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教案的发源,目前学术界大致有四种观点:1.侵略说;2.中西文化冲突说;3.三重危机说;4.多种因素说。笔者以为,笼统地将晚清近两千起教案发生的原因归结为列强侵略或两种异质文化之间的冲突等都未免失之简单,应作具体分析。在晚清直隶,引发教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由传教士查还旧址、租买房产以及民教互争公产地亩引发的地产之争;摊派各种庙会和修庙钱文引发纷争;细故口角争殴;教堂或传教士、教民遭劫窃引发;反教谣言、揭贴引发;民教双方由相互猜疑进而捏情上控引发教案等。  相似文献   

2.
如何理解大学与学校伙伴关系,学界存在两种路径:一是组织实体,二是跨界安排.前者将伙伴关系视作独立的组织实体,强调不同成员的共同身份与价值观、活动/组织边界、伙伴关系中的行政与管理元素;后者则将伙伴关系视作组织、共同体或活动系统之间进行互动、建立联结的跨界安排.借用活动系统理论,应综合两种路径来理解伙伴关系:伙伴关系的参与者应被视作来自不同活动系统的主体;借由不同参与主体各自的边界实践与跨界活动,伙伴关系演化为“新创的”活动系统;而为了探寻并理解伙伴关系的逻辑起点及内部互动过程,必须重新回到参与主体各自所属的活动系统,如此反复.  相似文献   

3.
京剧的源流京剧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也被西方人称为“北京歌剧”或“东方歌剧”。京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源头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特别是18世纪流行于中国南方的地方戏组织“徽班”。1790年,第一个徽班进入北京,参加皇帝的生日演出。随后又有不少徽班陆续到北京演出。徽班本来流动性强,善于吸收其它剧种的剧目和表演方法,北京聚集了众多地方剧种,这使得徽班在艺术上得到迅速提高。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数十年的融汇,京剧才算形成,并成为中国最大戏曲剧种。京剧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广泛,…  相似文献   

4.
晚清时期是中国社会由封建走向现代的转型时期,此时的文人大致有激进的、保守的和折衷的三种文化心态;而这三种文化心态又往往以互相渗透的形式体现在晚清文人的文化心态中,决定了晚清文学的面貌。翻译文学是这个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殊文学现象,而其中尤以林译小说最具代表性,林纾的翻译活动同时表现了晚清文人在变革和保守之间游弋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戏曲300多个剧种中,最为鲜艳夺目的要数京剧,它被奉为“国剧”,被列为“国粹”. 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安徽的微剧和湖北汉调的戏班纷纷进京演出.京剧就是在这两种地方戏曲的基础上,吸收昆曲和北方梆子戏的曲调,结合北京的语言特点而逐渐形成的,并于光绪年间臻于成熟.从清末到20世纪60年代初,京剧一直是中国最繁荣、最流行的剧种.  相似文献   

6.
京剧脸谱     
<正>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位居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被视为中国国粹。京剧脸谱是京剧表演时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有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源自假面具。脸谱的主要特点有三:一是美与丑矛盾统一,二是与角色性格关系密切,三是图案程式化。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生"与"旦"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叫做"俊扮""素  相似文献   

7.
正巧借多种冲突是提升互动品质的重要途径。这里的冲突是指发生在同一教学时空中两个或两个以上言语主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互相对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言语主体因为冲突,引发激烈的言语交锋,使参与表达的意识更强烈,思维更迅捷,从而提升互动的深度、广度和效度。一、巧借认知冲突,提升互动深度人的认知结构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当新旧认知产生冲突时,曾经的平衡就会随之被打破,继而产生强烈的认知驱动。在这种认知驱动下,认知主体必然会诉诸思考与表达,力图达成一种  相似文献   

8.
京剧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精华,它被外国戏剧界推崇为“第一流的舞台艺术”,也是“最难得的一种写意派艺术”,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然而,今天中国的青少年,了解京剧常识的却极少极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值得庆幸的是,有识之士已开始关注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在初中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中选入了近代京剧名作《打渔杀家》的片段,让青年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一些京剧的基本知识。为了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加深印象,下面对京剧和《打渔杀家》的情况作一个既简略而又系统的介绍。京剧是我国的一种以“西皮”和“二黄”两种曲调为主调的剧种。它…  相似文献   

9.
晚清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说类型不断涌现。这组笔谈的三篇文章 ,分别对晚清的狭邪小说、政治小说和写情小说做了研究。《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从社会与情爱两个角度 ,论述晚清狭邪小说的内蕴 ,认为前者表现为揭露社会弊端与暴露官场科场腐败 ,展现名妓名优的悲惨命运与肯定其人生追求 ,描绘近代都市生活现状与外来文明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后者通过对名士名妓间生死相依的爱情、若即若离的交往和偏离正途的狎情描写 ,凸现人性的复杂。《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一方面注重梳理政治小说在英国的产生、在日本的盛行以及于晚清社会转型中在中国得到倡导的历史过程 ,另一方面论述政治小说不仅体现在小说创作中 ,而且体现在作家批评家对中外作家和中外作品的政治解读 ,论述了晚清小说创作的泛政治化倾向和知识分子看问题的政治化的思维方式。《晚清写情小说的主题模式与叙事特征》侧重于在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 ,研究写情小说的“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 ,并论述了受域外小说的影响 ,晚清写情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近代“新变”。  相似文献   

10.
晚清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说类型不断涌现。这组笔谈的三篇文章 ,分别对晚清的狭邪小说、政治小说和写情小说做了研究。《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从社会与情爱两个角度 ,论述晚清狭邪小说的内蕴 ,认为前者表现为揭露社会弊端与暴露官场科场腐败 ,展现名妓名优的悲惨命运与肯定其人生追求 ,描绘近代都市生活现状与外来文明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后者通过对名士名妓间生死相依的爱情、若即若离的交往和偏离正途的狎情描写 ,凸现人性的复杂。《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一方面注重梳理政治小说在英国的产生、在日本的盛行以及于晚清社会转型中在中国得到倡导的历史过程 ,另一方面论述政治小说不仅体现在小说创作中 ,而且体现在作家批评家对中外作家和中外作品的政治解读 ,论述了晚清小说创作的泛政治化倾向和知识分子看问题的政治化的思维方式。《晚清写情小说的主题模式与叙事特征》侧重于在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 ,研究写情小说的“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 ,并论述了受域外小说的影响 ,晚清写情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近代“新变”。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晚清女权运动从属于民族解放运动,以民族解放为目的提出女权要求,是晚清女权思想的主流。作为晚清女权运动喉舌的妇女报刊,其女权思想大致逃不出这一范围。但是,不同的妇女报刊,由于创办人和撰稿人的不同情况,在女权问题与民主解放的纠结中,呈现较大分歧和差异,显示了晚清女权思想的复杂性。以《女子世界》、《中国新女届杂志》和《天义报》为中心,便可以一窥晚清时期妇女报刊女权思想的三种倾向:激进民族主义、温和主义、女权本位的无政府主义女权思想。  相似文献   

12.
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说类型不断涌现。这组笔谈的三篇文章 ,分别对晚清的狭邪小说、政治小说和写情小说做了研究。《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从社会与情爱两个角度 ,论述晚清狭邪小说的内蕴 ,认为前者表现为揭露社会弊端与暴露官场科场腐败 ,展现名妓名优的悲惨命运与肯定其人生追求 ,描绘近代都市生活现状与外来文明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后者通过对名士名妓间生死相依的爱情、若即若离的交往和偏离正途的狎情描写 ,凸现人性的复杂。《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一方面注重梳理政治小说在英国的产生、在日本的盛行以及于晚清社会转型中在中国得到倡导的历史过程 ,另一方面论述政治小说不仅体现在小说创作中 ,而且体现在作家批评家对中外作家和中外作品的政治解读 ,论述了晚清小说创作的泛政治化倾向和知识分子看问题的政治化的思维方式。《晚清写情小说的主题模式与叙事特征》侧重于在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 ,研究写情小说的“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 ,并论述了受域外小说的影响 ,晚清写情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近代“新变”。  相似文献   

13.
韩金霞 《山东教育》2002,(15):24-25
同伴互动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幼儿之间的互动。国内外众多的研究表明,同伴互动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班际活动为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幼儿提供了广泛的交往空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发现同伴互动是影响班际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而且发现在班际活动中展现出的同伴互动,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深层次的意义。为了了解班际活动中幼儿同伴互动的特征,在每次班际活动中,我运用两种方法记录同伴互动的案例:一种是个案跟踪记录法,即选取两名幼儿跟踪记录了他们在每次活动中与同伴互动的情况;另一种方法是轶事记录法,即在…  相似文献   

14.
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不可或缺的一个门类。在我国种类繁多的戏曲音乐中,板腔体戏曲音乐的皮黄腔系是我们最熟悉和常见的。被誉为我国"国粹"的京剧则是皮黄腔系的代表性剧种之一。皮黄腔,即西皮与二黄两种声腔的统称。京剧传统戏《四郎探母》是一出具代表性的京剧西皮戏。本文将从唱腔运用角度,对《四郎探母》第一场《坐宫》的京剧音乐作具体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晚清作家苏曼殊的作品凝聚了中国文学转型时期的诸多新变。苏曼殊诗歌的意象周演与典故穿插总是伴随着口语言谈的话语标识,与"散文性"的语法结构结合互动,使其成为检视、反思中国诗歌古今演变的代表者。文章在语言符号学的视域下,从表意系统、修辞机制与话语实践的维度考察"诗"之为"诗"的特性,借由苏曼殊的诗歌创作反思中国诗歌的古今演变,进而探索一种语言学与诗学的汇通。  相似文献   

16.
据史料记载,全国原先曾有过地方剧种(包括初级形态的说唱艺术)上千种,到1985年时,能查实并一直在演出、或有史料记载的地方剧种为333个(京剧、昆曲不计在内)。应当说,这是中华民族很大的一笔文化财富。但令人焦心的是,这333个地方剧种中,目前比较知名或经常演出的,已不满50个,大部分剧种都面临失传、消亡的危险。这里笔者要介绍的是在文化遗产构成中作为"软文化"存在的民间地方戏曲之一的——通剧。  相似文献   

17.
晚清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描述过文人学者在探求知识、钻研治学的过程中 ,所应逐步达到的三种不同层次的思想境界 :一是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借这两句词来描述一个人经过一个不知所措 ,又无可奈何、寂寞孤独的阶段之后 ,心中豁然开朗 ,从而最终确定了自己的远大志向和具体奋斗目标。二是 :“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借这两句词来描述一个人为实现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锲而不舍、殚精竭虑、孜孜以求的奋斗和拼搏。三是 :“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借这两句词来描述…  相似文献   

18.
乾嘉学术是清代学术的主体和根基.晚清学术,无论理学、今文学、诸子学,或凡一切学术,其理论根基与治学方法,或立足于考据学的成果,或体现着考据学的精韵.并且,随着晚清国势的危殆,现实的经世诉求必然要对学术思想和形式产生一定的影响.经世思想,目的是要把学问和现实连为一体,仍然是传统的"知行"问题,但是知和行之间的桥梁是义理.义理对"知"具有概括提炼作用,对"行"具有指导引领作用,所以义理在晚清学术中的诉求不断加强.各种学术种类概莫能外,都体现着一种经世的义理性冲动.实际上.晚清不曾存在一种超然独立的学术类型,各种学术之间互相渗透和影响,在对立中求共鸣,在求同中又存异.构成了晚清学术的一大特色.以义理和考据的关系作为理论基础,对晚清学术多元化背后的一致趋势一考据精神与方法的普及和经世精神所推动的义理诉求的加强进行分析,同时立足于乾嘉学术的根基之上,以晚清的汉宋调和趋势为中心,梳理晚清理学、考据学等在义理阐发上的各自旨趣,阐明各种思想殊途同归的最终理想,都为求经世而致用.  相似文献   

19.
一、借图示信息表示物质以及分子的构成例1 (山西省中考题)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评析由化合物的概念可知,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种分子,且该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  相似文献   

20.
京剧作为戏曲艺术中的一部分,其发展具有长远的历史。京剧是融合了汉剧、昆曲、梆子等多样剧种而形成的一个新剧种。在京剧表演中,旦角的身段与韵律是表演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虽然是属于外部技法范畴,但是所谓的"肢体语言"也是故事表演中艺术内涵的体现之一,文中介绍了我国民族文化中京剧旦角行当身段表演的特点,进而分析了京剧旦角身段的美感与韵律,更好地使人们认识到旦角身段的美与韵对京剧表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