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呼朋引类”原作“引类呼朋”,意思是呼唤、招引气味相投的人聚在一起.语出宋·欧阳修《憎苍蝇赋》:“一有沾污,人皆不食,奈何引类呼朋,摇头鼓翼,聚散倏忽,往来络绎.”后多作“呼朋引类”.例如明·张居正《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夫专擅阿附者……然后呼朋引类,藉势乘权,恣其所欲为.”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有一等做举人、秀才的,呼朋引类,把持官府,起灭词讼,每有将良善人家,拆得烟飞星散的,难道不是大盗?”鲁迅《彷徨·孤独者》:“那地方几个绅士所办的《学理周报》上,竟开始攻击我了……连推荐连殳(连殳:人名)的事,也算是呼朋引类.”阳翰笙《风雨五十年》:“比如,省一中一个同学读农大,但不识五谷,却会呼朋引类,钻营追逐.”  相似文献   

2.
“巧舌如簧”意思是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善于花言巧语.原作“巧言如簧”.语出《诗经·小雅·巧言》:“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大意是:欺诈的大话,出自谗人之口,花言巧语,真是厚颜无耻.例如《后汉书·陈蕃传》:“夫谗人似实,巧言如簧,使听之者惑,视之者昏.”《旧唐书·张仲方传》:“谄泪在脸,遇便则流;巧言如簧,应机必发.”后多作“巧舌如簧”.例如唐·刘兼《戒是非》诗:“巧舌如簧总莫听,是非多自爱憎生.”柯灵《谁在撒谎》:“世间有一种人,一生巧舌如簧,专说谎话,到头来一句真话就全盘推翻了它们.”  相似文献   

3.
“从容自若”意思是镇定沉着,跟平常一样.语见《旧唐书·刘世龙传》:“初,则天命河内王武懿宗按思礼之狱.懿宗宽思礼于外,令广引逆徒.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例如王火《战争和人》(三)卷六:“童霜威万万料想不到,周恩来会讲这样一番话,心中感动……忍不住轻声说:‘周先生,毛先生来谈判是身入虎穴,我一直担心,总想起鸿门宴的故事.你们从容自若,真是不胜敬佩之至!’”刘斯奋《白门柳》一部八章:“每一只船的龙头上,还头朝下、脚朝天地倒立着一个小伙子,龙尾下面还用绳索悬吊着一个八九岁的孩童,他们在龙船的高速前进中显得那样从容自若,不断做出种种惊险的姿势,使旁观的人叹赏之余,都禁不住为他们捏上一把汗.”  相似文献   

4.
“临渊羡鱼”意思是面对深渊,希望得到水里的鱼(羡:因喜爱而希望得到).比喻空有愿望而没有实际行动.语本《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例如明·朱之瑜《朱舜水集·答小宅生顺问六十一条》:“此为之数年,便可见效,十年便可有成,何不试之,而徒作临渊羡鱼之叹?”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三章:“可惜你我手无寸铁,还是‘临渊羡鱼’么.”“临渊羡鱼”常同“退而结网”连用,意思更加显豁.例如邹韬奋《能与为》:“故有志于某种事业者,与其临渊羡鱼,毋宁退而结网.”王蒙《比怀念更重要的》:“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每个人从自己做起……八十年代的青年人理应比五十年代生活得更富裕、更文明、更高尚、更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5.
《新闻知识》今年第7期,在《通讯员要有“编辑意识”》一文中写道:“……象猜谜一样……”;在《“明日黄花”绽新蕾》一文中写道:“……象田流这样的高手……”;在《人间都有真情在》一文中写道:“……象妈妈一样给小宝宝‘喂’牛奶……”。在同期其他五篇文章中也有此种用法。应当指出,以上列举的“象”都用错了,应该用“像”才正确。“像”简化为“象”曾经过30年的历史.但在语言实践中碰到不少麻烦,如“画象”就有  相似文献   

6.
一个手执权柄的人,发指令、作批示是该谨慎的。巴人看过《十五贯》后,在杂文《况钟的笔》中这样说:“我们用笔有没有像况钟那样用得慎重而严肃?实在是大可深思一下的。我们之间固然不缺乏像况钟那样的人,善于在笔底下看到‘人’,并且用行动来帮助笔。但我们之间,也不缺乏像过于执那样的人,只知大笔一挥,看不到笔底  相似文献   

7.
“砥柱中流”意思是砥柱山屹立在黄河激流之中.比喻坚强独立的人物或集体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的作用.语本《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例如元·侯克中《题韩蕲王世忠卷后》:“砥柱中流障怒涛,折冲千里独贤劳.”明·王世贞《鸣凤记·驿里相逢》:“唗!你小人势利,但知锦上添花;我砥柱中流,偏喜雪中送炭.”刘斯奋《白门柳》二部三章:“时至今日,能砥柱中流,担当中兴大任者,舍我东林、复社而外,已无他人.”  相似文献   

8.
1993年夏,以创作和演出了著名现代豫剧《朝阳沟》而闻名的河南省豫剧三团,悄悄把《金瓶梅》搬上了河南戏剧舞台……印刷精美的节目单上有“致观众”的话;“三个女子,一部奇书;四百年来毁誉参半,弦歌声里一窥真容!红尘滚滚,莫道一个“淫”字了得;悲欢歌哭,实是明末风俗画图。“色”字左右看,看出美丑百态;“欲”字试解索,解出妻妾苦情。何必包罗万象,但愿一斑见豹。不求同声赞美,恭听议论纷纷…… 一时间,河南戏剧界果然议论纷纷。赞扬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不作任何表态者的人,也有。  相似文献   

9.
2014年10月26日《成都商报》一篇文章说:“余占鳌为了给被朱豪三手下诱杀的好友四奎报仇,与朱豪三誓不两立.”同年10月27日《新京报》也有一篇文章说:“朱亚文扮演的……余占鳌,为了给被朱豪三手下诱杀的好友四奎报仇,与朱豪三势不两立.”说的是同一件事,一篇用“誓不两立”,一篇用“势不两立”.哪个对,哪个错,还是二者都对?还是让我们先来考察一下这两条成语吧.  相似文献   

10.
“客里空”     
“客里空”是苏联一九四二年出版的剧本《前线》中的一个角色——前线特派记。“客里空”原文为喜乱嚷的人“或”好吹嘘的人”、“绕舌者”。在剧本里,作者用讽刺的笔法,刻画了客里空不上前线,不深入部队,每天呆在前线总指挥部里,信口开河、弄虚作假,“创造”新闻。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客里空得知前线总指挥的  相似文献   

11.
彭莹 《出版广角》2015,(2):50-55
亲民指数:☆☆☆☆☆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 作 者:陈锡喜主编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人们对“苍蝇老虎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等“政治热词”不会陌生.治国理念听上去不再“高大上”,而是变得“接地气儿”.《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应运而生,“叫好又叫座”.习近平总书记常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阐述深刻的道理,用大白话、大实话等俗文俚语来释疑解惑,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来提纲挈领、纵横捭闽.习近平还经常引用一些古典诗词来阐述他的治国理念,如“治大国如烹小鲜”“尚贤者,政之本也”.他用“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来强调干部学习关乎党和国家的命运;用“虚谈废务”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用“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来描述亚太共同的发展未来;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来体现中国坚持推动各种文明在相互影响中融合共进的态度……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一次公开讲话之后,几乎都有一些脍炙人口的语言进入到百姓的话语体系,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的热议.  相似文献   

12.
请先看几个例子: 一、“……说大约值七、八百元……”(《中国青年报》1991年7月7日二版《绝无仅有的“和谐”》) 二、“……每篇都在四、五百字左右……”(见江苏《新闻通讯》1991年第6期《多用“小号针”打好“连珠炮”》) 三、“……也可存活四、五十天上下……”(见《广西科技报》1991年3月7日四版《人断食后能活多久? 》) 以上三例中的“大约”、“左右”、“上下”均系蛇足之笔,应删去.因为“七、八百”、“四、五百”、“四、五十”都是大概的“约  相似文献   

13.
“防患未然”意思是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防备.语本《周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例如宋·周必大《王仲行尚书札子》:“然抑兼人而举其偏,防患未然,最为政之要务.”明·马文升《添风宪以抚流民疏》:“臣闻防患于未然者易,除患于已然者难.”李劫人《大波》三部七章:“为了秉承大人意旨,防患未然起见,所有来信,全予销毁,无一字漏出.”钱锺书《围城》六:“师生恋爱是有伤师道尊严的,万万要不得,为防患未然起见,未结婚的先生不得做女学生的导师.”  相似文献   

14.
宗炳《画山水序》有一句云:“而贤者通”,“通”字甚少有人注意,而实至为重要者。《易·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疏:“通晓于幽明之道而无事不知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唐君毅称之为“交感之际”,即吾人生命体验之起点。察《全晋文》卷二九王修《贤人论》,有云:“敬未能暗与理会,何得不求通?”《云笈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洞”者空也,空者通也。故《全宋文》卷二十宗炳《答何衡阳书》:“佛经所谓本无者,非谓众缘和合进皆空也……贤者心与理一,故颜子‘庶乎屡空’,有若无、实若虚也”;卷二十一《明佛论》:“虽以颜子之微微,  相似文献   

15.
“鱼目混珠”意思是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可以用于事物,也可以用于人.含贬义.语本汉·魏伯阳《参同契·同类合体章》:“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槚:楸树).”例如宋·张商英《宗禅辩》:“今则鱼目混珠,薰莸共囿,羊质虎皮者多矣.”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十章:“而有些地方的工头们,也曾组织过‘工会’来鱼目混珠.”杨沫《青春之歌》二部三十八章:“可是这些卖国的老爷们不是也在鱼目混珠,也在自称为爱国忧民的志士吗?”刘绍棠《草莽》七:“姑娘你本是那桑家班的陶红杏,怎敢冒名顶替要当雨点儿的娘?  相似文献   

16.
“线形”、“线性”与“线型”在现代汉语尤其是科技文章中出现较多 ,它们对应的英文单词一般为“linear”或“line”。目前对三者的使用 ,有些出版物还不太规范 ,存在一些错用现象 ,如 :(1)……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LLDPE) :欧洲市场需求强劲 ,…… (《中国××报》 .1997年 7月 2 1日 )(2 )……商品聚乙烯 (PE)主要品种有低密度聚乙烯 (LDPE) ,高密度聚乙烯 (HDPE) ,线形低密度聚乙烯 (LLDPE) ,和近年出现的极低密度聚乙烯……(《×××学报》 .1998年 4期 )(3)……该公司在新加坡已经完工的年产能为4 5万吨…  相似文献   

17.
张老侃 《出版视野》2008,(1):40-40,36
重庆出版社曾出过两本张老侃的书,第一本叫《张志侃展言子》,时间是1998年12月,第二本叫《重庆言子》,时间是2001年7月。这两本书都受到读者热烈欢迎,还真是火爆了一阵子,有关言子的磁带也一直热销。 如今张老侃回顾了“重庆言子观象”,好像言子要收场似的。据编者看.张老侃在文章结尾处的这句话是正确的:我相信,重庆言子儿是有其极强生命力的,它不但不会“下课”,它还会以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势而“雄起”。为什么?《重庆言子儿》的序中作了最好的注脚:重庆言子儿是通俗文化.所谓通俗文化,就是大众文化,没有俗,就没有雅,俗是根,任何时候也动摇它不得。俗是“下里巴人”.和的人千千万万,雅是“阳春白雪”,和的人屈指可数。人民喜爱“阳春白雪”,人民更喜欢开心,喜欢开怀大笑.所以更喜爱“下里巴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汉书》卷七《昭帝纪》记载了始见于昭帝元凤三年(前78年)的一项礼制: 三月,赐郡国所选有行义者涿郡韩福等五人帛,人五十 匹,遣归。诏曰:“朕闵劳以官职之事,其务修孝弟以教乡 里。令郡县常以正月赐羊、酒。有不幸者赐衣服一袭,祠以中 牢。”(中华书局校点本《汉书》第一册225页)杨树达《汉书窥管》卷一说:“‘正月’,《王贡两龚鲍传》作‘八月’。以《后书》刘平等传考之,‘八月’是也。详《王贡两龚传》。” 杨树达认为“正月”是“八月”之误,并说明有关论证将在《王贡两龚传》里展开。鉴于眼下最为通行的《汉书》校点本尚未采用杨说,而弄清“正月”是否“八月”之误的问题又有助于其他文献的整理研究,我们有必要继续探讨《汉书》卷七十二《龚胜传》的有关记载:  相似文献   

19.
文学创作中有一种修辞方法叫“衬托”,衬托就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陪衬或对照的写法。衬托写法中两事物之间是互相陪衬的,目的是使主要事物的特色突出出来,从而表现诗文的主题。衬托可分顺衬反衬两种。在电影中往往用狂风暴雨衬托灾祸临头;用百花怒放,衬托喜事来临;用涛涛东流水,来衬托人的情思……。诗歌中这种手法也常见:用“城上斜阳画角哀”,衬托“沈园非复旧池台”的今昔之感;用“绿杨荫里白沙堤”来抒写“最爱湖东行不足”的喜悦之情;用“千里莺啼绿映红”来渲染“水村山廓洒旗风”的春天之美好景象。以上这种衬托的景致与被衬托的事物情调是一致的,我们便可称之为“顺衬”。《红楼梦》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相似文献   

20.
“报刊杂志”,这是一个在各种出版物上频频出现的病态词组,它的“资格”很老,它的“病根”很深,多年来虽然有不少人“医治”过它,但一直“医”不好,至今仍经常在报刊、书籍上“亮相”。例如: ①……改革十年,多少报刊杂志雨后春笋般风起云涌……(《新华文摘》1999年第1期)②而且作古体诗歌的人也不少,今天的报刊杂志里,也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