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园或小学的老师教孩子读书,常常是老师读一句,孩子跟着读一句。读的时候,双方都要发出能听到的声音,我们通常称之为“领读跟读”。这种读书方式每个人都经历过。有了孩子以后,妈妈们知道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承担着抚养和教育的双重职责,心底里也希望能尽量早地教孩子读书。 妈妈们过去跟着老师读书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2.
<正>领读就是教师领着学生朗读,即教师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这是指导低年级学生读正确、读流利最常用、最直接的方法。领读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老师直接培养和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领读可以减少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压力,降低读书的难度,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读书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识字不多,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读书时,语气、语速、词与词的连接、重读、轻诵都是  相似文献   

3.
一、范读可防唱读唱读是学生在朗读中比较常见的毛病。学生在齐读中为了读得整齐,互相照应,容易形成整齐划一的拖腔。根据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我们可加强范读,帮学生找到感觉,掌握方法。在教学中常用的范读形式有以下几种:1.领读。领读者读一句,其他学生跟着读一句,读全文一般优秀生领读多一点。重点的段落或难读的地方教师亲自领读。领读示范性强,便于学生模仿。但也容易使部分学生养成惰性,自己不用心看书,完全凭条件反射跟着读,读的是什么根本不知道,所以在领读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如,让学生给领读者纠错,谁能比领读者读得更…  相似文献   

4.
一、课堂上大声朗读课堂是学习语言的主要场所。同学们听录音跟读时,细心模仿,力求与磁带读音相一致。当老师领读对话和课文时,也应大声跟着读,并要注意单词重音、连续、语调等语音现象。课堂上老师要求扮演对话,应积极参与,大胆开口,不要怕出现错误或被别人笑话,这是练习自己口语交际能力的大好机会。  相似文献   

5.
按照妈妈给弟弟安排的学习计划,今天睡觉前应该是古诗诵读。刚吃过晚饭,弟弟就赶忙把《唐诗三百首》拿出来让妈妈教。今天学的唐诗是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妈妈读一句,弟弟跟着读一句,当读到“青山郭外斜(xiá)”时,我听着怎么感觉不对劲哪!我好像记得我们学的时候,老师们教的是“青山郭外斜(xié)”  相似文献   

6.
山村的孩子     
这是一群生活在江西一个偏僻山村的孩子,印象最深的是他们上课的场景。破旧昏暗的教室里,老师正在教孩子们看图说英文。图片上一只红彤彤的苹果,老师教读“apple”,孩子们跟着念。突然有个孩子说,去年过年的时候妈妈给我买过“apple”,是“red apple”,顿时其他孩子都笑成一团,  相似文献   

7.
人人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确,在妈妈这位老师的门下当弟子,还真让我受益匪浅呢!在妈妈的影响下,我热爱唱歌。妈妈怀着我的时候,正在当幼儿园的老师。妈妈信奉胎教,于是就听了许许多多的歌,同时又教小朋友唱歌、弹琴。可能我现在唱歌不错,跟那有很大关系吧!妈妈嗓子不太好,可是仍爱唱歌,不时地哼哼上一两句。我天生节奏感很强,妈妈给我买了一套  相似文献   

8.
教师向来是一个很受人们尊重的职业,就连我们老师自己也觉得很光荣,但是当你听到别人说某某老师是个“骗子”,特别是从孩子嘴里说出来时,这个老师就要考虑了,孩子何出此言?上星期,我就碰到了这样一件事。毛毛小朋友是这个周刚来我们班的孩子,对班里的老师和环境还不是很熟悉,所以每天早晨来的时候总是哭着喊着要找妈妈,当我们从家长手中接过孩子时,家长也只能简单说几句话之后就走,怕孩子再继续“缠”着。之后,我耐心地陪着孩子,孩子提的要求我也尽量满足,而她每次都要提的一条就是“给我妈妈打电话,让妈妈来接我。”我也赶快答应,并且拿出…  相似文献   

9.
刘姝池 《辅导员》2014,(9):40-40
当语文老师说起妈妈怎样爱自己的孩子时,我觉得我的妈妈一条也不符合。碰到我喜欢吃的东西,她总和我抢着吃;我自己能做的事情,她坚决不插手;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她就让我自己梳头、叠被子……每当别的孩子撒娇地让妈妈做这做那,我心里一阵阵羡慕,妈妈从来不这样。我不禁怀疑,妈妈真的爱我吗?可有一件事改变了我对妈妈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正>邻家有一个四岁多的小男孩,妈妈为了教他学习,买了一幅《幼儿学拼音挂图》挂在墙上,每日饭后,教他读拼音。为了检验学得怎么样,妈妈常用小棒指着拼音让小男孩儿认。一日饭后,妈妈为了激发小男孩儿的学习兴趣,在教了他两遍拼音后,让他教自己读。小男孩便煞有介事地坐在挂图前的凳子上,领着妈妈读。突然,小男孩停下来,指着三个拼音让妈妈读。等妈妈读完这三个拼音,他又接着领读。读完之后,小男孩兴高采烈地告诉妈妈:"刚才我教你读时,那三个拼音我想不起来怎么读,就让你读了。我聪明吧?"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交际的主要手段,现行英语新教材也正是以“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为目的来编写的。要想提高自身的英语交际能力,必须从下面三方面入手一天声朗读模仿对于初学者来说十分重要。同学们听录音跟读时应把声音放出来,细心模仿,力求与磁带读音相差无几。当老师领读对话和课文时,也应大声跟着读,并要注意单词重音、连读、语调等语音现象。课堂上老师要求扮演对话,应积极参预,大胆开口,不要怕出现错误或被别人笑话,这是练习自己口语交际能力的大好机会。  相似文献   

12.
<正>前段时间邀请石皇冠老师到林西县上了节听读示范课,他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大胆尝试:一是让刚上学3个月的一年级学生,听读了非课文版的《小蝌蚪找妈妈》,该文长达1170字;二是文本呈现为纯文字,取消了课本配连环画或插图形式;三是用小竖线标出了句中的语义停顿;四是采用听读、跟读、学读的方式,教学生读正确,读流利。在培训中,石老师强调:"我们的目标是教会学生朗读,至于小蝌蚪最后有没有找  相似文献   

13.
1.从读者分,读可分为范读、自读和共读。 范读就是示范朗读,又分为教师范读和音带范读。 自读就是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布置,自己阅读。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和关键所在。它又可分为个人读、齐读、领读、带读、分角色读等小类别。个人读还可分为自由读和指名读。齐读,指学生一齐朗读。领读,就是我们常说的教读,一般在低年级中运用较多。带读,与领读有相似之处,不过,带读一般在领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一般用在角色和对话较多的文章中。  相似文献   

14.
这次回老家,遇到一个姓包的农民,他的大女儿考上了成都一所外国语大学,儿子考上了北京一所理工大学。我立刻就对这位黑黑瘦瘦但却显得很精神的农民充满了敬意,问他:你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好办法呢?”他笑一笑说:我的办法跟别人不一样,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他说:小时候家里穷得供不起我读书,要指望我教孩子,那只能是笑话,但如果我不管他们,由着他们瞎混,又不甘心。后来想了个办法,等他们上学读书的时候,我就开始跟着他们一起学。他们每天从学校回来,我都让他们把老师讲的跟我讲一遍,然后他们在那里做作业,我也在旁边做作业,我弄不…  相似文献   

15.
刘秋娣 《辅导员》2014,(10):97-97
有幸参加"黄河之声"全国小学语文观摩会,聆听了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谈礼貌》一课。听后感触颇深。这不正是我苦苦追寻地语文课堂吗?课堂上让学生读书,写作。把课堂还给学生,摒弃教师繁琐的对课文的分析,无休止地问。让学生课堂上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写作。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说简单点两个字‘读'和‘写'说复杂点四个字‘多读'和‘多写'。"已过古稀之年的于老师,在课堂上蹲下身来教学生一笔一画写字,一句一句领读课文,让学生在课堂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没有对课文进行分析,更没有说教,可是在表演和写作环节,学生却表演得淋漓尽致,写得有声有色,这难道不是读书的收获吗?  相似文献   

16.
一、早读内容———自己定常常可以看到低年级的早读内容采取的是领读和齐读的方法。一篇短小的课文一遍遍地反复读,结果朗读的声音越来越轻,东张西望的学生越来越多。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早读内容,效果就大不相同。学生可读课文,可读自己摘抄的好词好句,也可读课外补充阅读书;有自己一个人读的,也有几人一起读的。在无拘无束的朗读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从而提高了读写能力。二、小老师———自己当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在今天具有更积极的意义,特别是对一些理解难度不大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和查找资料能得到答案的,大…  相似文献   

17.
正有幸参加"黄河之声"全国小学语文观摩会,聆听了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谈礼貌》一课。听后感触颇深。这不正是我苦苦追寻地语文课堂吗?课堂上让学生读书,写作。把课堂还给学生,摒弃教师繁琐的对课文的分析,无休止地问。让学生课堂上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写作。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说简单点两个字‘读'和‘写'说复杂点四个字‘多读'和‘多写'。"已过古稀之年的于老师,在课堂上蹲下身来教学生一笔一画写字,一句一句领读课文,让学生在课堂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没有对课文进行分析,更没有说教,可是在表演和写作环节,学生却表演得淋漓尽致,写得有声有色,这难道不是读书的收获吗?  相似文献   

18.
带女儿到离家较近的一所小学报名读书,报名的很多,只好排队等候。听说以前孩子读一年级必须进行文化测试,但现在小孩只需要回答几个简单的问题就行了。轮到我前面的那个孩子报名了,孩子的母亲把户口本递给老师,老师翻看了一下,就问孩子:“你几岁了?”孩子回答:“6岁。”老师接着问:“你妈妈是干什么的?”孩子想了想说:“妈妈是打牌的。”周围的父母们都大笑起来,但老师没笑,她见怪不怪地自语道:“类似的答案还不少呢!”替女儿报名后,回到家,想起“妈妈是打牌的”这句话,真让人觉得悲哀。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  相似文献   

19.
任蕾 《中华家教》2014,(Z1):44-45
孩子上学,能遇上自己喜欢并适应的老师,是非常幸运的事。但是如果孩子不太适应老师的教育方式,又该如何处理呢?记得笑笑入学之初,邻居听说孩子被分到赵老师班里,他们伸出大姆指说:"笑笑真有福气!赵老师教得棒着呢!当初她被调走时候,家长们都不愿意呢!"邻居家的孩子就跟着赵老师上过学,我们全家也为此深感幸运。可是开学不久,笑笑的笑容就越来越少了,甚至有两次哭着也不去上学。我知道,她没上过学前班,家里  相似文献   

20.
孩子幼小的时候对妈妈是极其依恋的。比如,哭闹中的婴儿,只要在妈妈的怀里,就能很快安静下来;而当母亲不在的时候,拿一件妈妈穿过的衣服包裹孩子,孩子也会平稳得多。这一切都是因为孩子闻到了"妈妈的味道"。可是,当孩子进入童年期,其至长大成人后,他们记忆中"妈妈的味道"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