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广大读者越来越重视广告整体设计的今天 ,我们清楚地知道 ,一幅广告作品的设计过程 ,是将视觉设计形象的魅力和广告内容的展示进行完美和谐的结合的过程 ,也是引导读者完成一次心理及视觉的享受过程。今天的读者 ,已经不满足单纯的文字阅读和对广告内容的了解 ,他们的视觉审美心理被高速发展的社会文化推向了更高的品位。疏朗的构图形式 ,编排层次清楚的文字 ,这些早已不是人们阅读审美需求的惟一 ;而独具匠心的整体设计 ,图文并茂的构图形式 ,深刻的立意 ,点、线、面的巧妙配合 ,才是现代人阅读审美的心理期待。广告设计更应该努力做到这…  相似文献   

2.
在以口语为主要传播符号时期,人们已经借助实物和绘画等视觉手段传播广告信息,随着文字的发明和印刷技术的运用,出现了一定数量和水平的插图和招贴广告,而在照相机出现的时代,各种静态的广告图片  相似文献   

3.
"读图"与"浅阅读" "读图",即指印刷物本身的图像化趋向,编排形象化改变读者的阅读习惯,使人不再陷入抽象的文字解读中.在视觉文化发展进程中,文字传播优势衰落,图像开始唱主角,"读图时代"已然来临.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以影像阅读为主导的视觉文化相对于文字阅读方式的文本文化的优势愈加显现,进入市场经济的今天,有商业行为的地方就会伴随有广告,电视广告中,视觉信息部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本文通过对比课题的深入研究,寻找到影响电视广告视觉信息传播质量的各个要素:信息传播速度、信息传播广度、信息传播深度、信息传播持久度等,并找到控制信息传播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吴珂 《新闻窗》2008,(1):101-102
文字是无声的语言,诉说着历史、文化,传承着人类文明;文字是会说话的图形,以形说理,以意动人;文字是视觉传达的媒介,引领我们走进多姿多彩的世界。自人类文明进入有文字的时代,就有着文字设计的无意识或有意识的运用。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所有信息的传播都少不了文字这一重要元素。在所有视觉类广告中,基本是采用文字、图形、色彩、影像或立体造型为符号语言,来传递广告信息。因此,在平面广告中,文字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版面的视觉传达效果和信息传递的容量。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电影、电视、绘画、摄影、广告、设计、建筑、动漫、网络、游戏、多媒体等互为激荡汇流,已经进入了以视觉传播为中心的时代。视觉传播为人类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基础,也为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学术空间。认识这些视觉操控模式和视觉文化的运行规则、破解这些视觉性的实践规程与生产系统就成为视觉传播研究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7.
传播魅力是传播效果的真实凸显.在传播意象中,人类一直不懈地追求着传播魅力.广告是文字符号和视觉符号的组合,通过符号的传播来实现其持殊魅力.1926年,著名史学专家戈公振在研究中国报学史的过程中指出,"广告为商业发展之史乘,亦即文化进步之记录."此话深刻揭示了广告的商品性和文化性的本质特征.作为商品和文化的统一构成体,广告在强调商品性即营销功能的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一个有机部分.广告自身负载的文化内涵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它展现了自身特有的传播魅力.  相似文献   

8.
樊园芳 《新闻窗》2013,(4):40-41
新闻事业的发展和媒体激烈的竞争,推动了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传播与推广,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从阅读文字到阅读画面,人们将迎面而来的视听时代称为“视觉传播时代”。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阅读的读者人数大幅增长,我们迎来了移动阅读时代,新的阅读习惯和消费理念形成.目前,APP传播和WAP阅读传播是移动阅读时代图书传播的主要模式,娱乐消遣型和实用型图书的畅销反映了读者追求娱乐、精神幸福的阅读需求.移动阅读时代图书传播要以读者需求为中心,在视觉文化和产业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依靠大数据技术进行个性化、多媒体化和融合化传播.  相似文献   

10.
徐晏  翟志远 《东南传播》2011,(1):121-122
麦克卢汉是最早关注广告传播的学者之一,<机器新娘>以59篇短小精悍的文字犀利地剖析了广告传播现象.本文从"工业时代民俗"的创造者切入,展示一个由商人所构建的去信仰的时代,进而结合拟态理论,分析广告传播活动的拟态机制和催眠效应.  相似文献   

11.
肖玉清 《青年记者》2016,(26):49-5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媒介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视觉形象在媒介内容表达和受众吸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印刷媒体的“读图时代”早已来临,图像已经取代文字成为媒介传播的强势符号.媒介的视觉转向对报纸来讲,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为对消费主义的大力提倡,在形式上表现为传播符号的视觉化,比如报纸的彩版印刷、形态各异的导读、大量的视觉专版、各种信息图表、刺激眼球的新闻标题.可视化和视觉理解已成为当下媒介文化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重要维度,信息图这一高度视觉化的方式成为现代媒介重要的信息呈现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蔡长虹 《传媒》2007,(7):62-63
作为一种有意味的能指系统,视觉图像的确越来越强烈地冲击着文字符号在传统的信息传播、文化建构中的地位,视觉符号的存在与大行其道也有其现实性和合理性,但视觉语言并不排斥文字思维,视觉文化也并非要与自然语言决裂,那些认为视觉传播将要和势必取代语言信息的视觉中心主义者,无疑存在一种不切实际的夸大.我们有必要从语言文字符号的角度,对视觉文化在传媒时代的含义和走向做一番厘清和规正.  相似文献   

13.
张华 《新闻前哨》2020,(2):55-56
时代高速发展,科技进步带来传播形式巨变,图集、长图、H5、短视频等以图像为主体的传播形式,因其直接、简洁、生动等特点,契合了当下受众"快阅读""浅阅读"需求而发展迅猛,同时倒逼信息传播的逻辑发生改变。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思想界重要代表人物海德格尔就曾预言,人类21世纪将进入以视觉文化为主体的图像时代。现在,我们正身处这个时代——信息碎片化,不论叙事方式还是行文内容,都得迅速抓住眼球,于是文字空间被压缩,图像大行其道。因此对编辑而言,视觉化的形象思维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4.
西方视频传播的理论与媒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从技术分析、传播意图、受众体验、文化价值还是市场机遇上,视频传播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主要传播现象,网络电视、户外视屏、手机电视等移动终端等全媒体传播渠道开发,视觉时代的图像传播迅速改变了受众的阅读习惯并激发阅读热情,不但丰富了传播的多元化格局,也为创新视频媒介策略创造了机遇。西方视频媒介和报业的尝试已经取得丰富经验,并为我国视频媒介发展和开发全媒体提供了宝贵借鉴。本文试图以视频传播的理论来源为借鉴,以西方视频传播的媒介策略为内容,深入探索视频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颖 《出版广角》2015,(14):92-93
广告图像传播的历史是媒介技术与视觉体验的合谋,其中又掺杂着消费者需求的驱动和对其他领域图像的借用.基于视觉文化视角研究广告图像传播可以发现,广告图像传播是视觉符号的叙事结构,背后更包含着对应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6.
雷艳 《新闻前哨》2024,(3):55-56
在信息发达、传播飞速的快阅读时代,如何言简意赅而且用直观的方式吸引读者去阅读?楚天都市报自2022年开始探索,结合时政新闻或者社会热点,创新推出了“图说”专版,即用整版制图配合提炼的文字新闻要素,准确向读者传递新闻信息,提升了文字新闻报道的视觉传达效果。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读图时代的到来,视觉影像已经全方位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很难有耐心通过阅读冗长文字去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一目了然的图像更能得到受众的青睐。因此,在平面媒体中,新闻摄影的报道方式愈加广泛地被采用。本文结合平面媒体的发展趋势,从增强平面媒体的传播感染力及舆论监督力等方面探讨了读图时代新闻摄影对平面媒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传媒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促进了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等三大传统信息系统领域的融合,新媒体附加的"创意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数字媒体创意产业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传媒时代,以数字媒体为载体的广告传播已经不囿于传统载体概念,在科技进步与精神文明发展的催生下,向各个艺术延展.图式艺术活动中,审美信息的传递和传播对图式设计文化和审美文化充分实现其目的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样也充实了图式艺术设计自身的信息,使图式艺术信息更具有传播性和影响力,引导了大众的流行时尚、语言文化、视觉文化,以及大众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9.
正报纸作为传统的平面媒体,主要通过文字和图片两种形式来传播信息。在新闻报道中,文字和图片各有所长,文字能够全面详细地讲述新闻事实,将很多读者看不到的内容通过文字的描述展现出来,而图片则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新闻事实,将记者看到的内容直接传递给读者。报纸阅读已经走进读图时代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从远古的图腾、火光、敲鼓、舞蹈、语言和文字,逐渐演变为现代化的手机、计算机、多媒体等高科技传播途径,人类阅读方式的转变使其重新进入“读图时代”,这是借助了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更为直接的、海量的信息传播方式。现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方式和媒介不再拘泥于一种形式,而博物馆作为研究、收藏、陈列和展示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场所,也是信息传播的媒介之一。本文将从博物馆视角来探讨信息的视觉传播,浅析在视觉文化下博物馆视觉传播的新模式以及视觉传播方式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