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产力布局,是指资本、劳动、资源等生产要素在一国地域空间上的分布和组合所形成的格局。生产力合理布局战略,要求兼顾效率目标与平衡耳标,实现生产力布局合理化,促进区域经济趋于高水平良性循环。 一、我国生产力布局战略的实践回顾 在我国几十年来寻求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道路上,经历了从平衡布局到倾斜布局的转变。改革前三十  相似文献   

2.
一、成人教育布局的基本理论 成人教育布局,系指成人教育因素(或子系统)的空间组合方式,或称在地域上的分布和关联状况,这种空间组合的合理与否,不仅制约着成人教育的发展,而且也影响着整个教育系统的协调以致该地域及他地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成人教  相似文献   

3.
所谓生产力布局,即请生产力要素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影响生产力布局的自然因素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一)自然资源的地区差异性规律.不同的地区其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分布状况、搭配关系等等,往往会有明显的不同.生产力既然是生产力系统质,各生产力要素质量的提高,就必定有助于生产力的提高.在农业生产中,不同地域的土地,由于其地貌条件和土壤条件不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也会形成不同水平的生产力,产生不同的经济效果.这正是经济活动中级差地租形成的重要的自然原因.自然资源的地区差异性规律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各经济活动的主体认清各地资源的优劣,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努力把各地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生产力优势,并进而转化成商品优势.  相似文献   

4.
民族教育分布和布局,静态地考察,是指我国教育生产力在各民族地区的空间分布与组合;动态地考察,是对教育生产力诸要素在民族地区空间地域上的安排部署和调整。本文就这方面的有关理论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民族教育分布的概念和意义民族教育力与社会生产力一样,都要以空间和时间两种形式来表现和实现。师资、物资设备、学生等教育力因素都是物质实体,具有广延性。并且处于一定的位置,有一定的排列组合顺序。在教育力系统的运动过程中,包含着这些物质实体位置和规模的变化。显然,教育力诸因素只有在一定的空间内,才能紧密地结合起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45年来产业布局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布局在静态上看是指形成产业的各部门、各要素和各环节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和地域上的组合模型。而在动态上产业布局则表现为各种资源、各生产要素、甚至各产业和各企业,为选择最佳区位而形成的在空间地域上的流动、转移或重新组合的配置与再配置过程。因而产业布局是静态与动态的协同,是存量与增量的统一。正是由于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区域空间展开的,加上区域资源差别、地理位置差别以及由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形成的发展水平的差别,使产业布局成为生产要素分配和资源配置,从而成为产业发展模式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因而,产业布局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极大地影响着一国经济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宏观生产力的布局 ,是指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对生产力的总体布局。研究我国生产力布局经济 ,就要重点考察我国生产力空间分布状况、科学划分全国经济区域 ,确定不同经济区域的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配置 ,制定全国生产力合理布局的发展战略。一、生产力布局的特点和意义经济学对生产力空间布局问题的关注 ,似乎更早于对生产力的结构和规模问题的研究。现在被称为布局经济理论的学说 ,大都早在结构经济学、规模经济学之前就出现了。如西方经济学中的“区位理论”研究 ,前苏联对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布局规律和原则的研究 ,我国经济理论界对民族区域经…  相似文献   

7.
空间是社会生产力存在和发展的形式。生产力诸因素合理的空间布局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十分重大的战略问题。在执行“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中,有计划地合理地布局生产力,即实行布局经济,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就布局经济的有关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得同行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8.
合理地布局生产力,正确地进行经济区划,既是劳动地域分工的需要,又能推动劳动地域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省级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区划,必须服从全国劳动地域统一分工的要求,通过省域内生产力的合理配置,对全国生产力布局进行必要补充。因此,本文将结合省域内资源分异特点和经济格局,对逐步合理地安排湖北省生产力布局,使之形成具有地区专业化分工特点和协调发展的地区经济结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所谓综合经济区,就是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具有一定专门化生产和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综合经济区是一个经济概念,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一个地理概念,是生产力分布的地域形式。一个地区许多生产部门的分布与组合,便形成了地域生产综合体,它具有丰富的物质内容。但是,经济区的划分(?)是按照人们的主观意志进行的。人们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特点,结合一定时期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决策,对特定地区划分出不同层次和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就是经济区划。  相似文献   

10.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是现代区域经济地理学的重要基础。区域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研究生产力的学科,而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则以生产力的变革为主线,探究其内涵及在真实世界的体现,有着非凡的意义。劳动地域分工的内涵包含形成发展机制、分工的前提、分工的目的与分工的内容和形式等四个部分。本文在全球尺度、全国尺度和城市群三个尺度,对劳动地域分工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空间尺度下,其内涵与潜在意义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在马克思的社会经济结构理论中,社会经济结构有两种类型:生产运行结构和生产要素结构;生产要素有4种联结方式;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资料所有制,就是从生产要素的4种最基本的联结方式中概括出来的社会经济结构的3个基本层次,也是社会生产中3种基本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也就是社会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世界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生产力分布的科学。它是从地域空间角度出发对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位置交通条件,人口劳动力资源,历史发展过程,现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等地理环境加以经济评价,来简明论述世界各国各地区物质生产的空间分布特点、成因及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强化轴线开发与山西经济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轴线是生产力布局的一种模式。本文根据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了应从纵横六条轴线进行开发,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形成沿线产业和城镇密集带,再以线带面加速生产布局的合理化,这不仅能加快山西全方位开放和经济腾飞,而且对加快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促进东、中、西三大地带的横向经济联系,优化全国的生产力布局,促进对外开放,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乡村产业结构一般指县域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各自所处的地位及相互的比例关系;乡村产业的地域布局是县域各产业的空间分布系统,亦称乡村产业的空间结构.因此,乡村产业结构的广义含意指,县域各产业在乡村经济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及其相互组合关系,这种组合包含按一定比例数量的组合,也包括在空间上的组合,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县域乡村的条一、第二、第三产业都有内部的结构系统.第一产业结构包括:农、林、牧、副、渔的结构;种植业内部的粮食、经济、饲料、蔬菜作物结构;以及林、牧、渔的内部结构.第二产业结构包括:轻  相似文献   

15.
基于规模经济视域下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经济理论是学校布局调整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一理论认为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规模经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既要注重规模经济最大化,适度扩大学校规模,同时更应强调教育公平的充分实现,坚持就近入学原则,根据地域特点、人口分布、教育层次等因素加强学校布局调整。  相似文献   

16.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象征和生产力的空间载体,聚集了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才、资金和技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发挥地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交通中心的作用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当前,对空间的认识在不断拓展和深化。空间不仅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场景,更是一种抽象的社会构成,是空间中各主体间的社会互动。高校布局作为一种地理空间,具有区域性和层级性特征。同时,高校布局作为一种教育空间,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结合。从空间视角对高校布局结构进行审视,可为探讨高等教育活动的空间规律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有利于形成对高校布局结构新的研究思维与视野。  相似文献   

18.
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间产生了人和物交流的需要。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而交通运输的布局,会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9.
极化开发理论是区域开发研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常被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用来制定区域发展计划。上海浦东新区极化开发战略的实施 ,使得其成为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企业和产业的“辐合流场”。与此同时 ,极化开发也使人口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向浦东新区大迁移、大流动 ,形成了人口在空间的集聚、重新分布以及不同人群的居住分异。极化开发还产生了社区重构、社会极化、社会隔离和阶层矛盾等社会效应 ,并对浦东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犯罪地理学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犯罪地理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的空间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人文地理学则是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空间结构的科学。它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其理论基础,以人地关系的地域性或地域组合为其研究对象,以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的关系所形成的现象之分布与变化为研究重点。上述“人地关系”中的“人”,是指社会性的人,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人,是指在一定地域或空间上活动着的人;“地”是指与人类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