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完《江苏教育》(2004.9B)"争鸣"栏目中的《好课拒绝"彩排"》一文后,颇有感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彩排"的耗时耗力深恶痛绝。如今,我想说的是"好课需要'彩排'"。  相似文献   

2.
张立华 《江苏教育》2004,(12B):16-16
拜读了两位老师发表在《江苏教育》(9B)“争鸣”栏目中的章《好课拒绝“彩排”》,我也就“好课”生发出了一些思考,既是“争鸣”,就理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所以,我想说就说了。  相似文献   

3.
2005年第3期《江苏教育》B版登载了杨兆远、沙志强老师的文章--《好课, 怎一个"试上"了得》,笔者认真拜读了这篇文章,有两点疑问提出来和大家探讨。一、"彩排"=没认真备课? 杨兆远和沙志强老师在文中说:"那一次次的彩排,完全是因为没有深入、细致、充分地研究文本,研究学生,而彩排的目的只有一个:充分了解课堂的流程中会出现哪些情况,还可以融入哪些吸引评委、听课老师眼球的地方,从而达到完成课堂预设(即备课)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江苏教育2005年第3期争鸣栏目刊登了《好课,怎一个“试上”了得!》一文。在作者看来好课不应多磨,磨课在课前,反对教者“试上”。读后颇受启发,也引起了一些思考。我们也反对“彩排”课、作假课,但对于教者“试上”,我的想法书录于后,仅作一孔之见——课堂,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好课,理应是教师和学校永恒的追求。关于好课标准的界定、表述尽可见  相似文献   

5.
<正>苏州推行教学"七认真"管理已经多年,其中"认真备课"列为"七认真"之首。认真备课的第一步就是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文本解读的正确与否,解读得透彻与否,是老师能否上好课的前提。说也奇怪,常被语文老师挂在嘴边的"文本解读"一词,《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都没有收录。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有收录:"通过分析来理解。"那我们语文老师如何理解"文本解读"呢?文本解读就是对文本的理解。文本理解的价值在  相似文献   

6.
徐燕 《江苏教育》2005,(2B):31-31
读完《江苏教育》(2004.9B)“争鸣”栏目中的《好课拒绝“彩排”》一后,颇有感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彩排”的耗时耗力深恶痛绝。如今,我想说的是“好课需要‘彩排’”。  相似文献   

7.
总是热切地盼望 《江苏教育》的 到来,刚拿到《江苏教育》 (2004.12B)就迫不及待地 阅读起来,待看到张立华 老师的《好课需要"多 磨"》时,内心竟有一种说 不清的感觉--我曾猜 测的果然没错。其实刚一 看到我的《好课拒绝"彩 排"》(以下简称《"彩 排"》)发表在《江苏教育》 (2004.9B)时,即想到会有 诸名同行会愤愤然指责  相似文献   

8.
徐建芸 《成才之路》2014,(26):43-43
正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我想也没有什么特定的标准,"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是好课,"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眼发光"也是好课,关键是学生有没有真正进入了课堂的佳境。如果你的课堂让学生心灵震撼、意犹未尽,这样的课堂就是一堂好课,就会给人以无穷的享受。《月光启蒙》教学案例。一、复习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9课《月光启蒙》。当你们轻轻地合上课本的时候,在你们的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  相似文献   

9.
在探索的道路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篇作品没有人表示失望和愤怒是非常乏味和寂寞的。如果每一篇作品都得到赞尝也是乏味的。我可以公开一个小小的秘密,《北京晚报》登的《我失望了》那封信是我转给他们的。晚报的同志约我写稿谈我己自的创作,我说我现在不想写谈自己创作的稿子,我推荐一封读者来信给你们,这封信谈得很诚恳,也很有代表性,你们愿意发就可以发。现在,我们还很缺乏争鸣精神,口头上说“争鸣”,实际上好象不能对哪一个被肯定的作家作品争鸣。  相似文献   

10.
<正>这些天在杂志上看王君老师的课例《纪念白求恩》,进行了一些思索,但"文字实录"这个东西总没有"视频"直观,就像"视频"没有"现场"真切一样。但"现场"已经没有可能了,看看视频吧。我们来看看王君老师济南版《纪念白求恩》课堂流程(全程60分42秒):她在博客中说:"现在我上所有的议论文,几乎在课堂整体结构上都采取《纪念白求恩》一样的模式:共鸣和争鸣。"第一部分:共鸣。主要有两个活动,一是学习《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记叙"的部分,理解毛泽东对白求恩的三句评价,这个部分用时16分17秒;  相似文献   

11.
备课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更有对学生的内心及文本交流时产生的思想及欲望的揣摩或预设。这种揣摩或预设是否准确、全面、深入,就显得很关键,也最不容易把握。备好课,课堂上才能胸有成竹、挥洒自如,继而上好课。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是很多教师关心而又希望了解的问题.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一个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决定了教学预设的必要性,而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则决定了教学的生成性.精心的"预设"和精彩的"生成"是理想课堂的两个重要维度,同时,也是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海子的诗中说:"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也有一间房子,虽然没有面朝大海,可也一样春暖花开。我这间房子叫书房,有书可读就是春暖花开。一张书桌一盏灯,一杯清茶一本书,正如《我的秘密书架》中所说:"躲进书房,把门一关,就像是刚从野地里回巢的田鼠,鬼鬼祟祟地舒服。"我的教育人生就在"边读书,边实践"这六个字中慢慢铺展开来。边读书,边实践,我结识了魏书生、王晓春等教育大家,我的小书架上多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相似文献   

14.
李建梅 《成才之路》2012,(22):23-23
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环节做精心预设,一切预设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说实话,长期以来,我认为上课就是执行教案所"预设"的过程。我的每一堂课,课前都精心预设好了。为了上好《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我的预设细到了哪个问题由谁来回答。带着我的预设,我信心满满地走进了课堂。预设导入音乐《雾里看花》一结束,我问学生:"我们在日常消费时需不需要一双慧眼,把商家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需要!""那我们怎样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因此,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学习和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课堂上学生学习是学生与教师、同伴"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在这一过程中,预设成功与动态生成是相互联系的.离开了预设,生成也就无从谈起,没有了生成,预设亦即变成教条.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比预设更有意义和价值.因为,精彩往往缘自生成!  相似文献   

16.
正想上一节好课,精心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没有充分的预设,就没有好课。尽管不同经验的教师,预设或简或繁,或略或详,或隐或显,但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必须从教学的方向、内容,到环节、形式都作一番设计,甚至对一些细节的安排,都有事先的考虑。然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包含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这就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倘若教师死守预设不能变通,就会出现要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教学前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只有经历与文本深入对话、对课堂反复预设、与文本融为一体的备课过程,才能形成卓越的教学能力,才能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黄平 《小学语文》2010,(9):39-40
每当我们上了一堂好课时,心里很舒畅,有一种由衷的幸福感。好课的境界是什么?好课是怎样炼成的?我执教的《珍珠鸟》从校赛到区赛到市赛到省赛,层层选拔,历时两个多月。亲历了与“珍珠鸟”从孵化、破壳到成熟、放飞的过程,我想说:好课的炼成需要付出艰辛与努力,也离不开专家的引领、集体的智慧。  相似文献   

19.
"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而我则认为":生成"总在"预设"后。学生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即"生成"需要"预设"来引导,"预设"是"生成"的前提条件。"预设"与"生成"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一个怪圈:老师不厌其烦,学生索然寡味;老师探幽发微。学生莫名其妙;老师谆谆教诲,学生唯唯喏喏……难怪有一位学生说:“我一个人在家里读《窦娥冤》时哭了,上课听老师讲《窦娥冤》时却睡着了。”究其根源,这是我们没有摆正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关系.让教学目的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