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计算机辅助全新药物分子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大量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质分子的三维结构被测定,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已成为当今各大制药公司开发新药的重要方法。本文对计算机辅助全新药物分子设计的理论及方法进行了一定研究,并设计出了一种全新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分子。该分子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亲和性好,生物利用度较高,为开发高活性的降压药物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
重要疾病创新药物先导结构的发现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3):200-201
1 首席科学家陈凯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196 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 ,1985年获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学位。国家新药研究协调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新药研究专家委员会主任。我国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研究领域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多方面发展和改进了药物分子设计方法和技术 ,提出了分子结构多样性的新判据 ,建立了利用计算机产生具有结构多样性的分子库和进行“虚拟筛选”的方法。利用这些理论计算方法 ,从分子和亚分子水平研究了药物与生物靶分子的相互作用 ,构建了一些重要…  相似文献   

3.
药物分子设计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药物分子设计研究取得的一些进展,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对我院在药物设计方面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1964年,Hansch建立起了定量构效关系,计算机技术开始得以进入到医学领域并应用于药物设计,发展到20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分子学,量子学等多门学科的加入,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正式的发展为一门新兴技术。经过近40年的发展,这门新兴技术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并已有多项成功设计案例,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为药物设计提供了最为直观的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新药的开发。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4):436-436
近年来,卤键在晶体工程、超分子组装和分子识别等众多领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卤键设计的液晶材料已经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但国内外关于生物体系中卤键的研究报道几乎为空白。上海药物所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DDDC)朱维良课题组,首次阐明了生物大分子中卤键的特征及其在药物设计中的潜在应用。他们详细统计了蛋白质结构数据库(PDB)中的卤键作用情况,采用QM/MM方法研究了一些代表性的蛋白质-配体复合物中的卤键性质。结果表明,卤键普遍存在于蛋白质一配体复合物中,强度与传统氢键相当.这种作用对活性位点小分子抑制剂的结合构象起到重要作用,但生物体系中的卤键明显偏离了无机体系中的直线作用形式。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文章审稿人均对论文给予了高度评价。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国内外有关研究机构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科大学徐寒梅教授课题组自2004年起,在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产学研项目等资助下,通过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设计发现了多个先导多肽分子.她致力于创新多肽药物研究与开发及解决多肽类药物分子设计与发现关键技术问题,在特殊多肽药物研究领域具有独到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是人们谈虎色变的疾病,死亡率极高,但是目前还没有找到理想的药物来治疗。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探索对付艾滋病的良策。科学研究证明,人类的疾病最终源于单个分子的威胁。于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用人造分子合成新的药物,用以发现并消灭这些危险分子。据美国《大众科学》杂志报道,科学家们已经用电脑设计出了分子“钥匙”,有可能打开人体内诸如艾滋病和恶性肿瘤之类疾病的治疗之“锁”。美国科学家用电脑设计出了一种称为QM212的人造  相似文献   

8.
“结构化学基础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1986年重大项目,现已取得很大进展。在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研究方面已测定了系列Bowman-Birk型抑制剂与胰蛋白酶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在国际上第一个阐明了Bowman-Birk型抑制的立体结构特征。结合过去提出的“氧化物和盐类在载体表面有自发分散倾向”的规律,深入研究了单层分散相的微观结构和生成机理,并根据这些机理制成某些有用的吸附剂推广到工业上应用。建立了研究气相、液相瞬态自由基结构和性质的方法及自由基捕捉技术。开展了多种活泼中间体的结构性能研究。建立了各种结构数据库及分子设计程序包。开展了多种药物的构效关系研究及分子设计。在蛋白质结构预测及分子设计方面也做出了一批成果。  相似文献   

9.
胡文祥  恽榴红 《科技通报》1996,12(5):320-320
有机药物合成化学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催化方法现在合成化学研究进展仍然很快,新反应、新试剂和新的催化手段以及计算机辅助合成路线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日新月异,使原来难于合成的复杂分子或步骤长、成本高的合成路线变得容易实现和经济实用.在有机药物合成化学中采用化...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是人们谈(?)色变的疾病,死亡率极高。但(?)自(?)还没有找到(?)的药物来治疗之。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探索对付艾滋病的良策。科学研究证明,人类的疾病最终(?)于单个分子的(?)。于(?)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用人造分子合成新的药物,用以发现并消灭这些急险分子。 报(?)《大众科学》杂志报道,科学家们已经用电脑设计出了分子“钥匙”。有可能打开人体内诸如艾滋病和恶性肺(?)之类疾病的治疗之“(?)”。美国科学家用电脑设计出了一种称为QM212的人造分子团,并已在生物实验室里大批生产,促  相似文献   

11.
陈东红  邓学新 《科技通报》1994,10(3):179-181
应用HMO法对几种嘌呤类抗肿瘤药物分子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发现嘌呤衍生物的抗肿瘤药效与某些量化指标有很好的相应关系,从而可从分子作用的角度根据计算的这些指标找出药物的活性中心及药物分子的构效关系,进而预测几个模拟嘌呤衍生物分子的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4):466-466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游书力研究员课题组在其前期成果吲哚烯丙基去芳构化反应的基础上,通过巧妙底物设计,成功实现了苯酚类化合物的去芳构化反应,高效地合成了在许多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都广泛存在的一类螺环环己二烯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时代,超级计算机促进了合理药物设计研发,这种药物研究模式的转变推动了创新新药发现又一个春天的到来。科研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升级,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处理器技术的不断更新,新的资源模式的出现,使得超算技术与计算生物学、计算化学密切结合,进一步为传统的药物发现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增添了新功能,加速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和虚拟筛选等的研究进程。文章从药物设计学方法研究、药代动力学模型设计和药物设计方法的具体应用三个方面对当今合理药物设计领域的新发展进行了评述,详尽阐释了科研信息化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快进程、管控风险及提升研发价值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发明与创新》2005,(10):25-25
一个美国科研小组15日报告说,他们制造出世界第一个纳米阀门。这个阀门可以控制分子的进出,科学家设想将来用它向细胞内输送单个药物分子。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杰弗里·青克等人研制的这个纳米阀门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人工设计的轮烷分子,是阀门的活动开关“芯”;另一部分是500纳米见方的多孔硅物质,是阀门的固定部分,其小孔尺寸内有几个纳米。轮烷是人工设计的旋轮状物质,近年来在纳米技术研究中获得广泛重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设计的这种开关轮烷,包括一个哑铃状的长链和一个能在“哑铃”两头之间来回直线移动的分子环,分子…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其成果60%以上应用于医药工业,促使生物制药迅速发展。尽管发展迅猛,但生物制药产业在全球发展却极不平衡。生物制药被称为生物技术的第一次浪潮,涉及到生物技术领域多项前沿技术和技术平台,包括生物药物的制备、药物筛选、药物分子设计、制药技术、药物新剂型、给药系统、药物安全及药效评价体系等等,也包括各种生物技术手段对疾病的治疗方法。随着时章的推移,生物技术在环境、能源、材料、信息等领域的运用和结合将会不断扩大和加强。就生药产品临床应用的原则和策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分子设计与新材料我国民间曾流传“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可见那时候寻找和筛选药物的艰难。长期以来,利用化学方法探索和研究新材料,也与“神农尝百草”差不多,一直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大致过程是:先凭经验制取某一种材料,做成试样,分析成分,测试性能,然后制  相似文献   

17.
陈彧 《科学中国人》2010,(11):75-75
石墨烯已展现出在生物纳米技术领域迷人的应用前景,包括DNA传感、蛋白质分析和药物运输。然而.石墨烯用于细胞内检测器和原位分子探针的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为此.我们设计了适配体一羧基荧光素(Aptamer—carboxyfluoresce.n.FAM)/石墨烯氧化物纳米片层(Graphene Oxid eNanosheet.GO—nS)纳米复合物来研究其用于活细胞内分子探针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详细综述了一些用于制备分子尺寸器件的化学策略的设计、发展和演示。其设计思想是通过各式各样的光诱导的电子、能量、和质子转移机理,氧化还原反应,构象变化,以及超分子原理,分别将2个信息量丰富而结构又比较简单的四硫富瓦烯和光致变色的螺吡喃分子,与它们性质互补的不同组分集成在一起来构建功能分子器件,用于完成快速的数字处理和传输。首先凭借四硫富瓦烯丰富的电化学性质,大量的D-A-D超分子和环轴烃分子已经被设计并成功合成。时间分辨的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这些D-A-D超分子发生分子内的光诱导的电子转移反应的能力可以通过不同的桥联基团进行有效调控。STM研究则首次发现并开辟了环轴烃分子在纳米记录和高密度信息储存方面的应用研究。同时,也详细地描述了如何充分利用光致变色的螺吡喃分子独特的电子、能量、和质子转移能力去设计超分子组合,并通过光和适当的化学试剂来控制这些组合的吸收、荧光和导电性质的方法。根据这些组合的光谱和电化学行为,构建了一系列新型的分子开关、逻辑门和分子回路。最后,展示了用于设计合成新类型开环结构稳定的荧光螺吡喃分子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9.
蛋白质工程技术,实质上就是借助在重组DNA以及利用基因水平来设计分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地定向转化以及定向突变自然界的蛋白质、转运RNA将转化技术应用在蛋白质工程中。本文探析了生物药物研发应用蛋白质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具有高选择性的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得到了市场广泛的认可。其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一种能够破坏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几乎不会影响正常细胞的分子靶向药物。因而对其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本文介绍了常见的靶向抗肿瘤药物并重点综述了已经上市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