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云南戏曲谚语总结并保存了大量戏曲艺术经验,记录了观众的戏曲接受心理和戏曲观、反映了云南戏曲的演出习俗,具有鲜明的边疆地域特色.云南戏曲的内容主要由戏曲艺术经验总结、表演习俗、观众评论组成,特别在戏曲谚语中表现出以德为先、惩恶劝善、情为主导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是一部简化了的云南戏曲史,对研究中原主流戏曲文化对滇剧及云南少数民族剧种的形成演变、滇剧及云南少数民族剧种的发展变化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化虚拟技术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戏曲艺术在它的帮助下,表现形式得以拓展,从而更符合现代消费群体的需求。因此,探析数字化虚拟技术在传统戏曲中的应用价值,意义深远。数字化虚拟技术为戏曲传承与发扬提供更多的策略构想,让戏曲艺术有了更多的传播发展渠道、更大的塑造空间和平台。通过对采用戏曲动画、戏曲数字化虚拟博物馆等形式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肯定了数字化虚拟技术推动戏曲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庚先生在戏曲理论与戏曲史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他对戏曲文物学的建设也非常关注并有所贡献。他虽然没有撰写有关戏曲文物研究的专门文章,但却在其与郭汉城先生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中及时吸收、利用了新发现的戏曲文物及研究成果。在他主持编写的《中国戏曲通论》中,则再次证引戏曲文物论述戏曲产生的原因,注意到了戏曲文物所具有的独特价值。特别是在全面反映中国各地各民族戏曲历史和现状的戏曲专业志书《中国戏曲志》中专门为"演出场所"与"文物古迹"立项,进一步肯定了戏曲文物的价值,确立了戏曲文物的地位。张庚先生作为这一宏伟工程的总设计师,功莫大焉。  相似文献   

4.
《梨园春》把传统戏曲搬上荧屏,对传统戏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做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模式,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创新性经验之中:一是在戏曲内容方面植入独立自由的人格因素,二是在审美趣味方面高扬娱乐价值,三是在戏曲形式方面运用现代技术和传媒手段对古典形式做景观化处理。  相似文献   

5.
戏曲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产物之一,地方戏曲是地方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建设和谐校园,也能够让学生认识民族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学生对地方戏曲的学习亦有利于戏曲传承。本文分析了地方戏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与融入策略。  相似文献   

6.
龚自珍是中国古代与近代之交的著名思想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戏曲艺术的爱好者。他留存的有关戏曲的著作不多,却明显反映了他对戏曲艺术的态度,对当时剧本的改编、演唱艺术、演员修养、人们对戏曲演员的态度、戏曲的社会作用等,都能从文艺学、社会学角度密切予以关注。这对我们了解当时剧坛,特别是昆曲剧坛的兴衰,了解昆曲的演出和传播,都有重要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的戏剧文化源远流长,苏奇灯笼画所在区域现有戏曲剧种13种,几乎囊括了黄河流域的半数剧种。文章通过对苏奇灯笼画题材与戏曲文化的互动与耦合、苏奇灯笼画绘画风格对戏曲形象的借鉴、苏奇灯笼画与戏曲的精神互动等内容的阐释和分析,归纳出苏奇灯笼画的艺术价值与精神内核,探讨了苏奇灯笼画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保护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清乾隆时代戏曲家李斗的戏剧述是研究18世纪戏剧化的重要资料,本就李斗其人及戏曲创作、《扬州画舫录》戏曲实录的内容与价值、李斗戏曲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论述,在充分肯定史料价值的同时,又着重抉发了李斗对表演艺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戏曲文献中,序跋是研究我国戏剧艺术的资料宝库,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戏曲研究资料匮乏的元代尤其如此。序跋通过介绍或评说作者和作品内容,阐述作者的理论观点,为宣传戏曲理论提供舆论支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戏曲理论的建构提供补充。另外,元代戏曲序跋文体初步涉及了戏曲的理论问题,开创了戏曲研究的一些领域,其提出的理论观点虽不够系统成熟,但却有开创之功,初步显示了戏曲理论发展的轨迹,对后世戏曲理论的建构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明人推尊戏曲及其文学观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曲文体肇始于唐宋,成熟于元明。明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了视戏曲为“小道”、“末技”的习见,并对戏曲文体进行探讨,更新了传统陈腐的文学观念。从明太祖朱元璋、朱权、朱有火敦等人对戏曲的推尊和风教作用的阐释、肯定,到汤显祖、祁彪佳、陈洪绶等人从审美效应探讨戏曲存在的价值,意味着明人文学观点的转变。明人对戏曲与诗文史传在文体上同源同构同质的探究与认同,是为推尊戏曲,提高戏曲的文学地位而付出的另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11.
陈冯 《考试周刊》2013,(57):175-176
《新课程标准》的价值体现包含创造性发展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两个方面。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艺术代表,戏曲艺术绚丽多姿。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加入戏曲艺术教育就很好地实现了这两个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四股弦是邢台传统的地方戏曲之一,展现了我国地方戏曲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股弦也承载了不同的艺术价值和传承意义。现今,学校作为地方戏曲传承的平台之一,在音乐教学开展中加强对民间戏曲资源的融合,非常的具有探索价值。本文对四股弦教学展开丰富的研究,不仅对学校的音乐教学创新意义深远,也为四股弦的传承注入了活力。因而,将四股弦作为学校音乐鉴赏课堂的重点内容,也能够进一步提升乡土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音乐的角度来考证中国古代戏曲音乐的形式,从而提示戏曲的形成与戏曲音乐形成有具体的区别,对研究戏曲中音乐的发展史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晚清戏曲家、戏曲理论家杨恩寿不但对戏曲的价值和地位给予高度评价,而且在戏曲创作中主张“神情之合,排场之佳”,达到文学性与舞台性的完美统一。他还对地方戏的演出特点和表演技巧给予了较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尤侗不仅是清初著名的戏曲作家,也是对"曲"有独特认识的戏曲理论家。虽无系统的曲论著作留世,但在多篇散文中透露出自己的曲学心得,论及戏曲的地位、功能及价值,较为全面地表达了自己对戏曲创作所持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古典戏曲鉴赏学是对古代戏曲的文学艺术、表演艺术等进行欣赏、理解和批评的一门学问。明清戏曲评点是中国古代戏曲鉴赏、批评的特有理论形态,它针对古典戏曲集舞台性、文学性、音乐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特征,主要从表演和文学艺术两个层面参与古典戏曲鉴赏学的理论建构,其特点是紧密地结合戏曲文本,发掘演员情感体验、排场合理性和曲白可演等要素在戏曲舞台艺术塑造中的意义,揭示戏曲文学鉴赏中的主体性、想象性和超越性价值,从而丰富了古典戏曲鉴赏的文本及其理论内涵,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7.
清代中后期的戏曲理论家梁廷枏在他的理论著作《曲话》里,认为戏曲应该考虑戏曲代言体的特征并"设景生情",追求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含蓄不尽的意境,对"叙事"这种构成戏曲意境的重要组成成分着重进行了论述与强调。从接受者角度,他认为戏曲"韵味"是叙事中语言与情感的结合,并关注情节结构,重视结尾、演出等场上、场外各方面的追求,这些总结和论述启发和影响了近现代的戏曲理论大师王国维、吴梅等对戏曲意境的认识,具有较高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生态学的兴起,促使了人类对环境与发展关系问题的反思,也开启了用生态学方法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用生态学方法考察戏曲,我们发现戏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如剧本生态、传播与传承生态、价值生态等,为戏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清代中后期的戏曲理论家梁廷枏在他的理论著作《曲话》里,认为戏曲应该考虑戏曲代言体的特征并"设景生情",追求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含蓄不尽的意境,对"叙事"这种构成戏曲意境的重要组成成分着重进行了论述与强调。从接受者角度,他认为戏曲"韵味"是叙事中语言与情感的结合,并关注情节结构,重视结尾、演出等场上、场外各方面的追求,这些总结和论述启发和影响了近现代的戏曲理论大师王国维、吴梅等对戏曲意境的认识,具有较高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传统戏剧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重要和最具文化艺术价值的部分。本文从戏曲现状出发,分析不景气之原因,结合自己实际的戏曲教育工作,对戏曲教育的创新提出有益的观点和见解,对戏曲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