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王若松 《青年记者》2009,(18):24-25
报道内容已偏离“素质教育”的舆论导向 一年一度的高考新闻已落下帷幕,媒体纷纷将视线的焦点投向新生开学的报道上面,在分享着众多考生历经高考洗礼之后迈入高校大门的喜悦时,一则标题为《山东部分高分考生因“综合素质评价低”被退档》的新闻映入笔者眼帘,大致是说在今年高考招生中,临沂师范学院投档考生中有十几名考生由于“综合素质评价低”而被退档,同时也有刚上投档线的考生因为“综合素质评价高”被录取。据悉,这是山东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依据以来,首次出现投档高分考生被退档的情况,因此,新闻一经发表,来自社会各界褒贬不一的声音便不绝于耳,把这条中规中矩的高考改革报道推到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2.
王蓉  余琛 《新闻世界》2013,(10):140-141
每年一到高考,全国各地媒体蜂拥而上大做文章,连篇累牍的报道中,冷静下来分析,对考生和家长有帮助的新闻屈指可数,使高考报道成了空洞且“聒噪”的应景行为。高考的报道价值被人为放大,报道方式更折射出当今媒体不健康心态。媒体应依据价值定内容,杜绝“应景报道”,让聒噪的应景新闻回归沉静的温暖服务。  相似文献   

3.
王田田 《军事记者》2002,(11):45-47
一、媒体炒作的冷与热每年的高考,都是全国考生、家长的头等大事。往往还未进入7月,考生和家长便如临大敌,而大大小小的媒体却如过节一般,早早搭起戏台,唱起了名目繁多的“高考经济”大戏,什么保健品、高考房、高考套餐、高考状员出高招、考前预测、考后分析,你方唱罢我登场。不知怎的,今年媒体格外沉得住气,进了7月,也没见擦出多少火药味来。实在令人心里纳闷,媒体都忙着炒什么去啦?一日到网上溜达,见到一则消息,才恍然大悟。上面说,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已呼吁各媒体“决不炒作高考”,因为“高考是中国一年一度的教育工作,为…  相似文献   

4.
王豪 《新闻三昧》2004,(8):29-29
一年一度的高考终于在媒体的喧嚣声中结束了。回顾一些报道却带给我们很多忧思。有些嗅觉“灵敏”的记对今年的高考进行了“深入挖掘”,抖露出了很多抓人眼球的新闻,如:“南京一位考生考前为减压到洗头房找小姐”、“一考生因为前面坐的女生穿衣太露、香水味太浓影响发挥”、“一考生因为迟到两分钟被拒绝入考场”;等等。  相似文献   

5.
《声屏世界》2010,(6):F0003-F0003
江西交通广播爱心车队举办90多个爱心系列活动,连续九年组建江西省规模最大的高考爱心车队,一万多名出租车、私家车驾驶员加入爱心车队,免费接送考生十万多人次。被授予“中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6.
正《羊城晚报》2010年1月31日A1版头条刊登的《今年广东高考实行平行志愿》,确实是一件花了记者大量时间求证、推动,报社花了巨额资金抢到的今日独家新闻。笔者认为,《羊城晚报》对独家新闻第一时间做了滚动的这一做法,特别值得叫好!独家新闻《今年广东高考实行平行志愿》,它的产生有一个曲折和艰难的过程。《羊城晚报》记者第一时间听到广东省招生委员会为降低考生志愿填报风险,进一步提高考生志愿满足率和满意度,2010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将实行"平行志愿"  相似文献   

7.
高考因为关注度极高。牵动着社会的神经和不少人的心弦。因此.一年一度的高考注定成为各媒体报道的热点和重点。高考期间,各重要考点都会聚集各路媒体记者。他们穿梭于考生与家长之间,调动各种手段,捕捉采访对象,抓紧采拍新闻。这几乎成为每年高考考场内外的一道风景.“高考新闻”占据了包括央视等各级各类媒体的重要位置和时段。  相似文献   

8.
杨志刚 《新闻窗》2010,(1):95-97
每年高考来临之际,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中学的考生往往受到媒体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很多相关部门都要为高考“让路”,尽可能向考生提供各种“便利”,从各种车辆的喇叭声到建筑工地的搅拌器等,都要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实行“禁鸣”。相对而言,社会对广大农村中学的考生就没有如此高度而集中的关注,但高考对于他们具有同样甚至更为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报道内容已偏离"素质教育"的舆论导向 一年一度的高考新闻已落下帷幕,媒体纷纷将视线的焦点投向新生开学的报道上面,在分享着众多考生历经高考洗礼之后迈入高校大门的喜悦时,一则标题为<山东部分高分考生因"综合素质评价低"被退档>的新闻映入笔者眼帘,大致是说在今年高考招生中,临沂师范学院投档考生中有十几名考生由于"综合素质评价低"而被退档,同时也有刚上投档线的考生因为"综合素质评价高"被录取.据悉,这是山东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依据以来,首次出现投档高分考生被退档的情况,因此,新闻一经发表,来自社会各界褒贬不一的声音便不绝于耳,把这条中规中矩的高考改革报道推到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0.
为了社会的良知:嘉禾高考舞弊丑闻曝光始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7月,湖南嘉禾县爆 出我国恢复高考以来最大的高考集体舞弊丑闻,在嘉禾考点参加考试的507名考生中,已经调查发现有236份雷同试卷,涉及192名考生,而涉嫌高考舞弊丑闻的19名当事人已被查处,本文成稿时,调查仍在进行中。 惊爆内幕 嘉禾高考舞弊丑闻能大白于天下,得益于一群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高考前夕,湖南经济电视台接到一个自称是“有正义感的观众”的匿名电话:郴州市嘉禾县往年高考舞弊现象十分严重,今年仍可能再次爆发大面积的高考舞弊,请媒体予以曝光(另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羊城晚报》记者赵世龙…  相似文献   

11.
5月8日,三位新闻烈士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炸死的消息传来,悲愤难抑。可我相信今年夏天高考时许多优异的文科考生的第一志愿将是新闻系包括笔者所在的南京大学新闻系。中国的记者是炸不光的。 我知道20年前人民日报曾为中美建交发过一期号外。因为有了广播、电视强有力的介入,我以为报纸发号外可以休矣。没料到新华社江苏分社所办的《现代经济报》在20年后为三位新闻记者之死再发号外。 这几天人们在电视机前边看新闻边抹泪。可有人担心太情绪化了的新闻要“坏事”,要“害”中国。我想说的是即便是“木偶”挨了别人的炸弹也要“跳三  相似文献   

12.
新的媒介环境的到来为高校招生宣传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传播受众和媒介使用者的考生在新媒体时代高考志愿填报时的媒介需求也在改变,洞察考生需求,更精准、全面、具吸引力地为其提供高校信息成为招生宣传的新要求。本调研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旨在了解考生志愿填报过程中媒介的使用与满足情况,推进高校招生工作媒体运用体系建设,更有建设性地为招生服务。  相似文献   

13.
每年高考成绩发榜之际,媒体记者便开始四处打探本年度的高分考生,今年当然也不例外.那些省级或地市级的"状元"、文科或理科的"状元",当天晚上便开始接受平面媒体此起彼伏的电话采访,第二天又是电视媒体小台大台的轮番轰炸.  相似文献   

14.
媒体每年关注的高考终于落下帷幕。高考年年有,却年年被媒体聚焦。高考前,放榜前,不断出专题;高考两天。更是密切关注,报道内容从“警车开道”、“爱心送考”到高考宾馆、商家高考营养餐甚至高考保姆。连篇累牍。高考.从一场升学选拔考试,演绎成了考全民素质、考社会责任、考政府服务的“社会大考”。  相似文献   

15.
引言:记者曝光上市公司负面新闻被算计,甚至有记者遭到全国通缉,而知名艺人郭德纲徒弟也曾殴打记者.一连串“打记者”的新闻频频发生,唏嘘之余更会启人思考.现如今,很多人在自身权益遭到侵害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记者”,然而,奇怪的是当记者的权益遭到践踏时,许多人却不以为意,甚至有点幸灾乐祸.这就是当下中国媒体人的真实处境.作为媒体一线记者,本文从实践出发,探讨区域性媒体从事曝光新闻的操作手法及运行机制.在传统戏剧中,红脸扮演正面角 色,为人处世隐忍宽容;白脸是反面角 色,待人接物尖酸苛刻.在媒体内部,记者大致可分两类:专门围绕不同行业 转,谓“跑线”记者;另一类为非跑 线记者,主要报道突发事件、负面新闻 等,舆论监督多半靠他们完成.如今的 媒体尤其是区域性媒体,某种意义上 说,记者也可分成“红脸记者”和“白 脸记者”两类.前者专司“跑线”,后 者则是专做负面报道.  相似文献   

16.
肖伟颜 《大观周刊》2012,(6):278-278
近年来,媒体相继报道的“浙江省的‘三模三电’加分遭遇广泛的质疑”、“重庆31 名考生民族身份造假”、“厦门马拉松比赛集体作弊”、“西安二级运动员造假”等关于高考加分的腐败丑闻,使得高考加分存废的话题重又见诸媒体。目前,国人已把对高考加分的不满提到了教育公平的高度,甚至成为“两会”中的热点问题,公众呼吁废除高考加分政策的声音也日益高涨。那么,实施了几十年的高考加分政策究竟该不该取消呢?  相似文献   

17.
苗蛮子 《青年记者》2010,(17):14-14
近段时间,记者连连遭受劫难——被质问、通缉、拘留、殴打,堪称“记者劫”。正如有人说的,内外部诸因素成就了“记者劫”。而在种种外部因素中,我们无不发现,公权力的身影频繁地现身,打压媒体、干扰媒体的正常监督报道。  相似文献   

18.
1994年8月,《宜昌日报科教版》被宜昌人视为“现代皇榜”而争相购买、传阅.长阳、兴山、秭归等山区县的高考考生及家长,每天天不亮就排队守候在邮局门口.定价2角钱一张的报纸被“炒”到5元钱一张.  相似文献   

19.
大众媒体参与教育报道,拓展教育领域的信息传播,既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同时也是媒体在竞争态势下争夺"眼球",寻求大众亲和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在教育报道中,一年一度的高考是我们必须唱好的重头戏。对此,许多媒体都不惜人力、物力和版面来做高考报道,目的就是为了在服务读者的过程中赢得读者认可、赢得竞争优势。本文以今年的高考报道为例,对报纸在传播高考信息时如何更好地拓展服务功能作一分析。"非常高考"为媒体打服务牌提供了契机今年的高考,是我国恢复高考二十多年来最特殊的一年,被称之为"非常高考"。这是因为今年高考在时间上首次从7月提前到6月举行,而且考生人数也创下历史之最——全国考生接近600万人,其中浙江考生有26万人之多。  相似文献   

20.
窦锋昌 《青年记者》2016,(16):13-14
说到当下媒体人工匠精神的缺失,我最先想到的是两件事. 其一,大概两年前,财新传媒的掌舵人胡舒立去一家媒体做了一个演讲,演讲后照例安排了问答环节,在场的记者提出一个问题:“你怎么看媒体盈利能力的不断下降以及媒体的未来?”我当时恰好在场,对胡舒立的回答至今记忆犹新.胡舒立说:“这个问题不应该是一个普通记者所关心的问题,作为一个记者,你只要踏踏实实写好自己的每一篇稿子就好了,媒体的经营以及未来走向是主管部门和社长、总编管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