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女大学生“卖淫”的新闻如今成了媒体的长效话题,而且浮出水面的频率越来越高。随着《杭州女大学生卖淫案调查:卖身钱多被挥霍(图)《》暗访调查重庆女大学生的性交易》《武汉高校女大学生卖淫实录》《高校将成为中国最大妓院》等一系列有关女大学生“卖淫”的“重磅新闻”被隆重推出和争相转载,女大学生群体的真实形象逐渐被媒体营造的“拟态形象”所扭曲并取代。女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与“卖淫女”、“三陪”、“没有好女孩”等画上了等号。至于武汉、重庆和杭州等几个“重磅新闻”的发生地,也在媒体营造“拟态环境”的作用下,成了女大…  相似文献   

2.
陆高峰 《今传媒》2006,(4X):20-20
关于女大学生“卖淫”的新闻如今成了媒体的长效话题。而且浮出水面的频率越来越高。随着《杭州女大学生卖淫案调查:卖身钱多被挥霍(图)》《暗访调查重庆女大学生的性交易》《武汉高校女大学生卖淫实录》《高校将成为中国最大妓院》等一系列有关女大学生“卖淫”的“重磅新闻”被隆重推出和争相转载,女大学生群体的真实形象逐渐被媒体营造的“拟态形象”所扭曲并取代。女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与“卖淫女”、“三陪”、“没有好女孩”等画上了等号。  相似文献   

3.
媒介对女大学生的再现,并不是客观呈现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样貌,而是有意地将女大学生形象扭曲后再展现给世人。结合文本分析和问卷调查,试图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实质因素,以期还原女大学生的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4.
李明文 《当代传播》2013,(4):105-107
随着我国女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和社会对她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进入大众传媒报道视域。由于她们兼具"女性"和"大学生"双重角色,也使女大学生们比一般的社会群体更具新闻价值而成为媒体热衷的报道对象。但是,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受商业利益的驱使,当前有些媒体特别是一部分网络媒体和都市报,对女大学生的报道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媒体对女大学生的偏差性报道,不仅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舆论氛围不合拍,还可能营造出不利于她们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环境。大众传媒对女大学生群体应该给予全面、真实、客观地报道,建构健康、公正的女大学生形象。  相似文献   

5.
颜雄 《新闻世界》2012,(11):131-132
大学生是媒体关注的群体,大学生的形象往往来自于媒体报道。从一定意义上说,媒体“塑造”了大学生的基本形象。目前,学术界关于大学生形象的媒体关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大学生的媒体形象、女大学生的媒体形象,以及大学生媒体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新闻报道中女大学生媒介形象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化研究和文本分析等方法对新闻报道中的女大学生形象进行描述,分析媒体是如何建构女大学生形象以及女大学生媒体形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在男性霸权的传统文化下,女大学生群体媒介话语权缺失,她们缺乏表达诉求的平台,其生活方式或问题被有意规避.而发生在女大学生身边的个别事件因与男性霸权的某些欲望相关,被媒体话语权操纵,肆意渲染,歪曲报道.如同整个女性群体,她们及其利益被媒体忽略或贬低,女性主义学者塔奇曼对此形象地比喻"女性被象征性地歼灭".  相似文献   

8.
借由互联网上的“女大学生”这一众说纷纭的问题.本文试图使用搜索引擎谷歌(Google)以“女大学生”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并对搜索结果进行内容分析。在对女大学生的网络形象从整体上进行描绘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搜索结果的数据分析,从信源、匿名性、交互性、信息形式等方面显示一些互联网上信息和言论的特点,并试图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9.
每年有数十万的女大学生走出校门,她们中绝大多数都会走上职业女性的道路。而实际上,此刻,除了专业知识和粗浅的情感体验外,她们对社会几乎一无所知。这向来是中国高校教育的薄弱环节,恐怕也是上海高校的“新女性学”爆棚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上海《报刊文摘》1999 年9月23日转摘 《羊城晚报,新闻周刊》第 142期作者李冠良文,题 为《“外星人”毁了8名女 大学生》,讲的是一个连作 者也自称是“天方夜谭”的 荒唐故事。说一个打流到 沈阳的内蒙古农民修占 军,自称是“银河系以外” 来的“外星人”,先后给“毕 业于某名牌政法大学”和 当地以及北京来的女大学 生8人“换天缘血”、吸掉 “地球毒素的污染”,能使 她们“青春永驻、长寿万 年”;而“吸体毒”和“换血” 的方法就是和他做爱。这 些女大学生“深信不疑,遂 被频频换血”,并将所有积 蓄,多则1700…  相似文献   

11.
赵昕 《大观周刊》2012,(14):137-138
大学生幸福观问题是近年来教育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针对女大学生幸福观问题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女大学生作为接受国家高等教育的女性群体,她们的幸福现是中国女性幸福观的主流和方向。然而目前在我国,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的幸福观问题的研究和开展却是少数,值得投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回顾,主要从当代女大学生幸福观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教育对策等方面着手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化玲 《大观周刊》2012,(21):285-285
毛主席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社会主义的中国女性在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女大学生是我国现代女性的代表,它们的身心素质和理想打算,关系着我国社会稳定发展,尤其对家庭的和谐和下一代的培育有着至关重要作用。21世纪,我国许多价值观发生改变,女大学生的情感、心理的特殊性使得她们是一个广受社会关注的群体。笔者作为一名大学恩政教育工作者,将从大学生情感教育基础发出,提出一些实际有效地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郭小平 《今传媒》2003,(6):47-48
“大学生卖淫”的话题像是沉渣一样,隔一段时间总会泛起一次。《中国青年报》旗下的《青年参考》,于5月21日在头版刊出中青报记者采写的《女大学生卖淫现象调查》,随即引起网民之声如潮涌动。因为有“8%—10%”、“25%”这样惊人的数字,所以各网站纷纷转载,国外媒体也有多家报道。 5月24日,《中国青年报》在头版刊出致歉声明,承认“该篇报道内容严重失实,特别是关于‘湖北高校女生8%—10%存在卖淫现象,25%从事陪侍活动’的内容,没有任何根据,这严重伤害了湖北省高校女大学生的感情,损害了大学生形象”。与致歉同时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里有近五百篇的故事,塑造了不下百人的人物形象,这在古典小说中是较为罕见的。在这一人物画廊中,又以女性形象占大多数。由他们引发的一个个爱情故事,也是聊斋故事中最感人的。 这些女性形象,她们“虽为花妖狐魅,但多具人情”。在作者的笔下,她们几乎个个美得令人目眩。除了外表美,最可贵的是她们有着美丽的心灵,她们或温柔聪慧,或天真无  相似文献   

15.
郭婷 《新闻世界》2010,(8):188-189
本文主要研究了通过百度网搜索出的对于女大学生群体的报道,发现媒介倾向于选择女大学生负面新闻,造成负面报道比重过高,丑化了女大学生的媒介形象。由此提出了改进女大学生媒介形象的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了新浪网在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中,对于女大学生这个群体的报道,并与国家教育部2007年关于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报告和<中国青年报>中有关女大学生报道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网络媒体中存在着对女大学生这个群体大量的负面报道,涉及性、犯罪、自杀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与国家机构和主流媒体呈现的女大学生形象有很大的偏差,使这个群体形象被"异化".  相似文献   

17.
女大学生媒介形象是指女大学生群体通过媒介传播所呈现的公开形象。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媒空前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行为受三种意义的现实影响:一是个体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客观现实,二是传播媒介有选择提示的象征性现实(拟态现实),三是人们自己头脑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在现实社会里,社会公众对女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客观现实的认知在很大  相似文献   

18.
女大学生一直是大众传媒所关注的对象,但是其对女大学生形象的描述却存在不真实的现象,这种不真实的过度再现直接导致女大学生对自我角色认知模糊,强化了传统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影响到女大学生主体意识的生成。  相似文献   

19.
由于工作需要,陕西省档案局收集保管利用处历来“重女轻男”。目前共27人,60%以上是女性。她们当中既有老成持重、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也有朝气蓬勃、富于创新和拼搏精神的80后。她们工作时一丝不苟、耐心细致,但她们跳“江南style”时也会轻松洒脱、活力四射。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里塑造了一系列狐女形象,她们集狐性、人性、神性为一体。狐性决定了她们性格的灵活善变、聪慧机智的特征。人性体现为独立自主的主体意识。神性使她们具备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