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燕 《江苏教育》2005,(2B):31-31
读完《江苏教育》(2004.9B)“争鸣”栏目中的《好课拒绝“彩排”》一后,颇有感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彩排”的耗时耗力深恶痛绝。如今,我想说的是“好课需要‘彩排’”。  相似文献   

2.
拜读了两位老师发表在《江苏教育》(9B)"争鸣"栏目中的文章《好课拒绝"彩排"》,我也就"好课"生发出了一些思考,既是"争鸣",就理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所以,我想说就说了。 1.好课是需要试上的。我们的教者挖掘文本资源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教师每试上一次,都能加深对文本的解读,熟能生巧,熟才易于创新。没有对文本宏观的把握,就不可能有微观上的有效处理与预设,我们说,一节课没有最好的预设,但是有更好的预  相似文献   

3.
读了《江苏教育》2004年9B杨照远和沙志强老师的《好课拒绝"彩排"》(以下简称《好课》)一文,笔者感触颇多。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也想借贵刊一角说说自己的想法。 一节公开课的"彩排"历程是教师的一次成长过程。 课一遍又一遍地彩排,教案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教师在思考的空间里不断地行走着:思考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现如何;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的一切学习活动,思考教案可以怎样修改;思考导入的艺术、板书的艺术、提问的艺术、小结的艺术……教师从一个简单的教案执行者转变为一个真正的实践反思者。  相似文献   

4.
总是热切地盼望《江苏教育》的到来,刚拿到《江苏教育》(2004.12B)就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待看到张立华老师的《好课需要“多磨”》时,内心竟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我曾猜测的果然没错。其实刚一看到我的《好课拒绝“彩排”》(以下简称《“彩排”》)发表在《江苏教育》(2004.9B)时,即想到会有诸多同行会愤愤然指责《“彩排”》的“偏激”,  相似文献   

5.
2005年第3期《江苏教育》B版登载了杨兆远、沙志强老师的文章--《好课, 怎一个"试上"了得》,笔者认真拜读了这篇文章,有两点疑问提出来和大家探讨。一、"彩排"=没认真备课? 杨兆远和沙志强老师在文中说:"那一次次的彩排,完全是因为没有深入、细致、充分地研究文本,研究学生,而彩排的目的只有一个:充分了解课堂的流程中会出现哪些情况,还可以融入哪些吸引评委、听课老师眼球的地方,从而达到完成课堂预设(即备课)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张立华 《江苏教育》2004,(12B):16-16
拜读了两位老师发表在《江苏教育》(9B)“争鸣”栏目中的章《好课拒绝“彩排”》,我也就“好课”生发出了一些思考,既是“争鸣”,就理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所以,我想说就说了。  相似文献   

7.
总是热切地盼望 《江苏教育》的 到来,刚拿到《江苏教育》 (2004.12B)就迫不及待地 阅读起来,待看到张立华 老师的《好课需要"多 磨"》时,内心竟有一种说 不清的感觉--我曾猜 测的果然没错。其实刚一 看到我的《好课拒绝"彩 排"》(以下简称《"彩 排"》)发表在《江苏教育》 (2004.9B)时,即想到会有 诸名同行会愤愤然指责  相似文献   

8.
江苏教育2005年第3期争鸣栏目刊登了《好课,怎一个“试上”了得!》一文。在作者看来好课不应多磨,磨课在课前,反对教者“试上”。读后颇受启发,也引起了一些思考。我们也反对“彩排”课、作假课,但对于教者“试上”,我的想法书录于后,仅作一孔之见——课堂,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好课,理应是教师和学校永恒的追求。关于好课标准的界定、表述尽可见  相似文献   

9.
范崇高 《现代语文》2006,(12):12-12
《孔雀东南飞》:"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高中《语文》教材注:"重纷纭:意思是'再找麻烦',也就是别再提迎娶的事.  相似文献   

10.
我在焦急地等待,等待一个时代的结束。这个时代,我把它叫做"中国的美国"。 听多了"中国的哈佛"中国的MIT"中国的比尔·盖茨"'中国的《纽约时报》"中国的马伯理诉麦迪  相似文献   

11.
嘻嘻姐姐发言: 在进入本期 的"读'来'读' 往"之前,我们先 来看一段有趣的 对话!未对末说: "你戴上大盖帽就了不起了?"末对未说: "削尖了脑袋也没见你爬上去。"代对伐说: "挎把大洋刀出来吓唬谁呢?"伐对代说: "裤腰带都丢了,还有脸出来逛?","说:"谁敢说我不是青蛙?"。"说:"镶上钻石,俺也是结婚戒指。"一对二说: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对《》说: "头发少才是智慧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北京晚报》曾经登载一首题为《"背多分"教学法——赠某些学校》的讽刺诗.诗里写道:"外国有个贝多芬,中国有个'背多分'——背书背得多,就能获高分!'大重点'套'小要点','ABC'连'甲乙丙'……背得口干舌燥,背得头昏昏……真知与实践,怎如背功灵?待等熬罢寒窗苦,几多'书厨'出校门……"(以下简称《'背多分'》)时隔不久,一家省级教育报载文《"背多分"教学法另一说》(以下简称《另一说》),对这首讽刺诗提出了批评意见.批评与反批评使"背多分"增加了知名度.在很多地区和学校,"背多分"成为一个嘲讽学校一些教育方式、方法的叫得响的"新概念"."背多分"虽属戏称,却提出了一个严肃  相似文献   

13.
读了《江苏教育》近期关于公开课"彩排"的一组争鸣文章,深受感触,有意犹未尽之感,也想狗尾续貂说几句。几篇文章所列情形,在本人有限的教学生涯中,也曾亲见亲历。确实,公开课的"彩排"历程就是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公开课的洗礼中,我们逐步走向了成熟。我们的课越上越好,我们驾驭课堂的能力越来越强,我们的课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不可否认,"彩排"在我们这些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的课"因为有你而精彩"。但是,曾几何时,我们感受到了公开课带来的  相似文献   

14.
以"青少年的视角,写青少年的心声,传递'我的声音'给日新月异的世界"为主旨、以提高广大青少年文学素养和新闻写作能力为内容的"育英奖"全国青少年新闻通讯作文大赛在中国青少年通讯社的具体策划下,联合《语文周报》及十余家媒体,日前在全国拉开了  相似文献   

15.
"忍"的诠释     
我算是白活到今天,都长这 么大了,还不明白什么叫"忍"。 作为学生的我,只好请教老师。 语文老师说:"对于聪明人 来说,'忍'可能是'忍辱负 重'。而对于一个胆怯的人,则 是'忍气吞声';到了一定限度, 他会'忍无可忍'。"  相似文献   

16.
李瑜芳 《教育与职业》2007,(27):128-130
文章根据"在职业教育中,教育主体的能力是在'知'与'行'不断转化中螺旋式提高的,职业院校的任务就是创造条件让教育主体'知'与'行'融会贯通"等"知行融通"的职业教育理论,阐述了"知行融通"型高职教材建设的原则,通过"十一五"高职规划教材《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的编写实例说明了建设"知行融通"型教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校长,从我做校长的实践看,要想当好一名校长,我认为应该着力去念通"'求'、'勤'、'修'、'悟'、'干'、'听'、'说'、'学'、'写'、'算'"十字经. "求",说的是办学思想有所追求.  相似文献   

18.
教学需要真实,也需要艺术,但教学艺术不是纯表演的艺术.如果执教者只是把"彩排"时预设的教案作为一种程式,像放幻灯片一样机械播放,缺乏应有的课堂应变和生成,这样的"彩排"应该坚决予以摒弃.如果把"彩排"当做研究,作为校本培训的载体、提升教师素养的平台、学校教学常规的管理手段,那么,通过"彩排",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代莹 《现代语文》2007,(11):113-114
《中国青年报》近期报道"'汉语盘点2006'字词征集活动日前宣布结果,经过近两个月的评选,得票最多的国内字是'炒'!"[1](第二版)可见,"炒"是时下颇为流行的一个字眼.  相似文献   

20.
一堂好课,少不了一个"情韵在胸,绕梁不散"的收尾。本期特级教师"结课"艺术赏析--《怎一个"情"字了得》,以三个"结课"片断呈现了"余情未了"的亮色,有较强的鉴赏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