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 “微”时代。微言片语(微博和微小说)和微小短片(微电影和微视频)都在发挥着各个优势,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微电影和微视频几乎相同的特点,所以笔者用“微片”一词将微电影和微视频合二为一。本文更多的是以微片为主介绍“微”系列的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宣琦 《军事记者》2012,(8):45-47
“微博”掀起的汹涌浪潮.迅速把网络传媒推进了“微时代”。微视频的再度兴起,又催生各类“微”产品很快火热起来。微视频网站形成一种新的传播形态,给社会新闻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开展微视频新闻传播的探究和推广,在“微”力无限的舆论场里撑起一片新绿.发出有效的正面声音,对于加强和改进网络新闻宣传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3.
微视频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类课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微型学习作为远程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可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微视频以短小精炼的内容,符合学习者观看学习习惯。本文基于移动学习和微型学习的相关理论,结合微视频的特点,分析微视频教学模式运用在计算机类课程中的优势,并结合实际教学实践,介绍在计算机类课程的微视频应用中的一些要点。  相似文献   

4.
桌面计算时代(以PC为代表)正在向掌上计算时代(亦即移动计算时代,以Pad、手机为代表)转变.这一转变带来了“微革命”,也就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博客、邮件、视频向微博、微信、微视频转变.“微革命”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用户的碎片时间,让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接触网络应用.网络课程也正在向微课转变,从而为在线教育、数字教育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相似文献   

5.
当前,民众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医学科普知识已成为新媒体传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目前网络上传播的医学科普知识存在着诸如“真假难辨”“专业术语抽象、难懂”等问题,偏离了科普通俗易懂的特点.医生编写的专业性较强的科普知识要快速、广泛地传播,短小精悍的微视频无疑是较好的传播形式之一.因此,根据医学科普的特点,借鉴优秀科教短片、微电影等的创作手法,创作出满足微时代大众需求的医学科普微视频,已成为新媒体、医疗机构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粉色微视频”是指依托于流媒体技术,具有较强的草根色彩,以讽刺、吐槽、模仿等方式为主,以先锋、叛逆、大胆的视觉语言表达,具有较高知名度和渗透力的网络微视频,代表性作品如《暴走大事件》《不要脸脱口秀》《小鸡小鸡》等.移动互联网时代,“粉色微视频”的出现进一步拓展了碎片化阅读的受众空间,推动了网络媒体视觉传播的进化,给网络微视频的视觉传播带来了新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时代步伐的迈入,新媒体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计算机、手机应用的普及让微视频真正步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音频、视频、文字等多种方式为主的传播实时、互动、高效、便捷。微时代推动了微文化的发展,微视频也就成为当下最亲民、最便捷的文化传播方式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媒体视频的演化,探索了微视频的制作和传播,研究了微视频的文化价值,分析微视频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针对微视频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碎片化"涉及到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等的方方面面。时间的碎片化,进而导致在人们的学习过程中也同样出现了"碎片化学习"。无线网络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现代学习者对各类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再培训的需求以及对学习形式微型化、碎片化的要求,使教学微视频越来越多地受到学习者的追捧,成为与当前社会需求相适应、相匹配的学习载体。本研究以认知负荷理论为设计指导思想,结合在实际操作录制教学微视频中的经历,从课程内容呈现效果的视角,提出了教学微视频内容呈现设计方法的框架。力求探索出教学微视频在内容呈现方面的设计方法,从而满足当前碎片化学习对新型学习资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碎片化"涉及到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等的方方面面。时间的碎片化,进而导致在人们的学习过程中也同样出现了"碎片化学习"。无线网络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现代学习者对各类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再培训的需求以及对学习形式微型化、碎片化的要求,使教学微视频越来越多地受到学习者的追捧,成为与当前社会需求相适应、相匹配的学习载体。本研究以认知负荷理论为设计指导思想,结合在实际操作录制教学微视频中的经历,从课程内容呈现效果的视角,提出了教学微视频内容呈现设计方法的框架。力求探索出教学微视频在内容呈现方面的设计方法,从而满足当前碎片化学习对新型学习资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微时代的来临,微学习、微教学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教学理念产生了冲击.微课程的出现是教育领域中的一次变革,顺应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微课程不仅对传统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还在远程教育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微课程的设计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开放式的设计理念,做到微课程资源的碎片化与整体性相统一.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微课程在实践应用中的探索,不断提高微课程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赵欢  唐圣平 《出版参考》2014,(30):13-14
正桌面计算时代(以PC为代表)正在向掌上计算时代(亦即移动计算时代,以Pad、手机为代表)转变。这一转变带来了"微革命",也就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博客、邮件、视频向微博、微信、微视频转变。"微革命"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用户的碎片时间,让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接触网络应用。网络课程也正在向微课转变,从而为在线教育、数字教育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微视频课程在网上的受欢迎程度及其取得的成功,吸引  相似文献   

12.
崔文斐  倪勇 《青年记者》2016,(36):67-68
校园媒体在全媒体时代面临的困境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发展迅速,微传播急剧改变着中国的传播生态和舆论格局.校园媒体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传播生态改变的影响,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迅速崛起.但与此同时,由于其半封闭性,校园传播格局的改变并不彻底.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平台提供的传播便利,使得高校微视频创作蔚然成风。高校微视频创作迅速成为高校文化的一个窗口,它凝聚了个人和群体的力量,显示出微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高校微视频创作可促成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成功接轨,形成区域文化的隐性传播,同时,其对未来文化产业的储备意义绝不逊色于对当下文化传播的意义。无论对学生个人、高校群体还是区域文化发展,高校微视频创作均有不容忽视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微视频资源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视频作为一种新型媒介资源,能够在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从“媒介即馆藏”的观念出发,用户教育微视频也是一种馆藏资源,分析了图书馆开展微视频馆藏资源建设的可行性.用户教育微视频馆藏资源具有知识导向、情感导向、评价导向的多元价值属性.紧密围绕用户需求,并结合微视频自身特点,提出了微视频馆藏资源开发流程.  相似文献   

15.
赵波 《青年记者》2016,(2):70-71
最近几年,伴随着新媒体体育传播功能的开拓与发展,体育微视频已经成为体育资讯传播、体育文化构建以及体育形象宣传的重要方式和渠道.自2012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与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就多次推出包括“中国体育微视频展播”“影像中的体育与青春”等大型体育微视频活动,而地方体育局以及体育新闻组织也纷纷跟进,推出众多体育微视频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吴雨蓉 《传媒》2015,(12):64-66
2014年开始,PGC成为网络微纪录片生产的主导模式,由此网络微纪录片的发展从“全民纪录时代”进入到“后全民纪录时代”.节目来源的改变给网络微纪录片带来了全新的变化.本文将在描述“后全民纪录时代”现状的基础上从题材选择、创作语法、专业价值和社会意义几个方面对PGC网络微纪录片的特征与价值进行阐释,以期为网络微纪录片的发展留下实时性注解.  相似文献   

17.
动漫是当今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形式与载体,其独特视觉形象体现出强大传播价值与影响力,动漫形象品牌化因此可以作为提升产品影响力的有效方式。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微视频平台也在快速发展,使得微动漫在微视频平台上有了更丰富的展示功能,依据平台特色有针对性的打造系列动漫作品进行运用和推广,有利于动漫形象的品牌形成。本文结合微视平台,分析了动漫形象品牌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微视频平台实现动漫形象推广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曹海峰 《编辑之友》2018,(3):5-8,13
“微传播”语境下,人们的阅读方式与思维模式随之改变,其引发一系列的阅读危机与认同挑战,更凸显出全民阅读的重要时代意义与理论价值.要推广全民阅读活动必然要利用这把“双刃剑”,在“微时代”的“微传播”语境下,推动全民阅读实践中应强化“微思维”,运用“微媒介”,创新“微内容”,引导“微受众”,积极思考“用什么读”“如何读”“读什么”“与‘谁’读”等问题,通过阅读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建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9.
龚捷  秦赛一 《青年记者》2016,(21):18-19
随着移动通信设备不断升级,以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为代表,以“短平快”为基本特征的即时信息传播时代——“微媒体”时代正在全面到来.“微媒体”时代,数以亿计的微博、微信用户参与其中,评论、点赞、转发、分享,网络热点事件频频出现. 时效性:网络热点事件信息传播的基本要求 无论是“微媒体”中信息的传播特性还是网络热点事件的基本特征,都共同指向一个核心要素:时间.信息即时传播,热点瞬时爆发,决定了“微媒体”时代网络热点事件报道对时效性的要求标准相较于以往更加严格.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即时性和全时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述了“微阅读”的含义以及“微时代”的特征,并通过分析“微时代”青少年阅读的现状,提出了开展青少年阅读推广的工作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