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性格。例如:人们一谈起英国人,便会想到绅士风度;一说起德国人,便与“精确”联系起来;美国人的性格比较开放;日本人则善于博采异邦之长;而我们中国人,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也会被辨认为“华人”,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生着黄皮肤、黑头发,更重要的是与我们独有的文化心理有关。幽默故事一则:以大象为论题写作文,德国人写的是《大象的思维》,法国人写的是《大象的情爱》,俄国人写的是《俄罗斯的大象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大象》,而我们中国人的题目则是《大象的伦常》。幽默故事二则:一幢各族杂居的大楼失…  相似文献   

2.
罗伯特·弗罗斯特以写生存诗歌著称,他是一个向人类说话的人。在他的诗歌中,他使用普通人说的朴素的语言,并把自然当作精神的隐喻。他把诗歌定义为“反对混乱的瞬间停顿”。他在《未选择的路》、《雪夜林边驻足》及《修墙》这三首诗中探索了人类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所面临的问题。研究他的诗歌主题对人们认识自然与社会,谨慎进行生存选择都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3.
爱情与死亡是文学作品的两大永恒主题,而爱情更是长盛不衰的话题。因为无论是甜蜜还是忧伤,爱情都会被人当作美来欣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描绘了诸多关于爱情的故事,从《关雎》到《桃天》,从《蒹葭》到《静女》,不仅写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择偶标准,也描绘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美丽新娘,更有令人向往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海誓山盟……  相似文献   

4.
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常常为学生千人—面、似曾相识的作文而苦恼。写《同桌》,大多数人都重复大同小异的故事——同桌之间的“恩恩怨怨”;写《童年》,大家都写类似的事情——游泳、游戏、无忧无虑;写《友谊》,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讲述同学之间的误会和惜别的故事……如此等等的程式化,使作文训练进入了“死胡同”。但也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教师带来了惊喜。有的学生写《同桌》时,写了他父亲晚上来校“扫盲”,儿子白天来读书,父子同桌,互帮互学;有的学生写《老师》时,虽然也以老师关心学生为主题,但选择较新颖的角度来表现,如《我们…  相似文献   

5.
张伟 《甘肃教育》2023,(3):118-12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颁布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好的故事》是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的一篇文章,单元主题是“走近鲁迅”,这个单元分别由鲁迅先生的作品《少年闰土》和《好的故事》、周晔回忆伯父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歌《有的人》组成。为更好地教学《好的故事》,本研究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带领学生走近鲁迅、搭建学习支架、写小练笔等方面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霍军,男,1962年生,甘肃省酒泉中学教师、甘肃省特级教师、甘肃省学科带头人、酒泉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甘肃省首届“陇原名师”,《酒泉日报》专栏“老霍谈作文”、“老霍时评”撰稿人,《语文周报》《未来作家》编缉。著有语文教育专著《自我的故事》《写就是会写》;文艺评论《论剑--金庸武侠小说的武功意象》《怎样介入》;散文集《为什么需要感恩》《淡墨》;杂文集《鲁迅的“我”》;与辛安亭等合作编写《三国志选译》《青少年古诗文背诵手册》;主编《历代咏酒泉诗歌赏析》《酒泉美文》校本教材,参与编撰《酒泉市志》《酒泉通史》等。  相似文献   

7.
林卓宇的文学世界是从3岁时,妈妈每晚的故事联播开始的,《杨柳风》《丛林故事》《野天鹅》……妈妈讲得细心,小卓宇听得入迷。
  有一天,林卓宇捧着故事书,问:“妈,这些故事都是怎么写出来的呀?真是太有意思了!”妈妈回答道:“这些故事都是作家创作出来的,他们可了不起了……”林卓宇说:“那我也想当作家。”  相似文献   

8.
<正>有个朋友写了一本有关《诗经》的书,赠书扉页上的题词不落俗套:“常读《诗经》,可以瘦身,此乃秘诀。”他是个作家,写得真好。我问学生读《诗经》为什么可以瘦身时,他们常常一头雾水,我免不了解释几句——《诗经》里多爱情诗歌,柳永词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人瘦下来,是因为爱情。  相似文献   

9.
<正>通过对《背影》和《阿长与〈山海经〉》这两篇经典散文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何为铺垫、铺垫有何作用、铺垫的常见形式。希望同学们在写作中尝试运用铺垫写法。何为铺垫从题目就能看出两篇散文的主要内容分别是关于“背影”“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朱自清在散文的开头提到“父亲的背影”,然后用近600字写其他内容,真正写“背影的故事”与末段对“背影”的追忆加起来不过700字;鲁迅用不到1200字写“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之前却用2000字写其他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一、开题互动,现场聚焦“爱情”故事 师:同学们,我们第一课时初步学习了女诗人柯岩的诗歌《种子的梦》(板书),你知道诗人分了哪些阶段在写种子的梦想吗?生:诗歌先写了种子为了美好的梦想,在十分寒冷的环境中默默地积聚力量。然后写了种子在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等四个阶段的梦想。  相似文献   

11.
《火炬颂》、《战地黄花》、《写在火红的战旗上》三部诗歌选集,是红卫兵诗歌的代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红卫兵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汪道昆《太函集》中曾提到王世贞与汪道昆等人有“白榆之约”,同修“西园故事”。最后王世贞是否践约,这西园故事究竟是一个什么故事,已为谜团。考证相关文献史料,王世贞为赴约曾亲往歙县,西园故事是否与《金瓶梅》中所写的胡宗宪故事有关,尚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3.
叶祝颐 《云南教育》2014,(13):43-43
翻开语文出版社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记者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变化。一年级语文第一页是导学部分,《我爱学语文》取代了原来的《我爱上学》。《我爱学语文》里有3幅图片:第一幅图是两个小朋友在写字,一个对另一个说,我会写自己的名字;第二幅图画的是两个小朋友在图书馆里读书,一个说:“我爱看故事书”,另一个捧着科普书说:“我要上火星玩儿”;第三幅图画的是两个学生在交流识字,一个说:“耳朵的耳字像耳朵一样,真有趣!”另外一个小朋友说:“我爱背诵故事。”改的还不仅仅是这些。比如,二年级上学期第二课,记者看到了歌曲《天路》以诗歌的形式入选教材,三年级的延伸阅读中居然收录了台湾歌手周杰伦的歌曲《蜗牛》。而传统爱国主义篇目《吃水不忘挖井人》配的是挖空心思找来的“老水井”的新闻图片。一系列变化让人耳目一新。“与时代贴得太近了!''拿到书的教研员发出这样的感慨。(6月15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诗发轫于翻译诗歌已是学界的共识,且不说作为白话新诗第一人的胡适依靠译诗《关不住了》来宣告新诗成立的“新纪元”,单是梁实秋“新诗,实际上就是中文写的外国诗”一说,便足以道出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不同寻常的因缘。  相似文献   

15.
《西游补》是一部瑰丽、奇特的神魔小说。它接《西游记》“三调芭蕉扇”唐僧等四人过火焰山之后,写了孙悟空化缘途中为鲭鱼精幻造的青青世界所迷的故事。最后又与《西游记》第62回唐僧金光寺扫塔接衔。小说虽然在形式上是给《西游记》补上这么一段故事,但其实质内容和原著已无甚关系,它是一部独立的完整的著作。  相似文献   

16.
师:《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组成的。哪个故事写得最详尽?哪个故事写得最简略?  相似文献   

17.
技法与大法     
管建刚老师在《理想的风筝》一课教学中,将阅读教学的重心从解读“写什么”转向探究“怎么写”,从“字”“词”转向“句”“段”“篇”。让学生概括文中四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一项阅读能力的训练,却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概括的背后是明了“用故事来写人”的道理,学习作者写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18.
最早的诗歌总集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保存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又叫“国风”。是各地方的歌谣,在《诗经》中成就最高,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最大的诗歌总集清康熙年间由彭定求等十人编辑的《全唐诗》是中国最大的诗歌总集。全书有900卷,共  相似文献   

19.
(1)“笔者由此想到一个古代故事:有个知县字写得龙飞凤舞,难以辨认。”(王玉华《字如人生》)(2)“走到酒楼门口,他抬头看见“德华酒楼”的店招,几个字写得龙飞凤舞,煞是精神。”(楚天都市报《大字写人生》)(3)“一些医生不注意写字功的练习,不仅随便简写或用替代字写药名,而且把字写得龙飞凤舞,存心让人看不懂。”(39健康网《一字之差要了陈老太的命》)。  相似文献   

20.
什么叫“飞白”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说:“明知其错故意仿效”的修辞格谓之“飞白”。《聊斋志异》里有一篇《嘉平公子》,说的是嘉平公子外秀内拙,“谕仆帖”上错别字满篇,“花椒”写做,“花菽”,“生姜”写做“生江”,“可恨”写做“可浪”,其妻羞之,写诗一首云:何事可浪? 花菽生江;有婿如此, 不如为娼! 《坚瓠七集》(四)也有一则故事,写一个托庇祖荫做苏州通判的人,将“翁仲”读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