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杨兵 《沧州师专学报》2009,25(3):46-46,50
从指导思想、封建制度、私铸泛滥和货币规律等方面说明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近代晚清私铸泛滥的程度是历史罕见的,有许多原因导致了私铸问题的严重.其中晚清政府的货币政策和禁私政策就有一些不当之处有利于私铸的流行,如持续性的减卯,铸币标准的不统一,禁私重心的失误.  相似文献   

3.
“私从”是汉代社会中数量不菲的一种群体身份称谓。结合汉简资料记载,“私从”是征戍吏士等私人所雇佣的随从,其身份既不等同于“私客”,也异于标志身份特征的“葆”,来源构成颇为复杂。汉政府采取以吏系人、统一配给口粮及专门的出入关登记汇报制度,既实现了对私从的有效管理,也发挥了其在征伐屯戍等活动中的功用。  相似文献   

4.
晚清私铸与政治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铸的泛滥是与政治腐败相互影响的。私铸现象的严重,这与官钱铸局的腐败,地方政府的腐败有莫大的关联。晚清更是如此,政治上的腐败因素一直对私铸的泛滥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局私"的普遍化、官铜的流失、胥吏的包庇、官查不严等等。  相似文献   

5.
刘邦建立汉政权后,针对"秦钱重难用"的问题进行货币改革,对秦半两减重,所铸行的是小半两钱而不是"荚钱".尽管当时已有榆荚大小的钱,但数量并不多."荚钱"的大量泛滥是刘邦以后的事情.刘邦进行货币改革,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废除秦朝已经过时、不合实际的货币制度,使当时社会中实际通行的"小半两钱"成为合乎法律的货币.同时改革废除了秦代中央集权的铸币政策,实行"令民铸钱",由民间自由铸造货币的措施,对争取民众支持、聚集力量,夺取楚汉战争的胜利是有意义的.另外,这次货币改革,对汉初社会经济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汉代前期货币制度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汉代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扩张和社会的动荡不安,私兵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豪强地主利用宗法、人身依附关系将宾客、宗人、依附农民等组织成私兵,并利用私兵对抗官府,逃避租税,参与军阀混战。它与封建国家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私兵又是封建统治秩序的重要维持者。  相似文献   

7.
秦统一全国以前,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极为混乱。各国自铸货币,形状大小、重量皆不相同,计算单位也不一致,特别是价值不同,换算起来非常困难。在这样的状态下,货币的统一就成为社会进步的需要。此时的秦半两已经从它的制作与携带的便利赢得了人民的青睐。战国时期的货币...  相似文献   

8.
盗铸活动的猖獗是南北朝时期货币制度混乱的重要表现之一,这一方面与当时社会长期动荡不安,政府频繁改铸货币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封建统治者推行减重货币和虚价大钱,以此来搜刮民财有关。而所有这些都给了盗铸者以可乘之机,他们在巨大利润的驱动下,疯狂地盗铸货币,严重地破坏了当时社会正常的货币流通秩序与经济秩序,给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并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南北朝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动荡。  相似文献   

9.
私票是指各种经营性或行政部门发行的小区域流通货币,多在县或县以下的乡村流通。从晚清到抗战时期。私票一直是邢台地区重要的流通工具,各县均有私票的发行和流通。私票一方面解决了货币供应紧张、市面找零困难的问题,适应了邢台近代经济增长的需要。但另一方面也妨碍了货币金融市场的统一,扰乱了金融,严重影响了邢台近代经济的发展。因此,历届政府都对私票严加取缔。  相似文献   

10.
试述秦半两     
在钱币文化的百花园里,秦半两可谓园中奇葩,分外妖娆,惹人注目。它的出现,在中国货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终成为汉代及后世铜钱的滥觞”;①从此以后,方孔圆钱的货币形式被固定和延用下来,贯串了中国封建社会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关于其钱的始铸起源和鉴别...  相似文献   

11.
在改变秦朝禁私学的基础上,汉政府对私学采取了鼓励和宽容的政策。由此私学得到恢复和发展,其内涵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汉代私学作为官学教育的重要补充,不但填补了官学教育的空白,完善了教育体系,而且对调节现代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安市长安区西北政法学院西汉张汤墓发掘简报》和《赤仄五铢钱的新验证——从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考古发掘谈起》两篇文章公布资料和论证有一些自相矛盾之处,如墓葬方向、甬道的概念、年代论证、论据与结论无因果关系等。该墓出土的五铢钱应是武帝时期的三官五铢,而不是所谓的郡国五铢和赤仄五铢钱,这就从时代上排除了该墓主为武帝时期的御史张汤的可能性。再从墓葬年代、墓葬出土铜印章等探讨该墓主不是武帝时期的御史张汤,两者只是同名同姓而已。文末探讨了赤仄五铢钱的相关问题,如其铸造年代、御史大夫张汤是否参与赤仄五铢的铸造,是否为专用钱以及所谓的新标准问题等。  相似文献   

13.
汉朝江苏地区的古代教育活动大致有四种形式,其中诸侯王国的贵族教育最受国家重视,地方政府的官学教育却并不发达,江苏士人赴京求学活动一直没有间断,而地方私家教育从西汉到东汉逐渐由北向南普及,为三国时期大批江苏杰出人才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曹操"挟天子"只可让少数诸侯服从其令归顺朝廷,却难以命令多数诸侯。主要原因有六:汉朝天子的合法性权威丧失殆尽;皇朝更代的五行学说让天下人从心理上感受到汉朝即将灭亡;曹操汉相身份受到天下人的质疑;天下诸侯都拥有私人军队,都在积极建立自己的霸业;社会志士多在寻找新的主人建功立业而非拥汉;次等君臣关系的固化形成了新的利益共同体。曹操"挟天子"也产生了集团内部拥汉派反对他代汉的严重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汉代私有土地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经济手段,即土地买卖;二是通过政治权力、政治手段实现的,后者是汉代封建地主阶级得到土地的主要手段。汉代土地所有权常随着政治权力的运动而发生转移;土地可以作为商品买卖,但受到种种限制;且常常存在着超经济强制。  相似文献   

16.
汉魏六朝女诗人们在诗歌中多抒写对爱情婚姻及个人命运的关注,诗歌题材具有明显的私人性和封闭性的倾向,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女诗人们当时的生存环境所决定的。另外,汉魏六朝女性诗歌在题材上与其前世及后世女性诗歌也有着很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汉语造词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汉语造词法的研究发展做了简要概括,交代了造词法名称的来源,对造词法和构词法的关系分为三种情况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造词法体系,最后对造词法的新发展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秦汉时期的“诸生”是习儒而未仕者的泛称 ,包括经师的门徒、弟子和官学的郡国生徒、太学生、鸿都学士等。诸生是秦汉时期参预政治的基本群众。在秦和西汉初 ,诸生不仅是博士和经师学术上的继承人 ,而且是他们政治上的助手。东汉中期以后 ,由于政治黑暗 ,诸生对政治也逐渐由配合转为批判 ,进而在党锢之祸中与宦官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诸生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在政治斗争中具有依违其间的特性 ,因而每当有重大政治变动时 ,往往就会发生分裂  相似文献   

19.
壮族古代汉文教育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古代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它历经汉代的太学,南北朝、隋朝的官学,唐朝的官私学并举,宋元明清的书院、府学、学塾、社学、义学、土司学等教育形式,并始终以汉文识字和汉文经书为教学内容而贯穿整个教育史,培养出一大批精通汉文的壮族文人,从而提高了全壮族人民的汉文水平,也确立了汉文在壮族文字运用中的正统地位。  相似文献   

20.
汉语方言拟声造词法是汉语方言词组成方法的一种,用模拟声音创造出来的方言词除象声词外主要是名词.拟声造词法分单纯词造词法和合成词造词法两类.拟声造词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取声为名、稚婴学语、拟声达义、禽言自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