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统计学理论中,人们常把算术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分开讲述,有些学者认为调和平均数是完全不同于算术平均数的一种独立的平均数,有的则认为调和平均数是算术平均数的变形。经过十几年的理论学习与统计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在统计学原理中,将调和平均数改称调和算术平均数较为妥当。 首先,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社会经济现象,而结合社会经济现象的调和平均数其实质就是算术平均数,几乎找不到既具有社会经济现象又不同于算术平均数的调和平均数存在。如果说MX是相互联系的具有社会经济意义的两个量,不如量M为总体标志总量,X为各组变量。则∑M为总体标志总量,为总体单位总量,从而调和平均数,其实质  相似文献   

2.
平均指标是反映现象同质总体内某一数量标志值的一般水平或代表性水平的综合指标。它可以反映总体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说明生产水平的高低、经济效益的好坏、工作质量的差异、现象发展的趋势,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是经营管理中制定管理定额的依据,也是统计估计与推断的基础,在社会经济统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是其中的两种重要数值平均数,在计算和应用中有许多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数y=-sinx的图象(图六)=cosx,2kπ≤x<(2k+1)π,k∈z-cosx,(2k+1)π≤x<2(k+1)π,k∈ 的图象(图七)在计算算术平均数时,有时由于被平均的标志值比较大,计算过程较繁杂,有必要采用简捷的方法来计算。下面分别介绍算术平均数的几种简捷计算方法。一、减少法(用于单项式数列)根据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如果对每个标志后都加减一个任意常数A,则算术平均数增减这个数。我们以X0代替任意常项A,且对每个标志后都减去一个任意常数X0。由简单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可变为:X粖=∑(X-X0)n+X0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可变为:X粖=∑(X-X0)f∑f+X0…  相似文献   

4.
按照社会经济统计学中流行的做法,计算相对数的平均数,要根据掌握资料的不同,有时采用算术平均数法,有时采用调和平均数法。本认为,这种现象的存在有损于统计学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是理论上的混乱;相对数的平均数,实际上既不是算术平均数,也不是调和平均数,而是所平均的相对数本身;计算相对数的平均数的方法可称作自身平均法。  相似文献   

5.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9页“比一比”是关于平均数的教学内容。查阅平均数有关资料,发现平均数有以下要义:(1)算术平均数可以将各数量的具体差异平均化,用以反映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一般水平;(2)算术平均数可以对比同类现象在不同单位、地区间以及实际与计划间的一般水平;(3)算术平均数可以对比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状况,以说明现象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性;(4)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众数,可以研究总体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与离中趋势;(5)算术平均数易受两极端数据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相对数与平均数是统计工作中广泛应用的两种指标,都是由绝对数派生出来的,是由两个有联系的绝对数之比形成的一种比值,是一个抽象化的数值。而它们的意义有明显的区别,平均指标是对各变量值的平均值,对比的分子、分母具有一一对应关系,而相对数未必都有平均的意义,不具有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由于相对数和平均数在统计工作中经常使用,二者又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不注意很容易用错,一定要注意相对数与平均数的运用。 一、由相对数或平均敷求平均数 1、由相对数求平均数 当变量值是相对数而各变量值的权数不等时,一般应使用加权法求平均数。具备相对数比值的母项资料,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若有比值的子项资料,则用加权调和平均法。只有在变量值的权数相等的情况下,才能用简单算术平均数。  相似文献   

7.
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在日常生活中,权往往也叫权重.提到“加权”,就是要考虑不同数据在总体中的比例份额.权有两种常见的表示形式:百分数,整数比.在求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有时会遇到重复数据较多的情况,这时可以将算术平均数的公式进行简化,于是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就统一起来了.在中考中,对加权平均数的考查往往是多种形式的.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考查方式.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有关知识点(一)统计数字1.加权平均数:在求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如果x1出现f1次,x2出现f2,…,xk出现fk次(这里f1+f2+…+fk=n),那么这n个数的算述平均数^- x=n/xf1+x2f2+…+xkfk.也叫做x1,x2,…,xk这k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工f1、f2,…分别叫做x1,x2,…,xk的权.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求平均数问题的教学 (一)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 所谓求“平均数”就是把某一数量(即总量)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计算方法是:总数量÷份数=每份数。其中总数量和份数有着相互对应的关系。这种相互对应的关系,形成了“平均数应用题”的  相似文献   

10.
一、填空题1 统计一词在不同场合可以有不同的涵义 ,即、、。2 统计调查方法有、、、和。3 抽样调查属于调查、但其调查目的是要达到对特征的认识。4 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分为和。5 相对指标又称统计相对数 ,它是两个有相互联系的现象数量的比率 ,用以反映现象的、、 ,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6 相对指标的种类有、、、、。7 权数有两种表现形式 ,即权数和权数 ,由此 ,产生了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的两种计算公式 ,即和。8 抽样推断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 ,即、。9 是抽样中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抽样组织形式。10 抽样估计的方法有和两种。…  相似文献   

11.
<正>设a1,a2,…,an是n个正数,则称n/(1/a1+1/a2+...+1/an)为这n个数的调和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相比较,同学们对调和平均数的相关问题见到的可能要少一些.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问题,谈一谈调和平均数的简单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权重也称权数,它是在计算平均数时,用以表示总体各项变量所占比重的数。例如,某研究所招考研究生。考试课程为外语、高等数学,金属物理和金相学等四门。由于金属物理和高等数学是该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因此研究所认为在评定一个考  相似文献   

13.
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算术平均数之间存在单调非减关系,并且可将它们归结为幂平均数的一些特殊形式.利用构造法可给出这种关系的证明及推广,指出幂平均数是统计函数[E(|Z|)r]1/r的特例.  相似文献   

14.
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算术平均数之间存在单调非减关系 ,并且可将它们归结为幂平均数的一些特殊形式 利用构造法可给出这种关系的证明及推广 ,指出幂平均数是统计函数 [E(|Z|) r]1r 的特例  相似文献   

15.
巧解平均数     
<正>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是要求出总数量和总份数,然后再根据“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或“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这个数量关系式来解答。【例1】有7个数的平均数为8,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这时7个数的平均数是7,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几?【思路导航】改动前,7个数的平均数为8,这7个数的总和是8×7=56;改动后,7个数的平均数为7,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平均数教学侧重于给定数据(有时甚至是没有任何统计意义的抽象数)计算其平均数,归纳数量关系(总数÷份数=平均数),即侧重于从算法的水平理解平均数,这样容易将平均数的学习演变为一种计算技能的学习。因此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强调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即理解为什么学习平均数,平均数是什么,有什么用,怎么求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性质,运用平均数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17.
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与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一样,其基本数量关系反映在总数、总份数和平均数之间,变化形式大量地表现在总数和总份数之中。教学时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记住公式“总数÷总份数=平均数”,机械模仿例题解法解题,而应抓住求总数和求总份数这两个关键,充分揭示题目  相似文献   

18.
说课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方案和盘托出,让大家了解你的教学设想,以便共同研究,优化教学方案,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目标的目的。下面就“求平均数”一课的说课,谈一点看法。一说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明确教学总体构思。首先要明确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总体来看,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求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得的和除以这组数量的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既可以反映出一组数量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来进行不同组数量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具有直观、简明的特…  相似文献   

19.
求平均数问题是小学数学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下面介绍这种题型的几种形式。一、简单的平均数问题例1.一个班分成3个小组去果园采摘桃子,第一个小组有8人,共摘了350个,第二小组有7人,共摘了250个,第三小组有10人,共摘了420个。问这三个小组平均每人摘了多少个?解析:桃子总数350+250+450=1050(个)总人数8+7+10=25(人)平均采摘数1050÷25=42(个)答:平均每人采摘了42个桃子。总结:对上面这种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其总数不难求得,解题时就是求出总量,然后除以份数,即得平均数:平均数=总数÷总份数。二、加权平均数问题例2.五年级3个班期末数学考…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平均数的计算,一般来说,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利用平均数,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结论。但是在有一些实际问题中,光考虑普通的平均数不是很科学,还要考虑每部分所占的比重,比重越大,起的作用就越大,这时我们可以考虑一组数的加权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特殊在各项的权相等)当实际问题中,各项权不相等时,计算平均数时就要采用加权平均数,当各项权相等时,计算平均数就要采用算术平均数,两者不可混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