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提摩太是近代英国来华的著名传教士,他将基督福音的传播与兴办世俗事务有机结合,编书办刊宣传基督教的传教特点,力图实现在中国基督教传播的本土化,引导更多的中国人皈依基督。他的传教过程,大大推动了由利玛窦开创的基督教传播的本土化(或称为中国化)路线,走上了一条"李提摩太式"的传教路线。  相似文献   

2.
最早开始进行基督教在华传布史研究的是教会团体及传教士本身,此类著述从教会的角度探讨传教活动的成败得失,在教会内部流传。20世纪初,在华教会经历了19世纪下半叶的腥风血雨后,有过短暂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内,国内基督教界人士多有著述问世,旨在回应既往事件的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挑战,同时对教会的未来作出展望。此类论著因研究者的宗教立场而带有护教论色彩。传教士在中国民间的传教过程中(特另是19世纪下半叶),由于中西间认识上的隔该,传教士队伍和人教民众的鱼龙混杂,使得教案频发,从而最终激起大规模的反洋教斗…  相似文献   

3.
传教士想利用科技达到其传教的目的,清廷对基督教传播的容忍却有限度。有清一朝发生在钦天监的教案共有三次。咸丰三年(1853)钦天监教案的发生不仅仅因为钦天监是西方传教士与清廷角逐的主要场所,还因为咸丰帝上台后内忧外患相交迭起。这次教案仅历经短短三天,并以较为温和的方式草草结案,其原因在于:无证据;钦天监不再是双方角逐的主要阵地;咸丰帝担心从严惩治会得罪西方传教士,不利于自己的统治。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为西方世界极具影响力的宗教,自唐朝开始,西方国家便不断派遣传教士来到中国,进行传教活动,但基督教的传播在中国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直到清末,基督教在中国才遇到了一个真正的契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清政府依次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并于1844年与1846年发布解禁上谕,基督教政策随之改变。凭借该政策,传教士终于能在中国的土地上,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传教活动。中国大地,尤其是沿海五口岸,由于传教士的传教,近代医疗教育活动随之开展,但也造成了意想不到的民教冲突,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相似文献   

5.
广州是基督教新教人华第一站,在新教对华传教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1807年9月到1949年10月,新教在广州的传播经历了探索期、差会格局基本定型期、快速发展期、困难及短暂复员期等四个时期。新教在广州的传播特点表现为:以美国为背景的教会实力最强,医药文化传教手段并没有起到快速增加信徒的效果,利用福音船传教是以广州为代表的华南地区特有的传教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较快的传播。作为传教的重要手段,基督教传教士在传教的过程中,广泛地建立了教会学校。教会学校的建立,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它又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明代晚期,基督教进入中国,基督教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其策略是不断变化的,最早传教士采取的是与佛教认同的策略,后来他们逐渐认识到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于是改变策略,开始向儒家靠拢,并批判佛教,同时,传教士还以西方的科学知识的工具传播基督教教义,使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有了一定的进展,他们在中国建立了几处传教的基地,并发展了一些信徒。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基督教音乐是随着传教士的传教活动逐渐传播开来的。基督教传教±的宗教及音乐传播活动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西方音乐知识的普及,以及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基督新教,下同)于清道光二十二年( 1842年)由美国归正教会传教士雅卑理从厦门传入福建。 1844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施敦力·约翰(施约翰)和养为霖也来厦门传教,于 1846年在厦门创办女学一所。 1847年,到福州传教的美国美以美会传教士柯林和怀德亦在福州创办一所学塾。这是福建最早的两所简易基督教会学校,教育程度均大体相当于初级小学。   从 19世纪中期到 19世纪末,随着基督教势力在福建的不断发展,来闽传教的西方各大基督教差会①和福建本地的基督教会组织,都将办教育作为促进宣教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从信…  相似文献   

10.
基督新教教会的自养问题是近代基督教在华传播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晚清时期,迫于反教的巨大压力和传教资金的短缺,一部分传教士开始倡导中国教会的自养,并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讨,这一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使得自养事业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4.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作出的公正裁决,是人民大众意志的选择,也是共产党自身的本质特点所决定.  相似文献   

16.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的发展来看,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农村建设既关系中国的自强、复兴与社会的稳定,也关系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的诸多问题。因此,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的四代领导人对农村建设的问题都是高度重视。党的指导思想从起始于马克思主义以来,有着一显著特点,即一脉相承性,同样,农村建设也不例外。为此,从哲学理论依据、理论品质、发展目标几个方面论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思想的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8.
改善师德问题行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师的"师能"素质得到迅速提高,但教师的师德问题行为却愈显突出。弱化一点"刚性",激励"内发"力量,关注教师的自我改善和发展,是当前教师师德教育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绝非苏联强行移植和"人为的早产",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社会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创建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速了建党的历程;二是纯洁了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我院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显示,社会因素、企业因素、专业因素、学校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等都一定程度影响着学生的就业。针对与此,本文提出了培养"一专多能"、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重视实践教学和创业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