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肖雅 《传媒》2017,(21)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受众的阅读习惯,将受众向用户转变,颠覆了传统媒体的"游戏规则".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传统报业的广告量呈现"断崖式"下滑,报媒休刊的不在少数.那么,报媒如何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如何更好地融合发展?这是传统媒体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媒体融合实践的研究,探讨了传统报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以期为传统报业的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省级报业转型应该避免照搬照套商业门户网站和中央级媒体融合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省级报业集团各自拥有的新闻资源,对其进行深度开发挖掘利用,打造出适合本区域发展的媒体融合模式,创新新媒体产品,从大数据平台、智慧政务、电商服务等方向寻找突破口,趟出一条报业转型升级的成功路径。  相似文献   

3.
周皓 《传媒》2017,(19)
在"互联网+"大放异彩的时代,受到新媒体冲击的传统电视媒体如何用互联网思维转型升级,已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随着电商平台的腾飞,电视媒体电商化成为不少电视转型的新尝试:从F2O傍焦营销模式到T2O模式,进而到T2O2O模式,电视借力"互联网+"转型的尝试逐渐多样.本文首先梳理"电视+电商"的合作模式发展历程,进而着重研究T2O模式的现状和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思考电视媒体借助电商转型的前景与挑战.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并且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媒体行业,"互联网+"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文章对"互联网+"进行概述,阐述"互联网+"对于媒体融合的重要意义,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现状,并提出"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途径,希望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文坚 《传媒》2015,(2):17-19
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报业乃至整个传统媒体面临着渠道分流的巨大压力,“机遇与挑战,转型与创新”成为近年来报业发展的关键词,思考这些问题、谋求解决之道,已经成为媒体人面临的“新常态”.笔者认为,传统报业转型与创新的核心是“融合发展”,传统报业只有通过融合新媒体,才有可能寻找到新的盈利模式和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互联网+"大潮下,各行各业纷纷入局直播电商,不少传统媒体也抓住风口积极寻求转型,然而,直播电商能否成为传统媒体转型新的经济增长点?媒体入局直播电商将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通过以实地考察为基础,赴杭州、南阳、临沂、郑州等地进行详细调研,结合"互联网"+红利的商业模式,寻找互联网市场和媒体电商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尝试寻...  相似文献   

7.
报业全媒体,是报业应对当前新媒体迅速发展、实现自身转型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报业全媒体平台的构建,使报业能够在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应对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形态与技术,在新媒体时代实现有效的信息传播与服务. 报业与新媒体融合的三个阶段 总体上来说,包括报业在内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经历了"应对新媒体"、 "利用新媒体"和"新媒体化"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三个发展阶段中,传统报业也从最初与新媒体的竞争博弈发展成为积极寻求融合渠道.因此,在现实意义上,新媒体所代表的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并不是报业的竞争主体,而是报业实现"华丽转身"的舞台,也是报业变革、转型和再造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方立明 《传媒》2018,(1):29-31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以报兴业,要强化技术创新和互联网思维,用经营管理提质增效支撑报媒融合发展、转型升级,推动报媒在内容建设、渠道拓展、平台搭建、管理革新等方面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以"效益报业"托举"品质报业、素质报业",从传统业务范式中突围,促使媒体服务向互联网延伸,变读者为用户,实现影响力"变现",提升传媒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在越来越多的选择与新媒体融通结合的背景下,传统报业到底应该何去何从?本文以喻国明教授的互联网是"一种新的传播规则"为基础,从新闻观、受众观、采编观三方面入手,阐述了九个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应该转变的观念和思路。通过对传统观念的批判性继承,并结合当下新媒体传播的规律性现象,以期为传统报业转型新媒体发展做出一些理念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报业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一个转型期,从传统媒体到现代市场化媒体这样一个转型。在转型过程中,网络、数字、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和突起,可以说给传统报业广告运营带来了一场新的变革,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垄断的报业市场环境、办报模式和经营理念,报业正向适应市场需求的内容多元化和经营产业化集团化转变。报业广告经营面临新的竞争环境新兴媒体的迅速崛起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所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迅速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手机报等新传媒力量的崛起,全球报业都面临着挑战,很多报业集团在是全力巩固传统媒体优势还是努力发展新媒体方面举棋不定.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占先机,中国大陆众多报业集团近几年纷纷转型,从传统的报业集团转型为综合性全媒体集团.在新的形势下,传统报业需要探索一种新的赢利模式.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新媒体的发展方兴未艾,党报党刊等传统媒体正面临转型。全媒体发展是未来传统报业发展的方向,抢占移动终端是传统报业发展转型的新路径。移动终端有哪些优势?如何抢占移动终端?它会是党报党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行通道吗?本文试图给出一些解答。  相似文献   

13.
张川燕  李欢 《新闻前哨》2012,(11):76-7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成为媒体界探讨的热点话题。作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从短、彩信手机报时代就开始从事新媒体拓展工作,迄今已逾6年的一名新闻工作者,浅谈一点对地方传统报业集团发展新媒体的思考。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尤其是传统报媒核心属性不同,无需全然对立或"转型"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这一理念已成为当下媒体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传统媒体行业的电视媒体正在经受着日益崛起的新媒体的巨大挑战,转型已经成为电视媒体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具体到电视栏目,究竟应该怎么"互联网+",以什么样的跨界融合模式来得以发展?本文以"无线苏州"模式为借鉴,来初步探讨地市电视栏目的"互联网+"生存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5.
袁勇 《传媒》2007,(7):37-40
数字传播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和传播手段的演进,颠覆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概念和媒体运作模式,丰富了信息传播文化,从而催生了一个新的信息传播时代.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始弱化传统媒体的优势资源,挤压传统媒体尤其是报业的发展空间,对其形成巨大挑战.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给报业提供了诸多启示,为报业的数字化转型开启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在我国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受到了极大冲击,传统媒体的受众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大量流失,报业的读者资源也逐渐被瓜分,发展前景堪忧。虽然有部分报业集团采取措施进行转型,以顺应当前的全媒体环境,但由于我国传统报业的特殊性,很多报业集团转型并不成功。因此,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传统报业发展的转型之路,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高长明 《青年记者》2010,(14):85-86
随着互联网、手机报等新传媒力量的崛起,全球报业都面临着挑战很多报业集团在是全力巩固传统媒体优势还是努力发展新媒体方面举棋不定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占先机,中国大陆众多报业集团近几年纷纷转型,从传统的报业集团转型为综合性全媒体集团。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媒体融合发展由此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传统主流舆论阵地向移动互联网迁移有了顶层设计。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由此,"互联网+""新媒体+"为传统媒体转型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外在动力、战略方向。2015  相似文献   

19.
赵丽丽 《传媒》2018,(15):28-2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受众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传统媒体已无法满足受众碎片化阅读的需求.换言之,移动互联网分流了受众,传统媒体人才流失、新闻业务盈利能力下降,"纸媒将死"的论断甚嚣尘上.如今不管是《深圳晚报》以创意广告扩大传播力、拉动收入增长,还是《荆州日报》借鉴"中央厨房"模式重构采编流程,我国传统媒体都在探索媒体转型发展,其中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以非报业类盈利平台的发展为我国媒体转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6,(8)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传统报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机遇和挑战,报业的转型需要在充分理解"互联网+"的基础上,遵循互联网的逻辑,在生产理念上,从"受众中心"转向"用户中心";在经营理念上,从"规模经济"转向"范围经济";在管理理念上,从"垂直管理"转向"扁平化管理"。本文以《华西都市报》为例,通过对其在生产、经营、管理三方面的转型实践的分析来探析报业转型的困境与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