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勰认为西汉文风趋向于奇艳,东汉文学则追求典雅,而造成这种风格迥异的原因是西汉文学创作受楚辞的影响较大,而东汉文学则深受儒家五经的熏陶。刘勰对两汉文学的评价,也是《文心雕龙》整体文学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引理在等差数列{a_n}中,若p,q,m∈N~*,且p+q=2m,则a_p+a_q=2a_m.有穷等差数列的奇数项的和用S_奇表示,偶数项的和用S_偶表示.性质1若等差数列{a_n}共有2k-1(k∈N~*,且k>1)项,则中间项a_k=S_奇-S_偶,当S_奇  相似文献   

3.
例1从1~9这9张牌中任取4张,这4个数所组成的和或是奇数或是偶数,哪种可能性更大?这是苏教版数学六年级奥数读本第92页练习十二中的第12题。在该书224页给出了这样的"参考答案":"因为这9个数非奇即偶(共有五奇四偶),从选出的4个数组成的和来看,如果是奇数,只有这样两种可能:(1)奇+偶+偶+偶,(2)奇+奇+奇+偶;如果是偶数,就有三种可能:(1)偶+偶+奇+奇,(2)偶+偶+偶+偶,(3)奇+奇+奇+奇。由此看出,组成的和是偶数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4.
刘勰出身于一个逐渐衰败的世族高门,东莞刘氏在萧齐时代严重衰落,入梁后稍有转机。刘勰的不婚娶既表明他家族的衰败,也表明他不甘于婚姻“失类”。刘勰依僧祜研究佛学则既有思想学术上的原因,也不无“托附”方面的考虑。他除了用本名写过若干与佛教有关的文章以外,还为僧祜代笔写了不少东西。刘勰的专著有《刘子》和《文心雕龙》,前者的著作权有争议,但其中的立言与刘勰有着密切的关系;后者自是伟大的文学理论名著,而其书名则表现了他的佛学修养。  相似文献   

5.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横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称为格点(也称为整点)。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平面格点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分类问题容易知道,(1)平面格点可分为(奇,奇)、(奇,偶)、(偶,奇)、(偶,偶)四种类型。 (2)若两个格点为同一类型格点时,则它们的中点仍为格点。例1 在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上任意给定的五个格点,则其中至少有两个点,它们的中点仍为格点。证明:由抽屉原则平面上任意给定的五个格点,至少有两个格点是同一类型的。因而它们的中点必为  相似文献   

6.
"奇正"观是刘勰《文心雕龙》一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学理论。刘勰能够清醒地看待文学的新变,提出"执正以驭奇"的折中主义文学观。同时,"奇正"观有丰富的内涵,这使刘勰在对待"奇"的问题上有了两种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诗歌,发展到晋宋之际,产生了一种新的景象,这就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所说的:“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刘勰的这段话指出了晋宋之际诗歌创作的两个变化特征,一是内容上的变化,即类似玄言诗的谈庄老思想的内容渐渐减少,而山水诗开始兴盛。二是写作技巧上的变化,出现了对偶中显文采,新奇上竞才华,注重对客观事物和景色的描绘的现象。刘勰的这个意见,既指明了我国山水诗兴盛的情况,又  相似文献   

8.
论庄子文辞之"大"、"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分析了庄子喜用大辞、奇辞的原因。认为,庄子喜用大辞乃在于庄子自身精神境界的高远,他在表达这一精神境界时不由自主地选择了“大而无当”之辞。庄子喜用大辞的另一缘由因为“大”是字宙之理,他用“大”辞是为了说明道之理或呈现道之境。庄子喜用奇辞则主要透露出他对俗世的反叛,他用奇辞标其高识,划清与他们的界限;同时他对俗世之人也抱着同情和悲伤的态度,用奇辞来警醒他们。  相似文献   

9.
例1从1~9这9张牌中任取4张,这4个数所组成的和或是奇数或是偶数,哪种可能性更大?这是苏教版数学六年级奥数读本第92页练习十二中的第12题。在该书224页给出了这样的"参考答案":"因为这9个数非奇即偶(共有五奇四偶),从选出的4个数组成的和来看,如果是奇数,只有这样两种可能:(1)奇+偶+偶+偶,(2)奇+奇+奇+...  相似文献   

10.
刘勰与钟嵘论“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江 《重庆师专学报》2004,3(2):62-65,90
刘勰的《文心雕龙》与钟嵘的《诗品》都多次用到“奇”这一术语,但两人所论之“奇”的内涵有很大区别,他们对“奇”所持的态度也有所不同。这种不同折射出两人论文指导思想和著述目的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刘勰在《文心雕龙·正纬》中提出了对纬书的见解,认为纬书"经正纬奇,倍擿千里"。在他眼里,经书的正确性不用质疑,纬书错误之处就是离题千里。"有命自天"一句,表明刘勰认为纬书的作者既不是承天命而传天训,又假借圣人名混淆经传事实。刘勰对于纬书的理解出自已有的前见,这种理解只是为了为其《文心》所用,故而必然产生误解和偏见,本文试图从阐释学角度来观照刘勰这一理解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特征函数方法讨论了奇、偶相干态在混光场态影响下的光子统计性质。讨论表明,热光场态的影响使得奇、偶相干态纯度随参数变化呈现复杂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光子数分布振荡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十多年前,一位农村知识分子专程来到西南师大,兴致勃勃地向数学系的同志们报告他所构成的“133阶幻方”.当然,这个问题是早已解决了的.事后我告诉他,不但133阶幻方可以构造出来,就是233,1333阶的幻方,乃至任意的奇阶幻方都可以很容易地构造出来.接着,我向他介绍了构造奇阶幻方的“右下斜行法”.他听后则由沮丧转为渴望,并同道:“能够构造偶阶幻方吗?有关于幻方的书吗?”我向他介绍了偶阶幻方的构造方法,同时告诉他还有“双重幻方”、“平方幻方”等等.而对于他的第二个问题,当时我只能很遗憾地告诉他:“目前  相似文献   

14.
齐梁诗歌艺术表现上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讲究藻彩,追求新奇,以雕琢章句来争胜。李谔在《上隋高祖革文华书》中就正确地指出过,齐梁时代的一般词风就是“竞一字之奇,争一句之巧。”这种浮艳雕琢的风气,也可以追溯到鲍照的刘宋时代。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在评论刘宋一般诗人的趋向时就说过:“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可见齐梁诗人的“竞奇”“争巧”正是从刘宋诗人“争奇”“追新”中来的。谢灵运的山水诗已崇尚词藻声色,颜延之的作品更是“铺锦列绣”“雕缋满眼”,鲍照则比他们还要讲究文辞的艳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阐述函数奇偶性的基础上,详尽地论述了学习时应注意的六点内容1.函数定义域M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为奇为偶的必要条件;2.关于奇偶函数图象问题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反之,一个函数图象具备了对称性则一定具有奇偶性。3.既奇又偶的函数是存在的,这就是直线y=0即x轴。4.关于奇(偶)函数的反函数(1)奇函数若有反函数一定是奇函数;(2)偶函数根本不存在反函数。5.关于复合函数的奇偶性,其定义域是关于坐标原点对称的区间。6.在利用函数的奇偶性解求值,等式证明题过程中,要巧妙构造一个具有奇偶性的函数,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刘勰《文心雕龙》有《丽辞》篇。他讲的“丽辞”,即骈丽之辞,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对偶或对仗。两马并驾叫骈,两人在一起叫偶;丽,是古文象形字,即两张鹿皮,象两两相比之形。所以骈丽、对偶都有成双成对的意思。六朝时,文章讲究对偶,骈体盛行,所以刘勰对丽辞特辟专篇加以讨论,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一篇中指出构思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他认为构思是写文章头等重要的事.事实确是如此,一篇文章构思奇峭,必然深入到生活的深层,令人拍案叫绝.所谓构思,顾名思义,  相似文献   

18.
学习波的干涉后,同学们对教材中的几个问题还是弄不清.问题一:为什么在干涉现象中要求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问题二:加强点为什么永远加强?减弱点为什么永远减弱?问题三:若两波源振动情况完全相同且到某点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则该点振动加强,若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则该点振动减弱等.针对这些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设计了用波形图去解释,发现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9.
刘勰以客观态度对待《经》与《骚》,“正”与“奇”,提出“执正以驭奇”的原则,对"奇"进行约束与规范,表现出一位文论家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20.
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竟也。"这句话指出了晋宋之际诗风的转变。从此,中国山水诗正式登上诗歌舞台。山水诗的出现,不仅让我们在尺寸之间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而且丰富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取材范围,是诗歌史上的一次大的飞跃。在无数涉足山水诗的大家中,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王维,无疑是中国山水诗高峰上首屈一指的大师。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