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典时期有三多:谣言、短信和直播。”说到2003年非典期间的传播现象,有人如是说,很多人对此深有同感。谣言,主要是一种人际(组织)传播形式,在非典暴发之初传播迅速、大行其道;手机短信,有人称其为“第四媒体”网络出现后的“第五媒体”,非典期间“满天飞”,其“发行量”超乎我们的想像;第二、第三媒体的广播、  相似文献   

2.
从4月底北京非典疫情日发上百,人心惶惶,到5月底新发病例下降到个位数,商肆食府又趋热闹,市民人心思定,短短一个月,北京的疫情得到了基本的控制,这其中少不了中央和北京市政府的有力决策。而代市长王岐山,更是成了一个“传奇”人物,备受百姓和媒体关注。 王岐山到北京时,北京正热播《射雕英雄传》,王的亮相也像一段武侠传奇。用煽情媒体的话说,这叫“悲情英雄临危受命”。用老百姓的话说,这官专管“非典”。4月25日,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在京成立,王岐山是北京组负责人。  相似文献   

3.
2003年6月24日,是值得北京乃至全国人民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郑重宣布:从即日起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并将北京从“近期有当地传播”的“非典”疫区名单中删除。世卫组织官员尾身茂博士称“这是中国抗“非典”斗争和整个世界抗“非典”斗争的一个里程碑”。 从4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等介绍中国内地最新的非典型肺炎疫情起,两个多月以至更长的时间以来,有关“非典”的话题成为全国人民最关心的话题,有关“非典”的新闻也成为几乎所有媒体报道的“重中之重”。各类媒体以最快捷的速度发布最新疫情,以最充沛的热情报道医护人员及各行各业抗击“非典”中  相似文献   

4.
贾甲 《今传媒》2003,(4):59
非典是面镜子,通过它,我们看到了一幅社会各界应对危机的众生相;通过它,我们还看到了媒体在危机关头的奋起作为和由此而带来的某些非理性之举。记得非典肆虐蔓延时,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受到了威胁,有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了病毒,成为强传染源。对此,就有人喻其为“毒王”。与此同时,媒体人云亦云,《“世界一号毒王”闭门谢客》、《“毒王”五天传染近百医  相似文献   

5.
当一起公共事件突发时,信息公开透明,媒体及时跟进,是政府和媒体的共同责任,是消除恐慌、稳定人心的正确选择,也是媒体维护政府公信力、扩大自身影响力的重要机遇。这个规律已经被“非典”、雨雪冰冻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当中的新闻实践一再证明。  相似文献   

6.
4月20日注定会成为一个历史性的日子。这一天,中国政府通过新闻媒体对外公开了非典疫情,谣言和恐慌随之嘎然而止。从此全国民众每天沉静地从官方新闻媒体获知消息。新闻重归真实的本属,不再为所谓“正面”、“负面”这个大谬不然的观念所扰。 在新闻界,“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人所共知的法则和职业操守。新闻媒体的使命就是真实、客观地去反映现实,及时迅速地发布信息,使全体社会成员充分享有知情权。既是客观反映,又何来“正面”、“负面”之  相似文献   

7.
北京人可以暂时舒一口气了。乐观的人说,北京已经渡过最危险的时期,除了疫情,还有心理。但SARS向周边扩散的趋势,并未被完全遏制,在这个时刻,我们仍需要小心。  相似文献   

8.
北京这个年     
王巍 《民生周刊》2020,(3):14-17
每逢过年,北京城都会异常安静,异常通畅。这个鼠年春节,因为疫情,北京的春节显得格外长。电视里、网络上不断更新着千里之外的武汉正经历的考验,这对很多北京人来说,会有一些熟悉,因为17年前的非典主要发生在北京。按惯例,在北京,年到正月初七,最晚到初十就算过完了,但今年接近正月十五,写字楼、商业中心、景区……仍然大门紧闭。真盼着疫情早点过去。  相似文献   

9.
2003年春天,首都北京一个非同寻常的季节。随着非典疫情的爆发、蔓延并逐步得到有效遏制与控制,首都北京的这个春天充满了坚韧、顽强与壮烈。我们采写的长篇通讯《决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北京全面抗击非典型肺炎纪实》(见5月31日《人民日报》),记录了这段历史,记录了非典疫情曾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危难、恐慌和悲壮;记录了这座城市抗击非典斗争的坚韧、顽强与壮烈;记录了因为抗击非典的斗争,而在这座城市凝聚的党心、民心、军心和蕴涵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伟大民族精神。报道在社会上尤其是在北京…  相似文献   

10.
周禹鹏 《图书馆杂志》2004,23(10):73-80
同志们: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就“上海世博会”进行交流。最近我看到媒体上讨论“流行语”。由于发生某个事件,引起某个词语在媒体上高频率出现,就被称为“流行语”,比如去年的“非典”、“伊拉克战争”,今年的“科学发展观”等等。中国申博成功后,特别是经过去年的全市大讨论,“世博会”这个词流行度大大提高了,但我们还要努力,不仅要提高对上  相似文献   

11.
詹勇 《中国广播》2012,(5):79-79
日前,网上一度盛传的“江苏地震”“河北保定出现非典变异病毒”等消息,相继被证实为谣言。发人深思的是,这些谣言尽管事后看起来“假得不能再假”,依然有着可观的网上转发量,甚至在个别媒体添油加醋地报道下导致恐慌。一些谣言之所以逃过了人们的常理辨别系统,  相似文献   

12.
2020年新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肆虐中华大地,对我国人民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给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各行业带来重大影响。与此同时,有关疫情的消息在各类媒体中迅速传播,尤其是自媒体散播的信息,传播数量巨大、速度惊人,起初对老百姓及时掌握疫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疫情的扩散,自媒体中的"信息疫情"也在迅速发酵,各种传播"乱象"开始显现。此刻,信息熵开始出现并逐渐聚集,自媒体信息呈现出"混乱"、"弥漫"、"无序"等特征。熵的出现给传播生态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令受众出现焦躁、反感、恐慌等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3.
杨晓白 《青年记者》2007,(23):68-69
2018年这个年头已经比较平静了,我们甚至都很难记起2000年到2012年期间困扰着报纸和广播电视业的那场骚乱了。骚乱?有时让人感觉是恐慌。如今的媒体从业人员,大概曾假设没有人能从那段时间的混乱中幸存。你也知道,十年前大家所预测的报业的灭顶之灾并没有发生。仍旧有很多幸存者。但是也的确有不少伤亡,包括一些大规模的城市报纸。  相似文献   

14.
2003年的春天,非典疫情肆虐我国。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公众对新闻媒体的关注度急骤上升,他们希望通过媒体能准确、迅速地了解与非典相关的各类信息。在这个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时候,新闻媒体承担起“防治非典、舆论先行”的神圣使命,起到了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舆论导向功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2003年4月20日,是中国直面SARS疫情的转折点,“抗非传媒大战”由此开始。 公开透明不等于放任自流 面对突发灾难性事件,媒体应该客观、如实地把事实真相报道给群众。但要想“悄除受众因不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动所引发的心理恐慌,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仅靠及时公布准确信息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6.
媒体恐慌论是指传媒在对社会恐慌事件进行大规模报道的过程中,会导致产生新的更多恐慌现象或恐慌心理的理论。 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媒体是恐怖主义的蔓延者.因为它们报道恐怖主义和恐怖活动导致产生了更多的恐怖主义和恐怖活动。大多数学者不同意采取政府加强新闻检查的办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在这遭际“非典”的日子里,心情一直被“非典”缠绕着。写些其他东西,讨论些其他问题,都会有苍白矫饰,无病呻吟之感。直面“非典”,不是时髦趋新,而是真情告白。二月份,当“非典”这个新词刚从南方传来时,我们的心还波澜不惊。不就是肺炎吗,况且离我们还那么远。当听到南方一些城市抢购板兰根、抢购酸醋时,还一笑了之,不那么经意。十多年前,我们这个城市由于毛蚶暴发“甲肝”时,不也这样吗?都经历过了。那时,我们断然不会想到,二个月后“非典”的肆虐竟会给人类带来如此惨重的损失。据世界卫生组织四月二十五日公布的全球疫情,已有28个国家…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警惕另类“非典”病毒 还有比冠状病毒更多更可怕的病毒,本人总结如下: 一为“谣言”病毒。 4月11日,网上出现署名“史蒂文·沈”发布的信息,称北京有“一种尚未被确诊的疫情”正在蔓延,已经“夺去了143人生命”。此消息纯系子虚乌有。 公安机关根据《刑法》第291条之规定,  相似文献   

19.
4月20日注定会成为一个历史性的日子.这一天,中国政府通过新闻媒体对外公开了非典疫情,谣言和恐慌随之嘎然而止.从此全国民众每天沉静地从官方新闻媒体获知消息.新闻重归真实的本属,不再为所谓“正面“、“负面“这个大谬不然的观念所扰.……  相似文献   

20.
《新闻天地》2006,(6):38-38
近几天来,有人在网络或报纸上发表批评“超女”的文章,也有人发表驳斥批评的文章。这些文章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阅评员认为,在网络等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一个引起轰动的娱乐节目有不同看法,见仁见智,是正常之事。有的批评,是趣味不同引起,有的是因误会而产生。这些还有赖于我们省内媒体多作些正面报道来沟通。有关“2006超女”活动的开展,国家广电总局作了批示,省广电局正进一步落实这些批示,以求把这个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节目办得更好,更有品位,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