,或称露布,播诸视听也。”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四云:“‘露布’,捷书之别名也,诸军破贼,则以帛布建诸竿上,兵部谓之‘露布’。盖自汉以来有其  相似文献   

9.
看了《新闻战线》1991年第5期中的《“好新闻”异议》一文,也想发点“异议”。这倒不是我本人得过多少“好新闻”奖,对这三字有特殊的好感,主要是想表明自己对“好新闻”命名的问题“不要求全责备”的观点,并希望在这个问题上不要来回“翻烧饼”。宋振铎同志在《“好新闻”异议》一文中说:“众所周知,‘好’字的反义词是‘孬、差、坏’。对落选的作品而言,就容易使群众理解为‘孬、差、坏’之作。”这恐怕是一种“求全责  相似文献   

10.
黄桂萍 《新闻记者》2003,(10):58-59
2002年12月,在新周刊等全国40多家媒体联合评出的2002年度新锐榜上,《南方都市报》荣膺“年度中国新锐传媒奖”,获奖理由是:“《南方都市报》以其‘不停折腾’的进取姿态主办了系列活动,它主办的中国南方汽车展是国庆黄金周期间广州最热闹的集会。《南方都市报》大搞发行运动堪称今年珠三角城市街头的一项‘行为艺术’。在‘改变使人进步’的口号指引下,该报开始  相似文献   

11.
点到为止     
北京日报积极宣传“三个代表”北京日报6月11日刊发《先进代表说》的署名文章认为,“人民群众的一个关注点”是加大“反腐力度”。宣传学习“王个代表”理论,要避免“流于空谈”,“每一个共产党员,首先是党的各级官员”,首先查一查自己是否代表了“先进”?文章认为,“‘先进’是‘三个代表’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先进,“关键是要抓一个‘先’字,落实一个‘进’字”。“我们一些党员干部,在这个‘先’字面前,却交不了合格的考卷,乃至交白卷。他们或官僚主义严重,或形式主义横行,只知道挥舞指挥棒乱叫‘给我上’,却不会像战争…  相似文献   

12.
林清澄、刘秀荣同志最近在《中国档案》1999年第12期上发表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是万能的》,读罢此文,深感有必要再就所谓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讲几句话。一、还是称:“文件生命理论”更恰当。潘连根先生在《中国档案》1999年第5期上,发表的《如何认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称:“如根据笔者掌握的材料分析,国外虽流行‘文件生命周期’这个概念,但原来并无‘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提法,是何嘉荪先生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及对我们的启示》一文中首次将其称为理论,……”是不确切的。国外,早在何氏之前(依潘氏所引,何氏的《文…  相似文献   

13.
最近有一种论调,认为我国图书馆事业正处于“低谷”阶段。代表论著黄宗忠教授的《试论我国图书馆事业如何走出低谷》(见《图书情报工作》1989年第2期)。“低谷论”认为:“我国图书馆事业从1985年开始进入低谷,陷入困境;近两年来,‘低谷’现象更趋明显,问题更加突出”。其基本论据是:购书  相似文献   

14.
《扬子晚报户繁星”副刊最近刊出了关于“新闻”词源考证的两篇文章。作者都是“南京高国藩”。第一篇文章.作者说“在古书中遍考“新闻’这两个字的来源,查来查去.‘新闻’二字竟在《红楼梦冲”.并由此断定:“‘新闻’一词是在清代初期时才出现的”,“《红楼梦》记载‘新闻’~词在中国典籍中为最早见。”第二篇文章中.作者推翻旧说.又立新论.称“新闻”一同最早见于晚唐李成用的诗句“多少新闻见.应须语到明”和“旧业久地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中。(笔者注:见1997年10月6日、Ic月20日《扬子晚报》)为此,笔者特意查阅了…  相似文献   

15.
谈谈“文件论”   总被引:3,自引:10,他引:3  
所谓“文件论”,就是有关文件的理论。它主要是研究文件的性质与功能、形成与运动规律,文件的综合管理以及与档案关系的理论。张昌山在《略论“大文件学科”》(《档案学通讯》1997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新的文件理论中最值得注意的有两种:一是国外学者提出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二是国内学者提出的‘文件论’。‘文件论’是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综合起来看,‘文件论’既从纵向描述了文件运动的过程性、阶段性及互动性,也从横向考察了文件现象的多样性、多元性和普遍性;既从表层肯定了文件存续所必需的体式与程序,也从深层揭示了文件的基本属性和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16.
看了《新闻战线》1991年第5期中的《“好新闻”异议》一文,也想发点“异议”。这倒不是我本人得过多少“好新闻”奖,对这三字有特殊的好感,主要是想表明自己对“好新闻”命名的问题“不要求全责备”的观点,并希望在这个问题上不要来回“翻烧饼”。宋振铎同志在《“好新闻”异议》一文中说:“众所周知,‘好’字的反义词是‘孬、差、坏’。对落选的作品而言,就容易使群众理解为  相似文献   

17.
一、马克思:“服务就是商品” 我读到《新闻大学》1998年秋季号喻权域同志《对新闻学中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一文的第四点“新闻是不是商品”。其基本观点作者用黑体字标出:“新闻报道和报纸都不是‘商品’,而是‘服务’。”这里的“服务”显然不是无私奉献意义的服务。喻接着说:“我国那些主张‘新闻是商品’的学者,忘记了辩证逻辑,用的是‘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不知  相似文献   

18.
国家档案全宗是我国及档案学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档案管理的重要原则和制度。但近年来,不少的档案学者对国家档案全宗这一概念提出一些看法,提出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的发展和完善论,使之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本文就这个问题试做如下探讨。丁华东在档案学通讯1999年第2期《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档案全宗理论》中认为“:将‘国有档案全宗’扩展为‘主权国档案全宗’,不仅真正实现国家档案全宗‘亦称’国家全部档案是可行的,而且能解决我们当前遇到的三个问题。”王茂跃在浙江档案2003年第4期《关于国…  相似文献   

19.
《语文建设》1998年第9期刊登了蔡永贵先生《一则引文的出处》一文,读后深受启发。特别是蔡先生那一丝不苟、严谨认真,为求真理,不辞万难的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学习。蔡先生是在对勘沈兼士先生《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与洪诚先生《训诂学》引用晋杨泉《物理论》的文字时发现问题的。沈先生的引文是:“《艺文类聚·人部》引杨泉《物理论》‘在金曰坚,在草木曰紧,在人曰贤。’”洪先生则将首句引作“在金石曰坚”,并在脚注中注明:“是杨泉《物理论》佚文,见《艺文类聚》人部。”究竟是作“在金曰坚”还是“在金石曰坚…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五月十九日刊载人大访日代表团写的《友谊花开更姣妍》,文中写道:“从中国传到日本的‘雅乐’,在中国已经失传,而在日本却被保存下来,从事这一音乐活动的乐师被当作‘无形文物’受到国家的尊重。”乐师居然被当作“文物”,而且是“无形”的,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从《世界知识》杂志一九七九年第十期上,看到赵朴初写的访日散记《樱花瓣瓣》,文中说:在日本“雅乐”被称为“无形国宝”。于是我恍然大悟:原来是“雅乐”被称为“无形国宝”,而不是乐师被当作“无形文物”。做新闻工作的人,如果多掌握些知识,多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