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觉     
辞格之一,又名“通感”。用形象的语言,把一种感官的感觉移到另一感官上。如朱自清的《绿》,形容梅雨潭的“绿”是“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视觉);“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触觉),让读者眼可见,手可摸,对醉人的绿有真切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首先,在讲解中让学生通过梅雨潭“迷人的绿”感受色彩美。色彩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也是美感最普及的形式。色彩之所以能使人感受到美,是因为它具有表情性,能显示审美特征。如红、黄色会使人产生温暖热烈的感觉,使人产生热烈和兴奋的情绪。朱自清先生的《绿》通过对梅雨潭水绿颜色的描绘,展现给我们一个绿的海洋。“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像少妇拖着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绿。”“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你却看不  相似文献   

3.
梧桐树     
在我们学校操场的右边,有一排高大挺拔的梧桐树。梧桐树叫“法国梧桐”,又叫“悬铃木”。好高的梧桐树啊,它们有四层教学楼那么高。梧桐树的叶片像张开的手掌。树叶长得密不透风。一棵棵梧桐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  相似文献   

4.
在《绿》一文中,朱自清先生独创性地发现了“绿”的美、“绿”的魅力、“绿”的理性。他用准确朴实而充满绿的色彩和芳馨的语言,画出了“绿”的鲜为人见的美与力,使《绿》和“绿”活在千百万读者的心中。应按怎样的审美层次来欣赏《绿》呢? 一、从审美感觉层次来欣赏梅雨潭“绿”的美。美国美学家帕克说过:“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绿》全文四段,首尾略写,即点题和复沓,重在二、三段。而重点中的重点又是第三自然段,是欣赏“绿”的关键段。  相似文献   

5.
教例:《西湖的“绿”》师: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生:老师,我不懂“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这句话的意思。师: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生:幽静。生:幽深。师:体会得好。如果把幽深的黄龙洞看作是一个小姑娘的话,那么屏风山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生:是个勇猛的人。生:是个豪放的人。生:是个英勇的人。生:我认为它更像个年轻的勇士。师:说得好。那么九曲十八洞呢?生:我觉得它像个仙人。生:我觉得它像个悠闲的老人。生:我觉得它很慈祥。生:我感觉它很随意。师:是的,作家宗璞对西湖的“绿…  相似文献   

6.
夕阳西下     
登上十层楼顶,极目远眺,我看见夕阳已悬在半空中了,像个圆盘.夕阳呈金黄色,阳光照在人的脸上,脸上就像镀了一层金一样.阳光照在绿树上,绿树就像涂了一层漆一样,显得更绿了.阳光照在窗户上,窗户就像一面镜子,光芒四射.  相似文献   

7.
《语文知识》1992.6李学开先生《何谓“女儿绿”》一文,认为“女儿绿”是从绍兴好酒“女儿红”仿拟而来,意在表明梅雨潭“醉人的绿”像家乡名酒“女儿红”那样醇厚醉人。《语文知识》1993.8谢逢江先生《“女儿绿”别解》一文,认为“女儿绿”可能是朱自清先生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的散文《绿》最明显的特色就是完整一体地把“绿”当作千娇百媚的美人来写,以情感的画笔,一层一层地点染出“绿”的不同凡响的女性美。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的散文《绿》最明显的特色就是完整一体地把“绿”当作千娇百媚的美人来写,以情感的画笔,一层一层地点染出“绿”的不同凡响的女性美。一、美在婀娜多姿的形态上  相似文献   

10.
神奇的罗山     
罗山,在招远城东北10公里处。那里有连绵起伏的群山。一到罗山,我的眼前一亮。这里的天是那样的蓝,水是那样的清,树是那样的绿,每一片树叶都像刚用水冲洗过的一样,又像打了一层蜡。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仿佛喝下一口冰茶一样,清爽的感觉传遍全身。最吸引我的是这里神奇的山。  相似文献   

11.
绿满校园     
如果你一年四季都到我们学校——许慎分校来参观的话,你会发现,我们这个学校不论春夏秋冬,它总是绿的,它给你们的第一感觉也是“好绿呀”!春天,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的嫩绿,柳树的新叶扁扁的,前端突出一个小尖角,远远望去,真像一个个绿色的小船。柳树垂下头,像一个美丽的少女长发上扎着绿色的小草迎着春风招展美丽极了。  相似文献   

12.
蒋君花 《现代语文》2013,(11):69-69
朱自清的《绿》是一篇语言凝练、文字优美的文章,作家通过自己的感觉和观察体验,将绿描写的美轮美奂,令人陶醉。《绿》一文之所以脍炙人口,传诵至今,不仅在于它形象地描绘了梅雨潭“奇异”“醉人”的绿,而且在于它字里行间洋溢的那一种浓郁的诗味。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感受     
教师的感觉 --有时,是酸的, 像啃着半青不黄的杏子. 教师的感觉 --有时,是咸的, 像品尝绿壳的盐鸭蛋.  相似文献   

14.
12月19日晴走进秋天的"城堡"——田野,明媚的阳光像一只硕大的暖水袋,感觉浑身暖烘烘的,秋风像一位魔术师,只要它"呼呼呼"地一吹,绿色的树叶就会渐渐变黄变枯,柿子、玉米、土豆、花生等等都慢慢地成熟,这位魔术师真了不起。远望田野,大地铺上一层厚厚的绿中泛黄的地毯,把夏日的酷暑轻轻覆盖……漫步河岸,路边的狗尾巴草像迎宾小姐似的以饱满的热情向前来观光的游客纷纷挥舞致敬,  相似文献   

15.
月季     
本文作者从触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来描写自己及同伴对月季花的感受。从触觉来说,月季像“桃子的外皮”;从视觉来说,月季从像“点缀绿色大地的红宝石”,“青山绿水中,姑娘们的红裙子”,“绿色的山林中,姑娘们的红脸蛋”,月季花苞像“王宫里的吊灯”;摸月季的叶子,还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感觉     
教师的感觉──有时,是酸的,像啃着半青不黄的杏子。教师的感觉──有时,是咸的,像品尝绿壳的盐鸭蛋。教师的感觉──有时,是苦的,像咀嚼青青的炒苦瓜。教师的感觉──有时,是辛辣的,像嚼着山野里的红辣椒。教师的感觉──有时,又是甜甜的,像咬着玲珑剔透的糖葫芦。啊!教师的感觉──浸透了人生的滋味,感觉爽极了!教师的感觉@清泉  相似文献   

17.
<正>第一种表达,当然就是最常见的写景记叙文,下面是杜泽钺同学笔下的家乡《保亭的“绿”》片段:保亭的空气是“绿”的,让您无论爬得多高都感觉不到丝毫的疲劳,一股清新气息直达肺腑!保亭的溪水是“绿”的,仿佛一块透亮的碧玉,明亮透彻。要是能捧起一块,打造成一根手镯戴在手腕上,一定很美吧!保亭的美食是“绿”的。只要有来客,  相似文献   

18.
割草机又在修剪花园里的草坪了。那天从花园旁走过,发现草儿绿得油亮,便忍不住蹲下身来欣赏。风吹动草儿,草儿轻轻摇晃。那一刻,我感觉草儿是那样的美丽而可爱,于是忽生一念头:带孩子们来与草儿交流。还没有来得及这么做,长长的草儿又要被剪短,多亏教学楼前花园里的草坪还没有剪。事不宜迟,我赶紧招呼孩子们来到草儿身边。“草儿什么样,孩子们仔细看看。”“小草绿油油的。”“小草的头尖尖的,屁股粗粗的,身子直直的,像一把剑。”“风一吹,小草晃来晃去,像在向我招手,又像在向我鞠躬。”与草儿面对面,孩子的语言竟如此生动…  相似文献   

19.
移觉     
辞格之一,又名"通感"。用形象的语言,把一种感官的感觉移到另一感官上。如朱自清的《绿》,形容梅雨潭的"绿"是"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视觉);"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  相似文献   

20.
金手指     
去年国庆,妈妈买回了一个有趣的盆栽,她告诉我这叫“金手指”,是仙人掌一类的植物。小巧别致的花盆里长着两个绿肉球,一个圆圆的像地球仪,一个直直的像手指,合起来像个“6”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