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技图书编校差错通常有文字差错,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差错,标点符号及其他符号差错,格式差错等几种类型;而文字差错主要有易混淆的字与词,多字和漏字,数字、简繁字混用,字母误用,名词术语和引文上的差错等,有很多属于同音字、形似字的错用,现以矿业类科技书刊编校为例,按照矿业安全管理、采矿、爆破、通风与安全等不同专业,分别总结出书稿中部分常见的易混淆的字与词、名词术语。  相似文献   

2.
图文混排图书中常有很多差错,如图的位置和顺序编排差错、跨页图错误、图中文字方向错误、缩放比例失真等格式差错,以及形近错误、音同错误、省略、逻辑错误、遗漏、重复等内容错误。产生这些差错的原因主要是转排时开本不一致、作者和编辑的疏漏、校对人员不校异同、关注正文而忽略了插图等。校对需熟练掌握插图版面规范、重点关注原稿插图、强化校异同、留意同音字和形近字、总结经验、提高排版质量,才能有效提高图书质量。  相似文献   

3.
中医期刊中几个常见误用的字词辨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丛  陈嘉 《编辑学报》2009,21(4):318-319
结合中医期刊编辑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实例,从字、词方面分析中医期刊中常见的3个错别字和2组易混淆的词。  相似文献   

4.
审读,是新闻出版的重要环节,是阻止差错的关键一步。作为党媒审读编辑,不仅要文字业务过硬,更要有很强的政治意识及新闻敏锐度。作者以自身工作经历,就常见字词错误、逻辑错误等,粗浅地谈了一下自己对审读工作的理解以及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质量检查工作中,笔者时常发现待付印书稿中存在逻辑性差错,导致逻辑性差错的原因有词项混淆、判断失当、论证无理等。编辑应掌握一定的逻辑知识,在逻辑意识和逻辑思维中编辑,不断提高辨识逻辑性差错能力,以有效地避免逻辑性差错存在,并强化辨识逻辑性差错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毕维娜 《青年记者》2016,(24):57-58
自从有了报纸,差错就与报纸相伴而生.报纸的发展史同时也是报纸采编人员与差错不断斗争的历史.本文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为例,分析报纸差错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以期找到避免差错的方法,提高报纸质量. 差错类型以文字性差错为主 《新京报》和《北京青年报》是北京两家重要的都市类报纸,将它们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特别是《新京报》,它是国内少有的在第二版重要位置设置“更正与说明”专栏、刊登其错误以致歉读者的报纸.这种举措体现了《新京报》对读者的高度责任感.笔者统计了《新京报》2015年10月1日至30日的差错,并对其进行分析.经统计,发现《新京报》在该月共出现差错37次,其中事实性差错12次,文字性差错25次.  相似文献   

7.
报纸上出现的差错,表现在多种方面.比如有政策方面的、有事实方面的、有文字方面的。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是文字方面的差错。文字差错,是影响报纸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消灭这方面的差错,是各报自创办之初就提到议程,并且贯穿整个办报过程的一个重要课题。尽管如此,差错仍不断见诸报端,以致有人调侃说,有中小学教师拿报纸作为学生改病句、改错字的试卷;甚至有“无错不成报”的说法。这些说法虽有夸张、讽刺的意味,但它反映的实际问题不能不引起报人的重视,从而应痛下决心,将差错像  相似文献   

8.
纠正稿件中的错误是编辑、校对及签版总编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实践中,纠正文字、语句差错相对比较容易,而要发现稿件中的新闻事实方面的差错难度相对大一些.但只要抱着严谨的作风.  相似文献   

9.
文敏 《编辑学报》2021,33(4):400-402, 406
以"更正""更正声明"等为检索词在知网数据库中检索参考文献更正原因.有80篇论文因为参考文献内容错误、漏排参考文献、文内文字与文后参考文献不对应、补充参考文献、引用错误、参考文献重复及同时存在多种错误等做了更正.但参考文献更正的数量不足以说明参考文献存在的问题,建议作者和编辑采取多种方法核查参考文献著录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核查文字与参考文献的一一对应性,避免无效引用以及上述错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图书里的思想文化信息需要通过正确的文字符号来表达,即使出现一字一词甚至一个符号的差错,都有可能影响图书传播和传承思想文化功能的发挥.本文基于文字编辑的立场,阐述在编辑过程中被大多数编辑忽略的语言绝对化现象,提醒文字编辑进行反思,为读者扫清隐藏在文稿中的"地雷".  相似文献   

11.
万洪涛 《新闻前哨》2021,(2):124-125
作为一个图书质检员,常年检查本单位的付印前校样和成书质量。在日复一日的质检工作中,笔者积累了大量的质检数据、差错语料和量化指标。笔者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文字性差错类是一个普遍性的存在;不合格图书文字性差错在编校错误中占较大。  相似文献   

12.
高发学  张文 《青年记者》2007,(10):52-52
据《咬嚼字》统计资料显示,常用字词的差错占了报刊差错的60%以上,编辑、记在常用字词上下点工夫还是有必要的。现就将一些在报刊上出错频率比较高的字词作一辨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差错?顾名思义,差错者,不正确也。差错是报纸上与政策、法律、事实、规定和办报人愿望相违背的内容、文字和图片。差错的种类很多,有小差错和大差错,有技术性差错和政治性差错,有文字差错和图片差错,有内容差错和标题差错,有编排差错和印刷差错等等。办报的人都想把自己的报纸办好。这个“好”包括的内容很广,不出差错或少出差错,应该说,也是其中的一条。报纸差错的普遍性和破坏性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是策略性差错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词条解释中“,差错”就是错误“,策略”是指根据形式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或者讲究斗争艺术注意方式方法。因此笔者所言的“策略性差错”就是明知是错而故意为之的错误,具体而言是指自清末至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垮台,在以“自由其名、统制其实”为特征的新闻传播极度不自由的情况下,新闻界的仁人志士们采用的一种别具一格的反抗新闻不自由的斗争形式和方法。二、策略性差错的表现形式经过笔者的初步整理和统计,策略性差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7种:1、错印成原字的形近字《西北文化日报》在…  相似文献   

15.
曙明同志:你好 谢谢你指出我在一则"问答"中的解释错误.所举例子涉及fillip一词,我的原稿文字有疏漏.  相似文献   

16.
纠正稿件中的错误是记者、编辑、校对及签版总编辑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实践中,纠正文字、语句差错相对比较容易,而要发现稿件中的新闻事实方面的差错难度相对大一些。在现实工作中,还有一些新闻稿件事实的错误甚至是很难避免的。  相似文献   

17.
新闻隐性差错的校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望喜 《今传媒》2009,(6):67-69
新闻中的差错是纷繁复杂的,既有文字性差错、技术性差错,也有政治性差错、知识性差错等等.现代校对专家提出了"显性差错"和"隐性差错"的概念.显性差错一般比较容易辨识,隐性差错则似是而非,辩识难度相对要大.  相似文献   

18.
朱允 《编辑之友》2008,(2):90-91
新世纪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李屹之主编的《咬文嚼字全集》是一本很好的书。此书对容易混淆的字词能咬出“缝”来,而“嚼”出了异同之味,引导读者准确理解而使用,堪称读者的得力助手。本书辨析了大量容易混淆的字、词,容易读错的字、词、成语、姓名、地名和容易用错的词。  相似文献   

19.
纠正稿件中的错误是编辑、校对及签版总编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实践中,纠正文字、语句差错相对比较容易,而要发现稿件中的新闻事实方面的差错难度相对大一些.笔者多年从事报纸新闻编辑工作,发现出现新闻事实方面的差错时还是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的,只要仔细琢磨,运用一些技法,就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字与字搭配不当,是容易出错的:如,“亟”字和“急”字,由于搭配不当所引起的差错较为典型。因为它的隐蔽性强,所以不容易被发现。它最典型的搭配不当两例差错是“亟需”和“急须”,而正确的搭配应该是“亟须”和“急需”。同时,“亟待”和“急促”这两例正确的搭配,有时也因交叉搭配错误而引起差错。“滴”和“嘀”这两个字,在日常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