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导入新课,初识寓言师:同学们,我们在小学时曾学过许多短小而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均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比如说《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等。这些故事我们都把它们叫做——寓言。刚才我们回顾了小学时学过的几则寓言,那么国外有没有比较有名的寓言呢?生:有,如《伊索寓言》。师:很好,谁来介绍一下?生: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他原是一个奴隶,他擅长创作寓言,讽刺权贵,后来被权贵所杀。生:(补充)后人将他写的寓言编辑成册就成为《伊索寓言》。师:同学们讲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伊索寓言》中比较有名的两则——…  相似文献   

2.
一、导入新课,初识寓言师:同学们,我们在小学时曾学过许多短小而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均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比如说《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等。这些故事我们都把它叫做———寓言。刚才我们回顾了小学时学过的几则寓言,那么国外有没有比较有名的寓言呢?生:有,如《伊索寓言》。师:很好,谁来介绍一下?生: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他原是一个奴隶,他擅长创作寓言,讽刺权贵,后来被权贵所杀。生:(补充)后人将他写的寓言编辑成册就成为《伊索寓言》。师:同学们讲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伊索寓言》中比较有名的两则———《…  相似文献   

3.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雕凤凰》(板书:雕凤凰)“雕”是什么意思?“凤凰”呢? 生:“雕”是刻的意思。生:“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象征祥瑞。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师: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生:“古时候,有个有名的木匠要在木头上雕刻一只凤凰。”开头点题。师:这是一则寓言。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简短  相似文献   

4.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些寓言,你还记得这些寓言的题目吗?生:记得。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等。师:说得很好。请想一想:寓言是什么意思?则是什么词?生:寓言就是假托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的小文章。生:寓是寄托、假托的意思。生:则是表示量的词。师:同学们答得很好。这节课我请同学们先看一幅图片。(出示投影:一个汗流满面的人正在一棵一棵地拔禾苗。)谁来说说图片的内容?生:一个人正在干活。生:一个人往高拔禾苗。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评:投影放图片,有…  相似文献   

5.
一、联动的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故事内容,并对"寓言故事类"专题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2)通过"海报式"问题的收集和交流,学习运用"品读关键语句,感悟寓言道理"的讨论法. (3)在寓言故事阅读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想象,练习续写. 二、联动的教学过程 1.说说寓言,读读寓言 师:在《寓言两则》中,我们又新读了哪两则寓言故事? 生1:《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 师:以前,我们还读过什么寓言故事? 生2:我们还读过《守株待兔》. 师:课外,大家也一定读了不少寓言,你们还记得吗?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标1 .通过材料让学生分析刘邦取胜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2 .通过材料让学生归纳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措施及效果,发展学生全面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3 .通过探析汉高祖、文帝、景帝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统治思想、政策的史实,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准备:课件  三、教学过程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听时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第二个问题是歌曲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感情?(放歌曲《霸王别姬》一段)。师:好。谁来说明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生:《霸王别姬》。师:你能否说一下霸王是谁?姬是谁?…  相似文献   

7.
[案例]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研讨,抓住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了解了其蕴含的道理,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然后进行了下面的拓展。师:在我们长阳就有一位闻名遐迩的寓言大师,你们知道是谁吗?生:萧国松爷爷。师:(投影萧国松照片)萧国松爷爷已65岁了,仍笔耕不辍。他创作的寓言多达1080篇,其中在全国一些刊物上发表300余篇。最近容纳1001篇寓言,约60万字的《萧国松寓言集》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呢。生:(啧啧赞叹)师:在我们的校本教材《我的家乡盛开着鸽子花》上就收集了萧爷爷的三则寓言(投影寓言题目),谁能…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 :《读〈伊索寓言〉》选自钱钟书于1 941年著的《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该文主体以九则寓言故事为例 ,对寓言作“眉批”式的“翻案” ,或“反对” ,或“引申” ,揭露和批判了现代文明人的“文明”面目 ,语言机智隽永、含蓄风趣 ,把平凡的思想写出了新意 ,见解非常独到、深刻 ;文体也富有创意 ,融读后感、评论和创作于一体。这两点足见钱先生学者文人的智慧。该文的教学 ,能启迪学生的心智 ,使其得到智性的满足。教学目的 :1 .了解钱钟书及其文学创作风格 ;2 .通读课文 ,领会首尾类比议论段大意 ,感受中心意思 ;3 .理解主体九则故事…  相似文献   

9.
课堂回放《新诗诵读》教学实录师:诗歌鉴赏应该从诵读开始,诵读就是把我们读懂的诗歌用声音呈现出来.(投影《泥土》: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请一位同学读这首诗.(生读诗)师:我先来问你一个问题:你读诗的时候,考虑过这首诗是什么人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向什么样的对象在讲话吗?生:我觉得……,这里所指的“珍珠”的那一个人,是那种一直把自己当做是高高在上的人.师:“高高在上的人”?生:对.作者想对这类人说:让自己变得平凡吧!在平凡中奉献自己,为大家做一些事情,而不是只求官位、成绩,求地位、金钱.师:你说哪里读出“求官位、金钱”这个意思?生:我觉得“珍珠”是指那些比较贵重的东西,贵重的东西也可以是一种地位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董学勤 《广西教育》2013,(37):46-47
【课堂实录】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这是一则——生(齐):寓言。师:以前我们也学过一些寓言,谁说一说?生l:《狐假虎威》。生2:《自相矛盾》。生3:《亡羊补牢》。生4:《守株待兔》。  相似文献   

11.
前段时间有幸在南京东南大学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支老师的课堂教学风趣而严谨,形散而神聚,在平淡中闪烁着奇异的光彩。听课时,不由想起一本书——《“细节”决定成败》。课后,细细揣摩,恍然大悟,支老师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往往让人回味无穷。“我”课堂上,支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中,从不以“老师”称自己,而是用“我”。片段一师:因为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可能要多上一会儿,多占一点时间,可以吗?生:可以。师:好,得到同学们批准,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师:我都忘了讲哪课了,课题是什么?生:《只有一个地球》师:…  相似文献   

12.
【片断回放】师:同学们到商场买过东西吗?生:买过。师:买东西时要用到什么?生:买东西时要用到钱。师:钱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名称。美国的钱叫“美元”,英国的钱叫“英镑”,日本的钱叫“日元”,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生:中国的钱叫“人民币”。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  相似文献   

13.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学片断] 师:你到哪些地方旅游过?生:青岛、北京、泰山、蒙山……师:去过甘肃敦煌的月牙泉吗?生:没有。师: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月牙泉的风采。(播放配乐视频《月牙泉》)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 有美丽的月牙泉 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  相似文献   

14.
【案例:苏教版第六册《菩萨兵》教学片断】师:(板书“菩萨”)大家来读一读。生1:菩萨。师:你知道哪些菩萨?生2:我知道观音菩萨。生3:我知道文殊菩萨。生4:……师:这些菩萨有什么相同之处呢?生1:他们都是神仙。生2:他们眉心都有一个红色的圆点。师:我们在电影电视中见过很多菩萨的形象。除了外貌上有这一相同点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共同之处吗?生1:他们都很善良。生2:他们慈悲为怀。生3:他们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师:大家说得不错。一起再读一读。生:菩萨。师:(板书“兵”)再读一读这个字。生:兵。师:兵是指什么样的人?生1:兵是那些在战场上…  相似文献   

15.
一、交代任务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十一课《鲁滨逊漂流记》。“逊”在这里读“Xùn”。这篇课文是英国作家笛福的同名小说的缩写。二、独立读书,自主探究(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你能读懂哪些内容师:通过阅读,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呢?生1:这篇课文主要讲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遭遇海难漂流到一个小岛上,他凭着自己的意志和辛勤的劳动在岛上生活了23年,最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生2:鲁滨逊是一个敢于面对现实,乐观、积极的人。生3:我读懂了鲁滨逊是靠种植小麦和畜养山羊,克服岛上没有吃的困难,使自己活了下来。生4:鲁滨逊是用船帆,为自己建…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朗读并背诵课文。3.懂得寓言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其中蕴涵的道理。重、难点:探究种田人事与愿违的原因及给人们的启示。教具准备:投影仪、VCD、碟片。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什么叫“寓言”?你读过哪些寓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32、寓言两则”(板书)。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看动画片了,现在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则寓言故事。不过,可不能白看,看过后,你要告诉老师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的名字是什么?2.观看后汇报(略)。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守株待兔》。3.…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4课《寓言两则》(第二则)。【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师:同学们,李老师说我们班的孩子特别爱读书,你们读过哪些故事呀?(生畅所欲言)师:看来同学们真读了不少,不知你们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案例教学《嫦娥奔月》,研读感悟课文7至8自然段,感悟后羿与嫦娥的离别之苦。师:请同学们研读7至8自然段,你能从课文当中的哪些细节中得知?(提示:抓住哪些词语来解读)学生研读后,师生交流。生1:后羿深爱着嫦娥。我通过“焦急”“冲”,体会到嫦娥离开后,后羿万分焦急。生2:连声呼唤“嫦娥!嫦娥!”也能读出后羿希望妻子回来的急切心情。生3:“不顾一切去追”,通过这个词我感受后羿深  相似文献   

19.
师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板书)“话题作文” ,大家一起读一遍。生 :(齐读)师 :你们读了这个题目之后有什么疑问?什么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我们过去的作文有什么区别?话题作文怎样写……评析】话题作文是小学生没有接触过的作文形式 ,教者首先激疑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 :什么是话题作文呢?大家一起学习几篇文章。生朗读第一篇文章 :《会说话的眼睛》师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会说话的眼睛》 ;谢老师的眼睛会“说话”)(生朗读第二篇文章 :《她真像妈妈》)师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主要写…  相似文献   

20.
欣赏特级教师祝禧的寓言教学,尤其是她在执教《揠苗助长》时对“明理”这一环节的处理;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