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弗兰克.奥康纳的短篇小说《我的俄狄浦斯情节》从儿童的天真视角细腻地描写了一个恋母情节的故事,其风格幽默诙谐。然而读者不难从中发现战争阴影下小说幽默背后的辛酸。奥康纳采用了不可靠叙述者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拉远了"隐含作者"与叙述者的距离,延伸了读者的阅读快感,其独特的叙述技巧赋予了小说经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鲁迅小说中,故事的叙述者对事实的讲述和评判往往与隐含作者一致,是一种可靠的叙事。鲁迅通过选择适当的叙述者,控制着读者对小说作者的想象,从而形成了合理的叙事距离。  相似文献   

3.
儿童视角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呈现出独特的叙事语调。在小说《英格力士》的叙事视角中儿童视角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有成人视角或隐含作者渗透叙事系统对儿童视角形成干预补充。同时,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拉进了叙述者与读者的距离,读者与叙述者平等对话,使文本颇具亲切感和感染力。文本中多处采用反讽叙事,不仅实现了从儿童视角、心理出发对成人世界中丑陋现象的批判,还使文本的意义阐释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4.
叙述者是小说,也是叙事学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有的小说不只有叙述者,其背后,还有第二叙述者,如果叙述者与第二叙述者的取向不一致,便会造成叙事歧义。与叙述者一样,第二叙述者也是作者的虚拟人物,通过抽象的形式渗透在文本之中,读者可以绕过叙述者与第二叙述者进行秘密交流,从而容纳多元化的声音,编织富有弹性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5.
《伤逝》的叙述者并不像许多论者所认为的那样是第一人称的人物叙事者涓生,而是未登台亮相的缺席叙述者,他代表了隐合作者的思想规范和价值判断,是一个可靠叙述者;叙述者的“沉默”,使涓生在与读者的平等对话中显明作品意蕴的深刻和叙事技巧的匠心,同时显露作者的苦闷彷徨之心。  相似文献   

6.
英国畅销书作家毛姆曾认为其作品之所以受到读者的喜欢和欢迎,部分原因在于他偏爱采用传统的故事叙述方法,从不在作品中对读者说教,向读者灌输自己的观点。但根据美国文体学家Booth关于可靠的叙述者的理论,通过研究毛姆主要小说和短篇故事中的叙述者,可以看到,叙述者在毛姆的作品中不仅仅起着叙述故事的作用,更多的是作者思想流露的窗口和代言人。也就是说,作者并没有完全从作品中消失,通过观察作品的特殊叙述者,读者仍然可以在作品中获知作者毛姆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弱智化叙事”是新时期小说的一个典型特征.所谓“弱智化叙事”,是指叙述者身份的异常,他们往往是智力低下、思维混乱、理性缺失、行为疯癫的痴傻或精神病患者.此种叙述类型不仅拉开了读者与文本的审美距离,造成了“陌生化”的艺术效果,也使作者意图与读者接受之间形成了张力结构,由此容纳了更为丰富和复杂的叙事技巧.文章以阿来的《尘埃落定》为例,集中从不可靠叙述、反讽艺术、视角越限等方面,对“弱智化叙事”进行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8.
小说是叙事的艺术。叙述方式是小说艺术世界的现实组织者。完整的叙事分析,包括作者、叙述者、人物读者、及其相互关系的内容。限于篇幅,本文仅就几个基本范畴略加阐述。作者和叙述者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小说或故事直接看成是由作者来叙述的,或者是,把叙述者简单地等同于小说中的某一个人物形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9.
小说的作者在文本中努力构建隐含作者的同时,也在改变着隐含作者、叙述者、人物和读者等四者之间的距离,依靠这些距离的改变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道德判断,以阎连科长篇小说《坚硬如水》为例,可以具体透析这种叙事修辞的控制与运用。  相似文献   

10.
姜艳  李芸 《考试周刊》2010,(5):34-35
一直以来,《蝴蝶梦》以它独特的魅力征服世界各地的读者.赫名于文学界。达芙妮·杜·穆里埃运用独特的叙事技巧写活了一个从未露面的已故女主角——吕蓓卡。本文着重从叙述者、叙事视角和作者、叙述者、读者三方面探讨和挖掘作者在这部小说中所运用的叙述技巧的成功之处及其独特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作为曹雪芹的主要叙事谋略,尚简用晦的“春秋笔法”在《红楼梦》中有着广泛而成功的运用,这使《红楼梦》在叙事艺术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含蓄暗示与客观展示。具体而言,隐晦的“春秋笔法”使小说在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塑造、意旨表达等许多方面达到深文曲笔、义见丈外的艺术效果;讲究客观冷静的“春秋笔法”还使小说在客观叙事方面达到相当高度,作者分别采取与叙述者刻意疏离、运用限知视角、客观叙述口吻、对心理描写的规避等策略以达到叙述的“无我”境界。  相似文献   

12.
李冬梅 《文教资料》2008,(12):22-25
"不可靠的叙述者"是纳博科夫极为钟爱的修辞手段.纳博科夫小说之所以产生扑朔迷离的叙事效果,其原因就在于作家笔下的叙述者都是"写作者"而非单纯的"讲述者",他们的写作除承担讲故事的功能外,还存在着自我塑造的目的,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创造行为.叙述者不可靠的原因,不仅在于他们是不同程度的唯我论者,还在于他们独特的"认知方式"."不可靠叙述者"的美学功能.在于它能够创造出一个读者与作者秘密交流、共谋、协作的平台,让读者体会到辨认、协作的喜悦.纳博科夫邀请读者积极协作,找到文本中"泄露天机"的"细节",拨开"不可靠叙述者"的叙述迷雾,攀登到"阅读的顶峰".从而与隐含作者在"审美狂喜"中相遇.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经典叙事学中,作者、叙述者和读者是分辨得很清楚的概念。鲁迅是我国现代短篇小说大师,其小说叙事特征明显,分辨其小说的作者、叙述者和读者,有利于准确解读其小说的形式特色和内容意蕴。今以鲁迅入选教材的白话小说为例,对其作者、叙述者和理想读者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4.
作者隐退是现代小说家的一种叙事策略和手段,它是小说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减少叙述者干预来隐藏自己的作家身份。叙述者干预又被称作“小说中的作者声音”,是叙述者对人物、事件,甚至文本本身进行评论的方式。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叙述总是努力消弭“作者声音”,尤其是不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强加给人物和读者。这种叙述始终以人物为书写对象,以读者共建叙事为归旨,体现出浓厚的利他性人文关怀,具有很强的伦理修辞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叙述学的分析框架,从叙述视点、叙述声音、叙述结构三个方面剖析了白先勇的短篇小说。本文认为白先勇通过对叙述视点的选择和自由变换,极大地拓展了作品的弹性空间,成功地在短篇小说中容纳了接近中、长篇小说的内涵;通过对叙述声音的控制,离间了隐含作者、叙述者、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读者能够积极地参与作品的解释和创造;而叙述结构的转变则赋予他的短篇小说以新的生命形式,并把艺术审视的目光由外部世界转向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6.
《孔乙己》故事的叙述者小伙计“我”既是叙述主体,同时也是故事中的人物,由于叙述者处于多重关系与多重身份之下,其叙述的可靠性问题长期困扰读者。重新梳理叙述者的不可靠性事实,寻绎曾经被忽略了的叙述者的意义功能,探讨不可靠性所激发的作者与读者活动,体会作者鲁迅作为修辞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7.
反讽:现代小说一种特殊的叙事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小说区别于古代小说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叙事方式的改变。其中,反讽叙事,就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在反讽叙事文本中,作者运用设置超叙述层、启用不可信叙述者、以及隐含作者与叙述者演双簧等表现手法,使故事表层叙述与深层内涵构成强烈的反讽,有效地扩张了文本的意蕴,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张力。这是一般叙事方式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邢台学院学报》2020,(1):147-150
国际畅销小说《荆棘鸟》叙事中读者与叙述者呈现美妙"契约"关系。通过全知叙事、限知叙事和人物视角变化,建立读者-叙述者和读者-人物连结。自由间接话语融合叙述者与人物双重价值体系,无引导性对话使读者与叙述者共观共评。叙述者评价、时间构思和空间标记构建与现实世界不同的两性关系理想国,女性立场吸引两性平等爱情观读者。读者与叙述者时而疏远,时而亲密,时而共观,时而共评,关系可谓美妙。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叙述者、人物与隐含作者之间复杂关系的考察,揭示纳博科夫在处理叙述者问题时的独到之处.纳博科夫的不可靠叙述者不能简单地归入智力低下或道德败坏者之列.他的不可靠叙述者凭借着与人物的高度相似性,用高超的叙述策略来左右读者.看起来简单的《普宁》需要读者精细的阅读.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立意异常深刻的一部作品,曹雪芹对贾府的内外矛盾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运用艺术手法再现这一矛盾,使得小说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也具有更高的艺术性。通过对曹雪芹在进行小说创作时所持有的文学思想、主题呈现形式和叙事风格等进行分析,以探讨作者的文学思想特点,从而使读者更好地领会该部巨作的经典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