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图书馆开展藏书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藏书建设必须"以读者需要为出发点,以读者利用为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2012年度入藏中文图书的藏书结构和借阅情况统计,提出了高职院校图书馆优化馆藏建设质量和提高读者文献服务能力的措施,目的是使馆藏文献资源更好满足读者需求。  相似文献   

3.
特色藏书建设是图书馆开展藏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促进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发展。文章通过特色藏书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体系和特征、立足点三个方面,结合作者在高职学院图书馆开展特色藏书建设的工作实践,浅析如何开展高职院校的特色藏书建设,从而推动图书馆藏书建设工作与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4.
采编工作与读者效应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知识就是力量,信息就是资本,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图书馆藏书蕴藏着人类科学文化的结晶,是人类表达思想和传播知识的载体,是人类认识水平发展的标志和精神文明的象征,是推动和发展人类科学文化的物质力量,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是图书馆的基础工作,采访工作又是决定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关键一环,而图书分类和标引,又决定关藏书的组织管理体系,要做好图书馆藏书的采访,分类和标引等工作,必须对读者心理进行研究,才能掌握读者对文献情报的需要,为读者及时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藏书是图书馆的物质基础,也是图书馆的业务工作之一.图书馆利用馆藏书刊资料为社会服务,为读者服务.因此,只有建设一个科学的高质量的藏书体系,才能满足不同类型、多种层次读者的需要,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体现地方特色 优化藏书质量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藏书建设中,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图书馆应当形成各自的特色。地方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必须具有地方特色。所谓“地方特色”,就是具有适应本地社会需要,满足本地读者需求,显现自身藏书重点的特征。藏书流通量的大小,藏书利用以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低,首先取决于读者的满足程度和利用程度。而地方特色客观地显示了地方读者的满足状况和利用程度,也就是说,地方特色缩短了馆藏提供与读者利用需求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彼此的差异。实践证明,藏书建设中形成地方特色,有利于提高本馆的藏书质量,提高本  相似文献   

7.
王巍 《图书馆学刊》1991,13(2):59-60
藏书建设是图书馆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藏书建设是图书馆的基本建设。四化建设的新形势赋予图书馆传送情报信息,变图书资源为四化建设的能源这一光荣使命,按照社会整体需要,为满足基本读者的要求,经过长期的,有目的、有选择、有计划的组织,使其逐步形成科学系统的藏书体系。  相似文献   

8.
进一步开展图书馆之间的馆际互借,充分发挥各馆图书资料的作用,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出来的迫切要求。目前,一方面各图书馆藏书的利用率极低,有的图书馆藏书利用率只占藏书总量的10%左右,而另一方面读者需要的书刊资料却得不到满足,书刊资料的拒借率很高。开展馆际互借是充分发挥各图书馆藏书作用,解决这一矛盾的比较好的方式方法。现在各地中心图书馆委员  相似文献   

9.
于鸣镝 《图书馆论坛》2000,20(1):12-13,56
本文指出,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主要由藏书的社会价值来体现,而藏书的社会价值则是通过读者来实现.藏书的社会价值与读者对它的需要成正相关.因此,图书馆社会价值的实现程度归根结蒂取决于其服务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张亚君 《出版广角》2013,(22):80-82
图书馆的藏书和藏书利用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图书馆要根据读者的需求和学院专业设置的特点,让馆藏资源的配置日趋合理,使之充分发挥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馆藏文献布局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元章 《图书馆论坛》2005,25(2):194-196
微观的藏书布局,就是图书馆藏书的划分或书库的划分。藏书布局是否科学,将直接关系着藏书能否被充分地利用,能否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关系到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高低和图书馆社会效益的好坏。文章探讨了传统藏书布局、三线典藏制布局和阅览室三线藏书。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定位与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图书馆信息载体的多样化和网络环境的形成,传统的图书馆藏书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种收集读得潜在的需求的全部资料,并保存在馆内的传统指导思想;尽可能地满足读者的文献需求,并将全部文献保存在本馆内的传统藏书建设目标,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将传统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向信息时代的藏书发展转型,用新的思维调整本馆的馆藏结构,变革图书馆的藏书体系,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是网络环境下藏书发展的研究课题,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给馆藏的外延在INTERNET一上无限拓展,今天的图书馆越来越感到难以随购置数字化资料的费用和添置设备的压力,合理的定位与规划本馆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各馆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的定位与体系提出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图书馆建设既要符合科学理论又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因为时代的不同,理论也要随着科学的进步而发展。科研单位的图书馆与其它单位图书馆有其不同之处,学科面窄、专业性强、藏书要有重点,应该办成专业性很强、藏书数量不太多、常用书刊又很全,基本上以自己的藏书能够满足本单位读者需要的图书馆。  相似文献   

14.
一、藏书量与藏书利用率藏书是图书馆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缺乏必要的藏书量,图书馆就不能开展服务工作。但是,公共图书馆的办馆目的,主要不是为了收藏,而是为了给读者利用。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值得公共图书馆骄傲和引以为荣的,并不在于它拥有多少珍本书,有多少十六世纪的版本或十世纪的手稿,而在于如何使图书馆在人民中间广泛地流传,吸引了多少新读者,如何迅速地满足读者对图书的一切要求……”。公共图书馆的全部职能,包括传递科学情报的职能,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的职能以及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职能,都只能以藏书使用为中心,通过外借、阅览、参考咨询工作来实现,离开藏书的利用,这些作用都无从发挥。当前,图书馆应该最大限度地活化藏书,千方百计满足各种读者群的要求,提高藏书利用率.才能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中作出应有贡献。所以,每个图书馆既要重视藏书建设,因为它是开展读者工作的前提,更要重视提高藏书利用率,把提高藏书利用率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搞活图书馆,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本文就藏书结构、信息传递和馆员素质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1注意市场信息,适时调整藏书结构。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就是用有效的文献信息工作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的多种需求,图书馆的地位也是由图书馆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来决定的。因此,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图书馆学家刘国钧先生在<图书馆学要旨>一文中明确指出,"图书馆事业有五项组成要素(1)图书(2)读者(3)领导和干部(4)建筑与设备(5)工作方法"在这五个要素中,"图书"居首要地位.图书馆藏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要提高藏书质量,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图书利用率,必须在藏书建设中加强对读者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藏书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阅读特点和图书馆藏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对策。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8.
如何使用书馆藏书最大限量地满足读者的要求,满足到多大程度,是各馆普遍关注的问题。我馆是一所工科院校图书馆。学院的性质是以重型机械成套设备设计,制造工艺,自动化为主的机、电、管相结合的工科大学。读者对象是在院本科生、研究生及全体教师和职工。按照我馆的方针任务,确定入藏书刊的体制、分配和布局,使师生员工在用书上各取所需,在藏书上使书尽其用。但多年来书刊的利用是不高的,每年支出大量的购书经费,从国内外采购到大批书刊资料不能充分被利用,这是需要认真予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藏书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物质基础,是决定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关键环节,要实现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就必需首先实现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分工与协调,就是说在一个有计划的统一的组织的指令下,各馆按照事先商定的内容范围,负责补充共同藏书中属于自己的部分,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以满足读者的各方面需求,而实现藏书建设的馆际分工与协调,是完成这一重要任务的最有效的办法。如何搞好藏书建设的分工协调,规划藏书  相似文献   

20.
图书采访,就是图书馆根据本馆的性质、任务、本地区的特点及读者对象,有重点、有计划地广采博征图书资料。这项工作,是图书馆藏书建设的一项带根本性的基础工作。图书馆以它特有的服务方式——流通图书来达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满足读者对书刊资料的多方需求。图书采访工作,是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先决条件。事实证明,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其藏书质量的优劣,藏书质量的优劣又直接受着读者利用这根标尺的衡量和检验。因此,图书采访在这根尺度上的地位就该是举足轻重的了。毛泽东同志指出:“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从调查入手,本文就本馆的藏书利用情况来谈谈县馆的图书采访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