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恬 《辅导员》2010,(18):60-60,63
早在1980年,就有学者提出了“中国英语”的概念。1991年,汪榕培先生将“中国英语”定义为“它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后来,贾冠杰、向明友(1997年)进一步指出,“中国英语”是“操汉语的人们所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无法避免或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的中国特点的英语变体”。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于“中国英语”的研究甚为活跃,不少人赞同“中国英语”作为新的国别英语加入世界英语大家庭。文章认为,英语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首选外语,在中国的本土化无法避免,但本土化的结果是提高了英语的表现力,而不意味出现了作为国别变体的“中国英语”,建议用中国文化相关的英语来冠名在中国本土化且带上中国文化色彩的英语。  相似文献   

3.
中国英语是载汉语语言特征的英语变体,受汉语影响的“汉化英语”的出现和发展是一种客观必然。从“ungelivable”一词可以看到它促进英汉“界面”进一步发展的功能,会更好地紧密中国与西方的沟通与融合,也会有越来越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英语被世界所认同。  相似文献   

4.
英语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在中国也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关于英语在中国这个问题,我国语言学界提出了“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两种说法。本通过将着重探讨“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的定义、特点以及在语音、词汇和语篇层面的表现形式,指出了“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英语”是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将随着中国人使用英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形成而逐渐扩充.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语言与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式英语”到“中国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英语不是“洋泾浜”,不是“中国式英语”,而是在符合英语语言规范的基础上表达中国人思想的英语。从历史学角度来看,这种英语是必然,不能被忽视,有了这种历史观,再看教学申从母语到目的语之间的“中间语”,我们就会明确方向在哪里了。  相似文献   

7.
英语由于其重要性一直在国际社会备受关注,然而“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在中国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通过对“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阐述,对两者的不同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应如何对待这一现象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舒晓兰 《教师》2011,(29):125-126
英语的本土化是英语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中国英语的本土化发展不仅弥补了现有英语在表述中国文化中独有事物和现象时的不足,而且成为向世界介绍华夏文明的桥梁。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英语”必将同各种英语变体一样得到世界的认可,取得它的合法地位。  相似文献   

9.
英语的全球化与本土化构成了当今复杂的世界英语语境,形成了各具文化特色的多种英语变体,中国英语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文章以世界英语理论和研究方法为基础,考察英语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功能、语言形态以及认同度,探究中国英语由使用型变体到制度化变体的可转换性,在充分说明中国英语在世界英语语境下所具备的交际功能、文化功能和认同功能的立论基础上,论证了中国英语的本体论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英语”作为世界英语的变体之一已得到初步发展,其处于“未认识阶段”和“本地和输入变体共存阶段”之间.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有必要从教学素材、教学目标、考查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加强学生对“中国英语”的认识,增强他们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1.
英语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一门通用语,而中国英语是“世界英语”发展圈的一个国别变体.作为中国人与其他语言文化背景的人用以沟通的语言媒介,中国英语一方面需符合英语的基本规范,另一方面,任何一门语言是其所代表的文化的一部分,并是该文化的载体,中国英语也必然融合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2.
南文英 《教师博览》2002,(12):20-21
随着中国申奥成功以及加入世贸组织,英语学习在中国骤然升温,学英语不再只是为了出国,也不仅仅是追随时尚。更多的中国人学英语是为了走向世界。中国的英语经济产业正在蓬勃发展。留学热带来英语热中国的现代化在20世纪80年代起飞,中国要走向世界,必须让英语这个世界范围内的“普通话”普及,中国的英语热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中国人正以当年学习国语、普通话的热情,投入到英语学习中,这使得英语教学作为一个产业在中国出现。在中国各行业已基本实现了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的时候,英语教育市场需求远未得到满足。80年代初,英语…  相似文献   

13.
中国英语是一种被规范英语所接受的英语变体,对英语学习和国际交流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中国英语部分词汇、短语、句子进行了探讨。中国英语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它将随着中国人使用英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形成而逐渐扩充,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与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英语是一种被规范英语所接受的英语变体,对英语学习和国际交流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中国英语部分词汇、短语、句子进行了探讨。中国英语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它将随着中国人使用英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形成而逐渐扩充。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与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15.
谁拥有英语,谁使用英语,世界上有多少种英语,英语向世界各地传播以及三大“圈层”英语方面的知识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了解到他们所讲的英语属于何种范畴;而英语作为母语使用、作为第二语言使用以及作为外语使用方面的知识则可帮助英语使用者对他们所讲的英语的地位做出判断。外国专家以及笔者就应选学何种“英语”发音的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英语只是一种国际使用型变体,它永远也不可能发展为制度化变体。这种状态决定了中国英语必须遵守一种国际标准。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在交流中为传达中国特有的化经验而对英语的创造性使用,而中国式英语则是由于受母语影响而在语音、词汇、句式、表达习惯上所出现的英错误。  相似文献   

17.
魏淑遐 《教育评论》2023,(4):141-145
“中国英语”是英语本土化的必然产物,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文章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探讨其现实价值:理论层面,通过文献综述,厘清了“中国英语”概念的来龙去脉,确定了其根本内涵为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揭示了这一概念与汉英翻译和英语教学的渊源,纠正了部分研究的理解偏差;实践层面,通过市场调研,考察了近年出版的“中国英语”相关教材与读本,并提出通过“回译”练习将这些语料导入实际教学。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使得“龙”的形象在中国和西方各不相同。为了让西方人了解“龙”的中国意思,使中国古老璀璨的文明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传播到世界,故而结合中国英语重新诠释“龙”的英文译法。从另一角度说明中国英语的重要性及编纂相关词典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中国英语的影响力日益显著,尤其是在我们国家经济不断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全球影响力越来越深远的背景之下.文化作为国家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日益深入,我们也开始重新审视“中国英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国英语”的出现为国际交流提供了一个桥梁.此文基于这样的一个大背景,通过阐述“中国英语”的研究现状,探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中国英语”引入到大学英语课堂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英语是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是用不属于讲英语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表这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它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能够进入英语交际,不受母语干扰;并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将随着中国人使用英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形成而逐渐扩充,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与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