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如今大谈“成功教育”、“赏识教育”的大“好”形势下,有教师狭隘和片面地理解了赏识,认为“赏识”就是“表扬”,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叫“好”。而“批评”似乎已被抛到遗忘的角落,越来越让教师感到“忌口”,一般不敢涉及一个“不”字,惟恐因此而扼杀了一个“牛顿”。于是诸多不当的“表扬”,迷失在一个生硬、僵化的“赏识”怪圈里。  相似文献   

2.
“做”是“作”的后起字,开始时“作”是一个有三个读音的多音字。“作③”与“作①”读音相近。“作②”与“作③”意义相同。而“做”最先只是一个与“作②”相同的俗字,后来“做”的读音开始分化。分化出了一个读音与“作③”完全相同的“做②”。到了普通话中,“作”、“做”都集不同的读音为一。只留下了“作③”、“做②”。这时“作③”因义项过多而不堪重负,就把原本与“做②”相通的义项逐渐转嫁给了“做②”。由此义项引中开来,致使两者的通用面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3.
读《一元钱的故事》 ,一位哲人的话在我耳边响起 :“一个人若是因为正直、诚信和坚持正义与真理而蒙羞或受损 ,那一定不是你的错 ,而肯定是你所处的社会环境出了问题。”在公共汽车站 ,“我”“讨要一元钱”买车票 ,在一个“让炊烟、麦秸垛退出了历史舞台”而进入文明的城市社会里该是一个多么低的要求 ,但是正是“我”的这一要求 ,大伯把“我”当作“可恶”的骗子 ,大妈“语重心长” ,把“我”当作“堕落”者教训一顿 ,小姐更是避而远之 ,她“像受了惊吓似的” ,“满脸疑惑”把“我”当成一个性骚扰的“无赖” ,“迅速地跑到了车站的另一头…  相似文献   

4.
“五一”长假前,“分数的意义”一节课告一段落,学生们都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其中“一个物体”和“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学生都有了较深的理解,而对“一个计量单位”的理解只浮于表面,知之甚少。于是,长假以后的第一节数学课上,我“后补”了这样一个细节。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们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由一个同学做“老鼠”,其他同学做“油瓶”。只要“老鼠”碰一下,“油瓶”马上就变成了“猫”,“猫”马上去抓“老鼠”,当“老鼠”感到有危险的时候,就可以叫一声“油瓶”,“老鼠”马上就变成了“油瓶”,而“猫”呢,也随之变成了“老鼠”。  相似文献   

6.
王十月是知名的“打工文学”作家。在近年崛起的“底层写作”浪潮中,“打工文学”俨然已成了其中一个重要的支流。不过,那些知识分子出身的“底层”作家所经历的是一个由上而下的视野转向,而王十月曾经的“打工仔”身份注定了他的“底层写作”必然要经历一个由下至上的视野提升,其实是一个视野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文学女性母题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文学女性母题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即:为一个“生”字而挣扎;为遵循陈规陋习而忍辱负重;为一个抽象的“爱”字而奋斗;为一个“性”字而浪荡;为人生理想心比男儿烈;女性的“特质”集中体现于一个“美”字。  相似文献   

8.
每到复习考试,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数学,而对语文则不然。究其原因,数学突出了一个“新”字,激发出一个“趣”字,体会到一个“乐”字。正如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9.
“能教而不能研,能研而不能教”,这是目前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现象。究其缘由,关键是能研究的老师没有找对研究的方向;能教的老师没有形成良好的研究习惯和科学的研究方法。除此之外,学校管理层面上的疏导缺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学校只管“教”不管“研”,或者有的学校突出了“研”而忽视了“教”,逐步丧失了研的落脚点,这样,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不经意地创造出了一个新词——“变态娘”。武汉市的一位妈妈近日发表了一个《女儿小升初,我被逼成“变态娘”》的网帖而走红网络,“变态娘”一词也风靡一时。其实“变态娘”是一个心态非常健康的母亲,  相似文献   

11.
环境历来是心理学家所关注的研究内容。但基本上都是把环境理解为是外在于人的存在。完形心理学或格式塔心理学对环境做出了新的理解。完形心理学区分了物理的环境与心理的环境。所谓物理的环境是独立于人而存在的自在的环境。所谓心理的环境则是被人所觉知的环境,是被人所理解的环境。这种心理环境会对人的心理行为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心理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这是对心理与环境关系的全新的理解,是一种共生的方法论。对心理环境的研究是对心理与环境关系的共生的考察,是对环境、人与环境关系的全新视角的透视。  相似文献   

12.
人与物、人与自然环境和和谐关系是当今人类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本主要以环境设计作为中心,以人与自然环境的三个时期为出发点-即原生状态下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时期、工业时代人与自然的异化时期、信息时代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时期。分别阐述了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利用,重点突出绿色环境设计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3.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由自然环境子系统和人类社会环境子系统共同组成,人地关系协调与否必然影响系统的稳定性.本文概述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组成与特性,提出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的原则、影响因子以及对策,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有的学者认为,契诃夫塑造的别里科夫“和周围人处于尖锐对立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套中人》与《醋栗》中的人物关系,认为主人公与周围人物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这类小说中人与环境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叙述或评论性人物与平庸的社会环境的冲突中。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通过软件 Spss16.0对100名高校外语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环境因素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教师教学效能感总体水平上都呈显著正相关.而且,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三者相互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三者对教师教学效能感都有显著的回归效应,具有一定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16.
积极创造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是聋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评估班主任对班级心理环境建设的成绩?本文用问卷调查作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师生关系与班级心理环境建设呈正相关,对班级心理环境现状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学业负担与班级心理环境建设呈负相关,对班级心理环境建设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江光荣的《班级环境》量表可作为聋校班级心理环境建设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17.
幸福教育的目标:内在尺度对外在境遇的超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幸福是环境与人的内在尺度相符合的状态,财富的增加与幸福感的提高没有必然的联系,消费也不是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适应能力推动着人们不断地去追求新的幸福。面对相似的处境,幸福感却不相同,这是心理学关注的焦点。面对确定的环境让人们感受到更多的幸福,这是幸福教育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建立环境会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环境会计可以通过专门方法对环境价值、环境成本(费用)等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以协调企业与环境的关系。本文从建立我国环境会计的必要性、我国环境会计现状、环境会计如何付诸实践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当前学习环境研究主要有四种不同取向,即聚焦于"个体外部或内部"的心理学取向、聚焦于"实践共同体"的人类学取向、聚焦于"个体发展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学取向和聚焦于"技术与工具"的科技哲学取向。这四种取向都揭示了学习环境的基本内涵,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文化"意识,缺乏人与文化同一的思维,没有深入到教育情境中人的学习与环境的同一性层面,没能揭示和把握住环境与人的学习之间的内在关系。学习环境研究应确立"整合"的理念,开辟新的研究取向——文化哲学取向。  相似文献   

20.
论高等教育系统与环境的生态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环境是以高等教育为中心,对其发生、发展和存在产生制约和控制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环境。高等教育系统与环境之间要保持一种生态平衡才能促进高等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主要受制于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交换关系、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平衡两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