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阳光热线》开创了一条媒体与政府行政部门联手经常陆地实行舆论监督的新路子。执政、执法部门既是被监督者,又是监督者,既要接受公众的监督、媒体的监督,又要和媒体一起监督其下属单位和人员。被监督对象的主管部门和上级成为媒体舆论监督的合作者、同路人。《阳光热线》把舆论监督与群众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集于一身,形成了强大的监督合力。有效解决了常规舆论监督模式的难题,做到了监督者满意、被监督者满意、领导满意、群众满意,  相似文献   

2.
舆论监督是在一定的舆论基础上借助媒介的广泛性、公开性传播,以批评性、揭露性报道干预生活,形成舆论强势,从而使被监督者接受社会规范、改变规定行为的一种特殊的民主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3.
李勇 《声屏世界》2003,(5):29-30
新闻记者和新闻单位作为舆论监督主体,频繁活跃在现代社会,在社会发展中功不可没,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我国法律没有对舆论监督主体行为、权利义务等提供专门的《新闻法》,使得新闻监督主体的行为性质介于“公务行为”与“个人行为”之间,这种行为的不确定性,使得舆论监督行为与普通民众个人行为难以区别,其结果:新闻记者的人身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权得不到落实,新闻侵权案件中,舆论监督者败诉容易胜诉难……,这种现实与现代社会新闻产业发展的态势,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4.
新闻舆论监督是在一定的舆论基础上,借助媒体的广泛性、公开性,传播以批评性、揭露性报道干预社会生活.形成舆论强势,从而迫使被监督者接受社会规范,改变既定作为的一种特殊的民主监督方式。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政治等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分配形式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新闻舆论监督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何搞好新时期的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就成为摆在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笔者认为搞好新时期的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关键在于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陈力丹  汪露 《新闻界》2006,(5):9-11
最近发生的富士康诉《第一财经日报》案在传媒业界和学界引起了强烈关注,也成为业界和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舆论监督与企业的危机公关——富士康诉《第一财经日报》案引发的思考》一文,通过对这一事件所透露出来的舆论监督新动向的观察和思考,重新探讨了舆论监督的职业规范问题,并提出了在舆论监督中应对被监督者危机公关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6.
一年结束,作为负有舆论监督之责的媒体,也需要对一年的舆论监督工作进行一次盘点。本年度的舆论监督曝光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这些都属于成绩;而尚未解决的问题,或尚未取得回应的曝光,就是舆论监督的欠账,应该在年终盘点时抓紧追讨。如果舆论监督者只是曝光,而不能跟踪监督,则监督的效果必然不佳。舆论监督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这是舆论监督的规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对于监督者来说是一道“难题”,对于被监督者来说可能会是一种“难堪”,作为舆论又如何在这“两难”之中求得效益最大化呢?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的课题,笔者以为,如果能从主客体的心理上加以分析,寻求突破,那么,就有可能达到舆论监督的预期目的。 一、把握主体的心理状态,消除监督过程的心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必要性已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阐述和肯定过。尽管新闻媒体的舆论不完全等于社会舆论或公众舆论 ,但现今的舆论监督除了通过各种会议外 ,主要依靠媒体来实现 ,这也是不成问题的。那么它监督谁 ,靠谁来监督呢?我们的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它面向全社会 ,反映全社会 ,影响全社会 ,理所当然 ,社会的所有成员都是受监督者 ,也是监督者 ;一切危害社会生活、社会秩序、社会发展的言行都在监督之列。不过天下那么大 ,人和事那么多 ,总有个主次轻重之分吧!有位老报社的头头说 ,多年来他们报纸“鞭挞”的对象90 %以上是社…  相似文献   

9.
作为重要的舆论工具,报纸在舆论方面的使命,概而论之,乃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舆论导向包括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报纸反映舆论,就是要反映正确的舆论;引导舆论,就是要指导人们的认识方向,并形成一个明确的一致态度。作为重要舆论工具的报纸,在舆论监督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而言,舆论监督指批评报道。如从1997年5月23日起,《经济日报》连续刊登了四川科技讲演厅被出租问题的追踪报道。这一批评报道立即在四川引起较大反响。本来,闲置场所公开出租有其充足的理由:既物尽其用,还能为出租单位带来经济效益,没有什么不对…  相似文献   

10.
论文缩微     
舆论监督与监督舆论 常歌在《新闻论坛》上撰文论述,舆论监督具备了沟通法律与道德的中介功能。就监督的对象来看,舆论监督直接面对的是各级行政执法部门、经济部门、社会百态;就舆论监督的功能来看,权力阶层的违法行为与社会不法行为正是通过舆论监督昭然于世,或受法律制裁,或受道德谴责。 舆论监督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没有民主的舆论氛围和法律的有力保护,舆论监督的进程注定是漫长而艰难的。舆论监督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把“双刃剑”。舆论监督与监督下的舆论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两种权利与义务。既然是在民主与法…  相似文献   

11.
舆论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成为其最主要的表达渠道,于是媒介监督也就成了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理想状态下,舆论监督应该是一种非强制性的监督,“它的力量在于舆论的影响力,影响力不在于它拥有什么有形的权力,而在于舆论造成的一种精神方面的道德压力。”①在这种压力的督促与影响之下,被监督者的言行出现与公众意见一致的倾向,这就是舆论监督要达到的目的。基于舆论监督的这一内涵,媒介在行使监督权的时候就应该有这样一个底线——那就是始终自觉地作为公众意见的发布者,政府政策的影响者,一旦突破了这个底…  相似文献   

12.
从这几年来我们查处的投诉案件中,被监督者大都采取四种方式来抵制舆论监督。一是采取恶人先告状的方法,向上级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投诉叫冤。2001年,本报群工部接到读者来信,反映本市一家药店虚高定价欺诈消费者,记者多次实地调查走访相关人员,并到市物价局和医药局进行政策咨询,在此基础上,公开发表了《打击价格欺诈决不手软》的调查报告,文章发表后,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一直要求加强新闻舆论监督,但是新闻舆论监督的尺度问题却一直是监督者和被监督者争论不休的问题。新闻单位如何进行新闻监督,被监督单位如何披露不涉密的内容,都要有法可依,也要有法必依。  相似文献   

14.
温云云  高欣欣 《传媒》2021,(15):91-93
2021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正式生效,丰富和完善了对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权的相关解释和界定.一方面,该法强调以法律权威充分保障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权,在合理限度内给予媒体采访报道自由;另一方面,该法也为媒体依法行使舆论监督权划清了规则底线,保障了舆论监督的合法性、权威性和公信力.本文就《民法典》颁布实施后,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的合理空间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一直要求加强新闻舆论监督,但是新闻舆论监督的尺度问题却一直是监督者和被监督者争论不休的问题.新闻单位如何进行新闻监督,被监督单位如何披露不涉密的内容,都要有法可依,也要有法必依.  相似文献   

16.
邵荣英 《传媒》2020,(10):76-77
随着媒体融合不断深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不断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舆论监督功能越发重要。如何增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在舆论监督方面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成为当下各融媒体中心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融媒体中心自2019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以来,整合原有舆论资源,为老品牌注入新活力;培养“网红”新闻监督者,用流量为真相发声;开辟新的舆论监督节目,强势打造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舆论监督阵地。  相似文献   

17.
“舆论监督是一个过程:首先是新闻媒体把被监督对象的情况传递给作为监督者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从而对被监督对象的所作所为进行判断与评价,形成舆论,再通过新闻媒体传播出来,形成舆论压力,达到监督目的。”在实践操作中,舆论监督往往被看作是媒体监督,即民众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的监督。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对待舆论监督问题。 新闻舆论监督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权力制约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新闻舆论监督,与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一起,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监督体系。 在对待舆论监督报道问题上,人们的态度往往判若水火。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是最受老百姓欢迎的节目,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最关心的节目之一。朱镕基总理视察《焦点访谈》节目组时题词:“舆论监…  相似文献   

19.
殷莉 《声屏世界》2004,(10):27-28
“舆论监督”一词在1987年被写入党的十三大报告后,又连续出现在党的十四、十五、十六大的政治报告中,学界和业界这几年围绕此话题讨论的文章也颇多。可是在什么是舆论监督,如何认识舆论监督方面说法不一,本文试图从舆论学视角对新闻媒介与舆论监督的关系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舆论监督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也在深化。去年,有一篇被广泛转载的文章,标题是《正确的舆论监督也是主旋律》(作者姬建民,原载人民日报2006年6月2日,下简称姬文)。该文引用一位省委书记提出的“正确的舆论监督也是主旋律”的观点,并对此作出赞赏和肯定的阐述,批评了社会上存在的只把赞美和歌颂的舆论才看作主旋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