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语文教学是教师文本解读与教学实施的结合。教师在文本解读中,要有整体意识,从学生、教材等角度进行整体观照,从深入的文本解读材料当中选择有效的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一、把握儿童的心理特点文本解读的核心是教师,但教学的核心主体却是学生。当教师站在成人的角度审视文本、解读文本时,教师的文本解读是带有教师强烈主体意识的。教师将解读得到的信息转  相似文献   

2.
教学文本的解读具有自身的特点,它要求教师将解读的过程和结果有选择性地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给学生。因此,教师文本解读的能力和角度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和品味鉴赏能力。教学文本可以从语言、人性、社会三个角度进行解读,从语文的角度解读文本,有助于拓展文本解读的思路,提高文本解读的效度,基于教学的文本解读策略将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一定的助益。  相似文献   

3.
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度文本解读要求教师掌握文本主要倾向,钻研文本表现手法与语言特点,思索本文教学与教育的价值,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就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文本解读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为广大教师开展文本解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教材是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生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基于文本解读的广阔内涵,关于文本解读的研究,本期着重就“教师应如何解读文本”和“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走上与文本有效融合的解读之路”这两个层次展开讨论,有具体有效的解读方法,有可资借鉴的精彩教学片段,有轻松、隽永的教学叙事。之后,我们还将关注“名师解读文本的方法”和“文本解读的误区”等方面的内容,敬请期待。  相似文献   

5.
文本解读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不少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存在不到位的现象,这使得文本的内涵和其表达的韵味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为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基于儿童视角和文本本身对文本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正如何在学生与文本解读之间架设桥梁?在《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一书中,作者闫学说,文本解读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要做"教学解读"。教学解读就是为教学而解读,要求教师在做文本解读时不仅要眼中有文本,更要心中有学生。《小学语文文本解读》选取了现行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各类典型文本,  相似文献   

7.
解读文本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就是以教师解读为基础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解读文本、语言实践,从而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从这一角度来说,“解读”可以成为阅读教学的全部。可以这样说.教师解读文本有多深刻,语文课堂就有多精彩!  相似文献   

8.
文本是教学的凭借。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浮浅,必然导致教学的浮浅。只有教师首先实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才会在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时游刃有余、张弛有度,课堂教学才有内涵与深度,文本的价值、教学的价值才会得以充分体现。但教师对文本"深度解读"究竟为何而"解"?"解"出什么?"深"向何处?又如何去"解"……这些问题本身就需要深度思考与解读。  相似文献   

9.
一、解读视域与教学视角的关系毋庸置疑,作为语文教师,解读教材文本的视域要尽量宽一些。只有进行有宽度、有深度的文本解读及相关资源的发掘,才能保证教学深入浅出,游刃有余。具体地说,解读文本时,既要弄清文本写作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是为了引导学生对文本做更深层次的解读。教师在文本解读中除了注重自我的个性解读外,还应注意到学生初读后产生了什么样的期待,对作者的情思和文本文体的特点也应该做深沉的解读。教师在注重了学生、作者、文本三个方面的期待后,对文本做出深层的、有个性的解读,才是"教学需要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解读文本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就是以教师解读为基础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解读文本、语言实践,从而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从这一角度来说,"解读"可以成为阅读教学的全部.可以这样说,教师解读文本有多深刻,语文课堂就有多精彩!  相似文献   

12.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预设和有效生成相结合的过程。从预设层面看文本解读,就包括学生及学生群体对文本的解读、教师及教师团队对文本的解读、与文本有关的资源(专家或教学资源)对文本的解读。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解读文本,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感受。在教学中我们该怎样处理这些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呢?  相似文献   

13.
童仕林 《教师》2011,(10):65-65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预设和有效生成相结合的过程。从预设层面看文本解读,就包括学生及学生群体对文本的解读、教师及教师团队对文本的解读、与文本有关的资源(专家或教学资源)对文本的解读。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解读文本,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感受。在教学中我们该怎样处理这些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呢?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是以教材文本为核心展开的.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和根本保障,教师对文本解读的质量决定了教学质量.因此,加强教师对教材文本解读的策略研究势在必行. 变换视角,整体感知 从读者视角解读.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未充分了解文本原文,对文本的解读缺乏自己的体验与认识,讲解时难免照本宣科,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不妨变换身份,从读者的视角阅读文本.以一个读者的身份来阅读文本,而不是以教师的身份,是希望教师在阅读的初始可以有一个平静、自由的心态,让心灵自然地融入文本,和作者对话,更好地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15.
<正>文本是教学的凭借。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浮浅,必然导致教学的浮浅。只有教师首先实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才会在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时游刃有余、张弛有度,课堂教学才有内涵与深度,文本的价值、教学的价值才会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6.
解读语文文本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教师能够从文本中解读出什么样的内容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的教学层次和教学组织方式。故在初中语文教学备课过程中,有意识规避文本解读问题,优化文本解读,选择适合学生思维实际、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文本解读方向,寻找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之间的有效连接点,从而让初中生能够充分的感知文本内容,获得个性化的文本解读体验。  相似文献   

17.
文本解读是实现文本价值的重要途径。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需要语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验、体味内中情味或情感,感悟文本背后的特殊意味、意蕴,最终获得对于文本的多元理解,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它应基于教学,具有课程意识与教学意识,实现"两个走向"——从"解读"三维走向"教学"三维,从"平面"解读走向"立体"解读。  相似文献   

18.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之一,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效益。只有在文本解读中努力读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以及文本言语表达的奇妙独特之处,才会有厚重丰盈、扎实有效、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出现。文本解读要努力读出自我的感受,可以从裸读文本、走近作者、通读全篇、转换视角、联系现实等五个方面建构文本解读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展开积极的对话,最终完成对文本的体验,达到文本育人的价值。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因其肩负的任务不同,解读文本的目的也不相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文本、获取教益的效果。在文本解读中起主导作用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承担起改革的重任,本文主要谈论中学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追求语文高效教学的过程中,解读好文本是前提。因为富有个性的准确而深刻的文本解读,彰显的是教师的文本意识,体现的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只有个性化的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