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对比了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个版本的英文《红楼梦》译本,从中选取了几句包含成语和俗语的翻译做了对比和分析,比较了各自的优势和缺点,为以后的中国文学出海提供了方法上的参考。通过翻译效果的对比,可以看出对这种文化内涵丰富的词汇,要结合西方人的文化背景,进行意译处理而不应该直译,否则会影响目标读者的理解以及作品的文学效果。由于杨宪益版本的直译处理较多,因此在西方世界,更加广为流传的是霍克斯版本的《红楼梦》。  相似文献   

2.
预设是一种常见而又复杂的语言现象。从《红楼梦》中对王熙凤外貌和语言描写的翻译可以看出,在对有语用预设含义句子的翻译中,直译、直译加注和意译都是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习语作为语言的精华能折射出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共性、相似性与个性.习语的翻译既是语言的翻译,又是文化的翻译.文章首先诠释习语,指出习语翻译研究现状,并比较主要翻译策略.接着,作者结合丰富的实例,论证英语习语的主要翻译方法--直译法、意译法和直译加意译法;其中,直译法和意译法又分别细分为三种翻译策略予以详悉探究.最后,作者提出以直译法为主、其他译法为辅的主张,强调直译法的适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本篇论文就中国特殊的语言现象歇后语的翻译做了一些浅显的总结。主要从歇后语的意思着手来讨论怎么翻译,翻译用何种方式要取决于歇后语的意思和本身的特点。介绍了主要的几种歇后语的常见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法(直译加注法),意译法。还介绍了对具有浓厚中国色彩的歇后语的翻译方法。本文列举了很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歇后语翻译的实例和生活中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典型例子而且对这些例子的用法做了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交流的工具。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形式 ,那么它也就有其特殊的文化。由于存在文化差异 ,文化交流便显得重要而且必要。而翻译是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在对包含文化意义的词汇的翻译中 ,译者应采用灵活的翻译处理方法 ,尽可能保证译文在译入语语境中完成其预期功能。本文主要从四种方法 (直译法、直译加补充信息法、意译法、套用译法 )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1984年,英译本《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问世,译者杨宪益、戴乃迭采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式对原作涉及的大量熟语进行了再塑造。首先介绍了熟语的定义、分类及常见的熟语翻译方法,然后以英译本《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惯用语、俗语翻译为例,探讨了该译本中熟语翻译的得失。  相似文献   

7.
从符号学出发以萧红的散文《永远的憧憬与追求》及其两种英译文为例,研究翻译中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通过对语言符号的所指和能指的分析,及对两个版本的译文的分析,认为翻译实践中直译和意译方法的运用是由语言的符号关系决定的。当原语和译语的符号关系相同或相似时,这时可运用直译方法进行翻译;反之则要采用意译法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英电影名互译两个方面出发,通过大量的实例,对中英电影名的翻译进行了探讨,总结了音译法、直译法、音译和直译结合、意译法、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及重命名这六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总体上来说,《红楼梦》的两种译本,扬宪益夫妇的译本更多采取直译,而霍克斯的译本更多采取意译,无论直译还是意译,绝对没有孰优孰劣之分,能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就行。本论文试着探讨比较扬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译本中涉及文化翻译时各自所采用的不同策略,希望为汉英翻译的研究提供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英语习语在英译汉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包括成语、谚语、俚语、俗语、歇后语等.英语习语的翻译有三种方法:直译法、套用法、意译法。  相似文献   

11.
汉语习语具有典型的文化特征,其形象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翻译的成功与否。(《红楼梦》杨译本的习语翻译从跨文化角度出发,采取了保留形象直译、移植形象意译等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译界早有“直译”和“意译”之说,因为它们没有清晰的定义,“五四”以来,译界对它们一直争论不休而导致至今依然没有公认的定义.英文中相当于中国“直译”的literaltranslation和word-for-word translation以及相当于“意译”的liberal translation和free translation翻译方法以词语意义为基础,而中国的“直译”和“意译”翻译方法与它们截然不同,以词语形式为基础.中国翻译理论界应该摆脱“直译”以形式为重、重“形似”,“意译”以意义为重、重“神似”的惯性思维.“直译”和“意译”应重新定义.翻译方法由“直译”和“意译”变成“直译”、“意译”和“直译加意译”.  相似文献   

13.
由于其本质上的不同,直译和意译这两种策略运用在翻译中会带来不同的表达效果。在诗歌翻译中,对于直译和意译的取舍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原诗意象、思想和感情的传达。以《为女民兵题照》一诗的两个英译本为例,简要评析译诗中直译和意译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英语中包含的比喻和形象非常丰富,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翻译时就应当尽量保持这些比喻、形象,忠实地传达原语的丰富联想、修辞效果及其民族特色,又要易被读者所接受.其翻译方法主要有四种:(1)直译法;(2)意译法;(3)直译加注法:(4)代换法.  相似文献   

15.
做好翻译不容易,特别是直译还是意译的争论由来已久。通过翻译美国著名女作家萨拉.奥恩.朱厄特的作品《尖枞树之乡》中的一章,并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直译与意译两者需要互补,能直译的时候就直译,不能就意译。另外,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一些翻译技巧和策略非常重要,译者必须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技巧和策略才能更准确地做好翻译,同时,译者对作品的充分理解在翻译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中国元素的定义和内涵入手,理论结合实践,探讨了中国元素在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抽象化和具体化体现,并通过具体分析直译法、意译法等翻译方法,详细论述中国元素在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旨在充实翻译方面的相关理论依据,从而使中国元素在跨文化交流翻译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李子英 《海外英语》2014,(10):158-159
直译和意义是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自古有之。然而自五四以来,人们围绕着这两种译法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近年来,翻译界越来越倾向于直译。所以很多初学者就受到了这些言论的影响,会在翻译过程中有意识的使用直译的翻译方法。然而,在非文学翻译过程中还好,中英文基本有相对应的说法,可在抒情性的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笔者就遇到了麻烦。该文通过分析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方法的不同和文学翻译的特点,来阐明意译是文学翻译中不可或缺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翻译方法上,翻译界一直存在着"直译"与"意译"之争。直到今日,理论界还各执一词。本文简要回顾了贯穿翻译史的直译意译之争,探讨了直译意译之争的根源,并力图超越直译意译之争,转向动态对等论。  相似文献   

19.
英语谚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英语谚语的翻译,首先要了解其文化内涵,任何一种语言中的谚语都带有强烈的文 化特征和浓厚的民族持色。其翻译方法主要有四种:直译法、意译法、套译法、直译兼 意译。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诗歌英译历史由来已久,关于中国诗歌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是应该直译还是意译这一问题的争论至今还没有定论。作者认为,中国诗歌直译或意译是就翻译方法而提出的争论,对诗歌翻译本身有着重大的影响。本篇论文主要探讨直译和意译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及如何使直译和意译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诗歌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