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0 毫秒
1.
正初识经典《昭明文选》,初名《文选》,是由我国南朝时期梁国太子萧统主持编选的一部诗文总集,因为萧统死后谥号为"昭明",因此被后人称为昭明太子,这部书也随之被称为《昭明文选》。《昭明文选》是一部研究先秦至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学的珍贵文献资料,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收录大量先秦到梁代最具价值的文学作品。我国古代不少作家作品得益于此才保存下来,它是研究梁以前古代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文选》出于众手,几成定论,甚者以刘孝绰为其实际编者。本文不囿于成说,唯真是求,通过对产生该说之理由,即旧日帝王编著之书多出其手下文人,《文选》不会例外;《文选》几乎涉及自周至梁千年之所有作家与作品,非一已之力能任;唐人元兢等曾说刘孝绰参与编《文选》;《文选》之选《广绝交论》为孝绰所为等问题,进行多角度之考辩,认为:《文选》乃昭明独力所成,而非出于众手,刘孝绰与《文选》之编辑无关。  相似文献   

3.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主编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共收录130位作家的作品700多篇,其中诗歌有444首。这些诗歌(以下简称《选》诗)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它出现后不久,就受到人们重视。明代陆时雍说:“梁以后,诗尚绮靡《昭明文选》,家视为千金之宝。”(《诗镜总论》)梁、陈时代,诗风绮靡华艳,诗人们倡言情性,讲究声律、炼字、  相似文献   

4.
万历二十五年正义堂刊刻、题名“李淳删定批点”的《选文选》,是今存明代最早的文人《文选》评点著作。将其与天启六年卢之颐辑刻的十二家评本《昭明文选》、明末闵于忱刻的《文选后集》比照,可以发现,《选文选》相当一部分评语实际来自时传题为“陈继儒评点”的《文选》评本,但这并不能改变它是在文人手中完成的事实。《选文选》同书商操作评本的最大差别在于:评点在它们分别是被作为文学批评的方式与商业营利的手段。自《选文选》而后,文人评点逐渐成为《文选》评点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昭明文选》和《文心雕龙》都对文体加以分类,特别重视诗和赋两种文体。但它们是两部性质不同的书,对文学分类的角度也不尽相同。《文心雕龙》作为一部理论著作,重在研究和阐述各类文体的历史发展及创作特征;而《昭明文选》是一部文学作品的选本,重点在选出各类文体中最优秀的代表性作品。前者偏重于从文学理论方面去研究文体的类别,而后者则偏重于从文学创作角度区别不同文体。前者以理论为标准,不论作品好坏,只要有理论上的意义,就需要提出来讨论;后者以创作为标准,选出优秀作品,有些文类没有好作品,则可以不选。  相似文献   

6.
萧统与《昭明文选》●李捷《昭明太子文选》又略称《文选》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古代诗文选集。前年到香港访问,在会见南怀谨先生时,他在谈话中提到此书,我在书店留览时,也看到了不同版本的《文选》,在报刊杂志上,也曾读到援引《文选》中诗文的篇章,由此可见《文选》影...  相似文献   

7.
《文选》所录者多为已有定评之精品,而对这些前代精品的接受并非限于“昭明太子及其身边”的刘孝绰、谢举、张率、王锡、张缅、王规、到洽、张瓒、王筠,故局限于这一范围的考察,对确定《文选》的实际编撰者所“提供新的视角和证据”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况且,选不选某作品与写作对是否接受其影响,两者并非完全一回事.迄今为止,否定“萧统个人独力编纂《文选》”的种种理由,均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闲情赋》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评价,最初昭明在编《文选》时没有选它,而在其编的《陶渊明集序》中却又进行高度评价,这非昭明之矛盾,而是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所致。  相似文献   

9.
《昭明文选》编纂中对赋的选取研究,是在研究古典文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赋在《昭明文选》中共有56篇,占到《昭明文选》总体篇幅的三分之一以上,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因此《昭明文选》编纂中对赋的选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昭明文选》编撰中对赋的选取研究作为主要内容,以分类研究作为研究基础,对赋的选取特点以及具体的要求进行详细的分析解读。另外,本文的研究也分析了未入选《昭明文选》的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政府的鼓励,在这情形下,文学迅速发展起来,所以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对《昭明文选》赋的选取研究不仅可以促进《昭明文选》自身的研究发展,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内容。  相似文献   

10.
正初识经典《昭明文选》,初名《文选》,是由我国南朝时期梁国太子萧统主持编选的一部诗文总集,因为萧统死后谥号为"昭明",因此被后人称为昭明太子,这部书也随之被称为《昭明文选》。《昭明文选》是一部研究先秦至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学的珍贵文献资料,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从青年到老年都很喜爱阅读《昭明选》,又似乎特别喜爱其中的“赋”,他从一个伟大的政治家的角度出发,对《昭明选》中宋玉、贾谊、枚乘等辞赋家的作品,作了生动而深刻的评说,妙语连珠,引入深思。  相似文献   

12.
<昭明文选>的实际编撰者为谁,是"文选学"研究领域里颇为重要的问题.笔者从南朝梁代时期昭明太子及其身边诸多文人的文学创作,对选入<文选>的前代作品的接受情况入手进行考察,发现昭明太子和刘孝绰二人对选人<文选>作品的接受远远超越于他人,从而为确定昭明太子和刘孝绰为<文选>的实际编撰者,提供新的视角和证据.  相似文献   

13.
梁昭明太子肖统所编的《文选》作为现存的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总集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已为人所共知。然而,关于昭明在《文选序》中阐明的理论意义,却鲜有提及者。本文认为,要全面认识《文选》,就没有理由忽视对昭明的《文选序》作认真探讨。因为《文选》与《文选序》本来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另一方面,又由于《文选序》集中说明了昭明对文学的认识与《文选》选文的特点,对其所进行的研究,也将从一个特定的角度,  相似文献   

14.
《文选》的编辑宗旨是"选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便来学之省览"、"作为辨析文体、指导写作的范文"、"为宣传萧统的折衷派文艺政策服务"、"对前代文学进行全面总结"与"为满足疾病缠身的昭明太子的赏读需要"等说均似非《文选》的编辑宗旨。对《文选序》与《文选》进行综合考察的结果是,《文选》的编辑宗旨当只有一个,即为方便读者阅读与欣赏内容雅正、形式华美的作品。昭明太子酷爱文籍的生活情趣与南朝统治上层爱好文学风气的盛行,是《文选》得以编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梁人丘迟《与陈伯之书》是一篇颇为著名的文章。不独昭明太子将其收入《文选》,唐初编成的《梁书》《南史》也各自在《陈伯之传》中全文予以录载。近年流行的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本,撅少不选此文的。可见后人对此文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我三年前曾写过一篇《“昭明太子十学士”说》,作为首届《昭明文选》国际学术讨论会的论文,载在《昭明文选研究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6月版)中。对于“十学士”和《文选》编辑的关系,虽曾提到,但不曾明确地指出他们不能代替昭明太子萧统对于主持编辑《文选》的地位。因此在这一篇论文中,我要补充说明我对于这一事实的看法。仍得从“十学士”谈起。  相似文献   

17.
赋这种文学样式,其源头始于战国,而末流迄于清代,源远流长,绵延二千多年。其作家之众,可谓车载斗量,而作品之多,则汗牛充栋.这从《昭明文选》和《文苑英华》中亦可见一斑。各体的赋,题材多样,旨趣各殊,当以反映社会现实,同情民生疾苦的为最有价值.而直接反映人民的苦难以及他们思想情绪的赋作,在赋史中较为少见。这方面,清代苗族作家龙绍讷的《蕨粉赋》是不可多得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南朝特别是齐梁时期,文学理论界对文学的特征,对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许多作家评论家都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这个探讨之中,昭明太子萧统没有通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建构或作家作品的品评,而是以对具体作品的甄别、归纳、选集的独特方式,具体而鲜明地表达了自己文学观念。通过他所编集的《文选》,通过他的《文选序》,通过其他的零散论述,我们完全可以清晰地看出他对文学特征的深刻理解,并体味到他这种理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萧统编订的《文选》是我国最早的文章总集。萧统(501—531),字德施;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幼时立为太子,未即位而卒,谥号昭明。他自幼遍读五经,爱好文学,后与刘勰等才学之士讨论篇籍,商榷古今,编成《文选》。所著已佚。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文选》,世称《昭明文选》,共选入先秦至  相似文献   

20.
明代张溥在《昭明集题辞》中说:“后人见其《选》,即可知其志。”《文选》是萧统主编的体大虑深的泛文学总集,不仅反映了萧统的思想与文评观念,也反映了萧统“化成天下”、巩固统治、匡正文坛、流芳千古的编撰目的。对《文选》编撰意图的研究,能够深化对萧统的了解以及对《文选》成书、选录标准等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