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台综艺晚会的成功,离不开晚会创意新颖、节目质量过硬、演员水平高超等诸多因素,因此,编导在组创晚会的过程中总是要把主要精力投人到节目创作及演员选择上,却常常忽略对晚会现场观众的把握。其实,现场观众应当成为导演手下的“第二演员”,对其把握得当,也是晚会成功的要素之一.一、现场观众的双丞间性决定了其在综艺晚会中的重要地位有现场观众,是电视综艺晚会有别于其他晚会(如电视歌舞晚会等)和其他电视文艺形式的重要特征之一。综艺晚会为什么要保留现场观众?为什么不单纯依靠电视制作手段(如静录加特技等)来完成综艺晚…  相似文献   

2.
董卿,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欢乐中国行》节目主持人,2005年入主春节联欢晚会,并在“国际电视主持人论坛暨年度颁奖盛典”上获“最佳电视女主持人”、“最佳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她先后就读于浙江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曾在上海东方电视台和上海卫视担任多档栏目及大型综艺晚会的主持人.获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编按]  相似文献   

3.
电视文化发展史告诉我们,娱乐元素作为电视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始终存在于电视发展的每个阶段。中国电视业发轫之初,就曾大量播出电影与戏剧节目,在1958年首播了直播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并从1961年开始播出综艺性春节晚会《笑的晚会》。  相似文献   

4.
电视文化发展史告诉我们,娱乐元素作为电视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始终存在于电视发展的每个阶段.中国电视业发轫之初,就曾大量播出电影与戏剧节目,在1958年首播了直播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并从1961年开始播出综艺性春节晚会<笑的晚会>.  相似文献   

5.
1997年9月18日,由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举办的“电视综艺晚会理论研讨会”在本院召开。来自各院校、社科机构和新闻媒体的30多位专家学者,就我国电视综艺晚会的界定、现状、源流、评价、特征、改革等论题,从操作到基础理论层面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探讨,对当前作为显著文化事象之一的电视综艺晚会的认识与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其主要论题与观点综述如下:一、电视综艺晚会的界定徐舫洲(北京广播学院副教授)。“电视综艺晚会”是对舞台艺术的转播,电视在其中只是媒介。电视导演在其中的作用,应限于转播或直播工作,而不应…  相似文献   

6.
胡睿 《视听纵横》2002,(6):70-72
在改革开放之初,荧屏上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除了新闻和电视剧以外,当数大型电视晚会和综艺节目。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长期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尤其是作为大型电视综艺晚会的典型代表的《春节联欢晚会》,自1983年开播以来,多少年来已成为中国老百姓千家万户无可替代的“荧屏年夜饭”。  相似文献   

7.
电视综艺晚会导演是一台综艺晚会的灵魂人物,直接影响综艺晚会的格局和播出效果。电视综艺晚会不仅展现给现场的观众,更是要展现给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为了向观众展示出质量更高的节目效果,电视综艺晚会的导演需要具备综合的素质和能力,本文将对电视综艺晚会导演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进行逐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综艺晚会的节目创作呈现出一定的创新趋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晚会节目编排上的创新、互联网思维的融入、高新技术的运用、市场化的组织策划。电视综艺晚会不但要在节目编排上体现创新意识,更要将互联网思维深深嵌入晚会创作的本体中,让电视综艺晚会从里到外焕然一新,产生质的改变。而且随着电视综艺晚会的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与艺术融合进行创作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元化,这种新观念也会推动电视综艺晚会的创作向更成熟的方向发展。在市场化的竞争机制中,城市广播电视台也要抓住机遇,在晚会的组织策划过程中把握媒介融合背景与市场化浪潮,使自身品牌落地,在增加商业化广告收入的同时,提升自身竞争力,立足本土,做真正让百姓喜欢、感动的好节目。  相似文献   

9.
电视综艺晚会是近20年在我国电视领域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电视艺术表现形式,其以特有的审美特征和艺术功能,受到电视界人士的重视,被广大受众接受和认可。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电视节目总量近10万小时,平均每天生产250小时文艺节目,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晚会和娱乐综艺节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已连续举办10多届,其受众面之广,收视率之高,举办时间之长堪称世界之最,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电视综艺晚会却难见观众对其以往的热情,步入尴尬的境地。晚会主创人经常为策划一台晚会疲于奔命,在节目品位和样式上使出浑身解数,操练几近极致,  相似文献   

10.
电视综艺类节目,指将歌舞、相声、小品、戏曲、杂技、故事等多种艺术形式“综合”编排在一起,通过不同的结构形式加以演绎,形成一台有着独到追求和不同风格、主题的完整节目。这种集约化信息传递方式的晚会型节目,由于它的可视性和娱乐性,由于它特有的审美价值和传播意义,由于它受众的广泛性和形式上的假定性、仪式化,以及收视率的相对居高不下,大多已成为各电视台的热点节目,成了电视文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是,现在对这类电视台的“宠儿”、王牌节目,观众反而有些不满意了,啧有烦言,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挑剔、指责、批评…  相似文献   

11.
亚宁  杨勇刚 《现代传播》2003,(6):133-134
客观地说 ,《同一首歌》脱胎于传统的电视综艺晚会 ,并在此基础上经过提纯、加工、改造 ,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歌会模式。与传统电视综艺晚会相比 ,《同一首歌》的电视歌会模式出现了许多新的元素 ,对这些新元素的探析 ,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与运用《同一首歌》的节目制作理念 ,也有助于更好地洞察中国电视歌会的生存状态 ,对推动中国电视文艺的进步也有着相当的启示意义。一、新内容构成元素从内容构成来看 ,《同一首歌》放弃了传统电视综艺晚会集歌、舞、小品、相声等多种内容于一体的多元复合路线 ,选择了相对单一、单纯、纯粹的歌会…  相似文献   

12.
综艺晚会这一艺术形式长久不衰,发展迅速,从形式上看越来越呈现多样化,随着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电视综艺晚会类节目因其演出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所以空前的火热。如春节晚会、专题性质的晚会、不同节目的纪念晚会等;从场面上看,越来越呈现复杂化,有不同类型的演播厅、露天剧场、舞台、体育场和广场等;从  相似文献   

13.
杨璐  李睿 《声屏世界》2008,(5):38-39
儿童作为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社会群体,与电视综艺节目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最初的“综艺晚会型”节目中,便能经常见到儿童的身影。然而,随着电视综艺节目竞争的日趋激烈,儿童开始有意无意地被作为一种差异化的诉求点,为节目设计者所运用;另一方面,由于少儿节目和少儿频道的发展,少儿节目工作者也纷纷将综艺节目作为吸引收视率的法宝,与儿童群体进行融合。在这两种实践中,儿童在电视综艺节目中的角色、功能不断变化,而由此产生的问题和影响也逐步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4.
近一两年,新型综艺节目——“电视娱乐节目”异军突起。原来在综艺晚会中的主持人也一下子转为娱乐节目的主持人,这在地市台显得更为明显。虽然同是晚会型节目。但从主持节目方面看,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电视台在经历了综艺晚会热、纪录片热和纪实电视剧热之后,又出现了电视“谈话热”。中央电视台以综艺类的谈话节目《十二演播室》为发端,经过访谈型的谈话节目《焦点访谈》,而后又推出了论辩型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现今谈话类节目已伸展到各个领域。从实录性的,到理论性的;从生活服务性的,到科学知识性的,可以说无处没有“谈话”。荧屏兴起了“谈话热”!  相似文献   

16.
电视娱乐节目,即“通过一定的中介形式和大众参与,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种娱乐氛围的节目形态”.①如今,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电视媒体在“娱乐至上”的理念指引下,着力打造了诸如“电视歌唱真人秀”“电视综艺娱乐晚会”“电视文化脱口秀”等类别多样且具有品牌号召力的娱乐节目.比如:湖南卫视近年来着力打造的电视歌唱真人秀《我是歌手》、电视亲子户外真人秀《爸爸去哪儿》,浙江卫视推出的电视音乐评论类节目《中国好声音》,东方卫视推出的综艺选秀类竞技节目《中国达人秀》等.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的电视屏幕可谓异彩纷呈,在经历了综艺晚会热、纪录片热和纪实电视剧热之后,又出现了电视“谈话热”。中央电视台以综艺型的谈话节目《十二演播室》为发端,经过访谈型的谈话节目《焦点访谈》,而后又推出了论辩型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尤其是《实话实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视屏幕终于有了纯粹的电视谈话节目,它把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谈话节目展示给了观众。在中央电视台“一枝独秀”的示范效应下,电视谈话节目这朵荧屏奇葩在全国各地竞相开放。如今全国各省级电视台几乎都有了类似《实话实说》的电视谈话节目,可以说荧屏兴起…  相似文献   

18.
电视综艺节目,是高科技与文化相结合后产生的一种包罗万象的综合艺术节目。它集音乐、舞蹈、戏剧、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运用电视的光色效果、时空变化,构成供观众从事艺术鉴赏的电视节目。无论在什么样的电视综艺晚会上,舞蹈都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处理的人体动作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感情。用人体的动作、姿态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艺术形态。我们大家熟悉的经典作品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都为当今的电视综艺晚会的舞蹈创作提供了绝好的创作典范。应该指出,电视舞蹈节目,主要是指以各类舞蹈表演为基本框架,强调运用电视技术手段对舞台化舞蹈的再创作,使其符合电视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徐晖 《视听纵横》2000,(6):62-65
纷繁世界,多姿多彩,俏丽荧屏,异彩纷呈。在经历了综艺晚会热、纪录片热和纪实电视剧热之后,又出现了电视“谈话热”。中央电视台以综艺类的谈话节目《十二演播室》为发端.经过访谈型的谈话节目《焦点访谈》,而后又推出了论辩型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现今谈话类节目已伸展到各个领域。从实录性的到理论性的,从生活服务性的到科学知识性的,可以说无处没有“谈话”。荧屏兴起了“谈话热”!  相似文献   

20.
付岩 《声屏世界》2001,(5):28-28
时下,从中央到省、地(市)级的电视台都办起了电视综艺节目,这类娱乐性节目最大特点就是注重观众的参与性。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创意,既可引发观众兴趣,活跃现场气氛,还可吸引赞助,提高电视台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这类节目的有些编导片面追求“热烈气氛”和广告效应.节目却不能做到雅俗共赏,寓教于乐,因而走入了哗众取宠的泥沼,而且不乏相互模仿的痕迹。这里笔不否认办综艺性节目可以借鉴已成功的栏目经验,但必须就节目的宗旨和本地风俗、受众喜好而定。像福建东南电视台创办的《银河之星大擂台》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