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主位推进模式是文学语篇构建的重要形式手段。文学语篇比其它类型的语篇呈现出较为复杂的主位推进模式,常常是多种模式的交叉配合使用;主位同一型、主位派生型、述位分裂型和延续型是文学语篇中最为常用的主位推进模式。主位推进模式在文学语篇的构建和解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恰当的主位推进模式可以帮助作者实现其语篇目的;利用主位推进模式对文学语篇进行分析,有助于深刻理解语篇内容以及作者组织语篇信息的方法。为了从更高的层面上来描述和分析语篇中的主位推进模式,还引入了句群主位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隐喻研究工作在以往都侧重于词汇以及句子两个方面的研究。隐喻是语用现象的一种,在目前文学语篇中,隐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文学语篇建构的过程中,一般都会使用隐喻来完成文本框架的建构,在实际工作中,促使每一位读者在读到以及读懂隐喻的基础上对文学语篇中语言的理解。所以,不管是语篇主题的发展还是语篇信息连贯,隐喻发挥的作用非常的显著。与此同时,在文学语篇中,隐喻的使用可以发挥非常显著且生动形象文体效果。立足于语篇这个层面完成研究,也就是,使用隐喻可以实现隐喻功能的揭示。同时还可以完成语篇信息发展的阐述,实现语篇组织机制的有效性,其实际上是衔接以及连贯语篇最为重要的内容,在上述的基础上促使语篇的研究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扩大。  相似文献   

3.
旅游文学语篇是旅游者对客体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它具有吸引人们注意的修辞幻象,具有象征符号的导引功能。旅游文学语篇表现出作者、文本、景点、游客的动态关系,这些动态关系。能展现旅游文学语篇的现实构建和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4.
英语专业阅读课程中的文学语篇教学为后续高年级阶段的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而读者所掌握的与文学语篇的主题相关的内容熟悉度或关于语篇内容的背景知识也即内容图式对读者的语篇理解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在内容图式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并通过合理地处理英语文学知识输入的方式,积极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内容图式,以帮助其吸收英语文学和文化的背景知识,扩大其知识面,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文学类语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杜牧的《阿房宫赋》以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体现了文学语篇的典型特征:文学语篇借助特定体裁达成交际目的,作者借助“赋”这一语篇体裁实现劝谏的交际意图;文学语篇是作者和读者对话的产物,《阿房宫赋》彰显了双重的对话意识,对其探讨有助于把握杜牧的创作动机;前景化理论为文学语篇解读提供了动态交际视角,作者运用前景化语言增强了《阿房宫赋》“讽喻”的传意功能。  相似文献   

6.
陌生化是文学理论界广为关注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要求译者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处理以移植原文本的陌生化特质,延长目的语读者的审美感知历程,增加审美愉悦.文学翻译对陌生化语言的恰当处理,其实质是对源语语言文化异质性的追求,也是文学翻译满足读者期待视野所具有的内在特质和当然要求.文学翻译对陌生化的解码和编码都依赖于语境的解读与制约.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既要充分发挥目的语优势,使译语读者能够顺利理解源语语篇的陌生新奇之处,又要充分照顾源语语篇的社会文化语境,充分尊重源语符号所承载的文化差异,这样才能使对陌生化的处理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防止过度归化或异化,避免文化冲突或文化错位等情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描写语篇理解的交互模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语篇理解是一个以人类认知的关联性取向为基础的动态认知过程。语篇理解过程中,作者、语篇、读者几种因素基于认知关联性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制约平衡”,制约着语篇理解;读者的认知推理对语篇理解有突出的作用。为此,对语篇理解的描写,可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采用一种作者、语篇、读者以其相依相离的“制约平衡”制约语篇理解的交互模式。  相似文献   

8.
文体分析是语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文学语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前景化理论指导文体分析,分析前景化语言相关的文体特征,解读文学语篇中的非常规语言、结构等形式内容安排的文体功能,从中挖掘作者的语用意图和语用效果,以便达到鉴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张欣 《英语辅导》2008,(4):119-123
文学理论中的"作者之死"和"读者反应理论"使翻译过程中试图寻求原文等价物的幻想破灭了。文学翻译审美等效理论为文学翻译实践中的异化归化比度的把持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托。为使译文读者获得最接近原文读者的审美感受,文学文本译者应弱化个体翻译动机和定式文化态度,最大限度再现译出语读者所获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读者和作者以语篇为中介交流思想的过程,作者借助语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读者则需要通过推理采解读语篇的意义,领会作者的思想和意图。然而,舍理的推理必须依据语境线索进行。语境线索是指作为语境的语篇为读者解读语篇意义提供的线索。当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理解障碍时,语境线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可以帮助读者确定多义词的情景意义、推测生词的意义,而且还有助于推导超常搭配的隐含意义、填补信息空缺。  相似文献   

11.
隐含读者是文学文本自身设定的能够把文本提供的理解可能性充分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从现象学角度看,隐含读者揭出文学接受作为意向化活动的内在构成:静态的包蕴无限可能性的文本结构随时可转化为现实动态的阅读活动.其本质在于,它是真实读者的一种现象学表现,是一般读者现象学意义上的一种本体存在方式.其存在形态可从静态可能性和动态现实性两个角度来考察.而其决定因素,则必溯至文学创作阶段:作家创作动机、选材及文体特点、赋予文本的思想内涵等.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文学发展过程中 ,读者的地位一直受到忽视 ,直到 2 0世纪 6 0年代 ,文论家们才认真考虑这个问题。接受美学学派为了考察读者的审美过程和审美感受 ,先后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读者范型。读者反应批评大师沃夫冈·伊泽尔在研究了这些理论的优、缺点之后 ,推出了“隐含读者”这个概念。他认为 ,“隐含读者”存在于文本的先结构和读者阅读时的具体化活动中。本篇文章首先比较了“隐含读者”与其它读者类型 ,然后探讨了该概念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惠帅 《天中学刊》2014,(5):48-51
对"一件文学文本的意义是什么"这一问题,向来有诸种回答,如作者意图、读者理解、文本自身等,而这些回答显然都有一定的问题。通过分析理解以及对作品的存在及其意义时间性的探析,我们看到了这个文学作品意义的问题本身所具有的不合理性,进而从文学作品意义"到时"角度看到了以上诸种回答的问题所在,进一步揭示了作品意义的时间性。  相似文献   

14.
解构主义对于文学文本以及作者思想的解构没有确定的文本要意,主张文本读者从不同的生存环境、文化习俗、历史背景、思维模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多个角度对于文本进行阅读以及理解。因此,解构主义语境的文学翻译中,译者可以通过自己对于文本的阅读以及理解角度有多种文化阐释。本文主要从解构主义语境对于文学翻译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5.
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是小说叙事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对小说翻译具有重要的作用。理想的小说译文应当实现目的语文本隐含译者和“源语文本隐含作者、隐含译文读者和源语文本隐含读者的等同,从而使译文与原文产生同样的叙事美学效果。但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译者有意或者无意的选择往往会导致译文与原文在隐含作者和隐含读者上的偏离。  相似文献   

16.
交际中的文化缺省是指在同一文化机制里交际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向读者交流时对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由于文化缺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而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不同,文化铁省很可能在跨文化语篇交际中导致误读或理解障碍。这就需要译者发挥其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在译语中采取必要的连贯策略,使读者对语篇作出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17.
接受反应文论认为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文学作品的最终完成、文学意义的最终实现取决于读者的能动性阅读和接受。本文运用文学接受史中的典型例子阐述了读者创造性阅读的重要意义,指出读者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对于作家的文学创作起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艺传播是横亘于作者创作与读者阅读之间的一个审美中介,是完整文艺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传播方式的不同导致了接受效果的差异。文章在介绍西方现代传播学与文化传播理论的基础上,考察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文艺传播行为及观念,以发现人类传播的演变轨迹及其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指出文艺传播方式经历了语言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三个阶段,反映了其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动态发展过程。文艺传播的进步,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学艺术发生双向互动;新世纪中国文学要走向世界,更应理解和运用好文艺传播这一中介。  相似文献   

19.
从言意关系看文学意义的生成,它应该包括作者赋义、文本传意、读者和批评家释义三个阶段。就作者赋义而言,中国古人持"语言工具论",所以"言不尽意";而现代西方人则持"语言本体论",所以"意义生成于自身"。就文本传意而言,中国古人借"象"来传意,即"取象尽意";而现代西方人则在语言自身的语法结构和逻辑结构中寻求意义,凸显了文本自身的意义传承功能。就读者和批评家释义而言,中国古人认为意在言外,即"义生文外";而现代西方人则认为意义产生于作者、文本与读者的互动中。总之,我们古人把这三个阶段统一成整体;而现代西方人则将它们推向了深入。  相似文献   

20.
纵观媒介发展史,媒介的更新必然带来文学的革新。在当下电子媒介日新月异的时代,诸多新媒介的出现必将成为文学发展的契机。作为一种文学活动文学受到电子媒介的影响和渗透,其各个构成维度——世界、文本、作者和读者都发生了改变。世界的丰富化、文本的多元化、创作的多样化、读者的广泛化打开了文学发展的新天地,也为文学理论研究提供了新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