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们班有个较认真的学生,他在《假如我会克隆》的作文中写道:“我想:‘假如我会克隆,我一定要克隆出许许多多的人体器官,让器官有病的人都换上好的器官。”’我在批改作文时,将“我想”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并去掉引号。没想到,作文本发回去后,这个学生找到我说:“老师,课文里‘想’字后面就是用冒号、引号的。”我说:“你说的情况确实存在,但是,你是否发现课文里有在‘想’后面用逗号的,有在‘想’字后面用句号的,也有在‘想’字后面用冒号的?”他不解地问我:“那‘想’字后面到底该用什么标点符号呢?”我对他说:“这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具体的语境。”  相似文献   

2.
上一堂课,象写一篇文章,事先须严密地构思,精心地设计。但这并不排斥在课上有时灵机一动,暂时偏离教案,偶尔发挥一下。记得教《风筝》时,一个顽皮而不用功的学生读课文的开头两节;他读得疙疙瘩瘩,连有些习见的常用字也读错了,竟把“秃”读为“光”,全班顿时哗然,我却啼笑皆非。气恼之余,不知怎么,我突然从“秃”与“光”联想到了阿Q,立即意识到如借他来说明纠正错别字,一定是生动而有效的。于是,他一读完,刚刚颇为狼狈地坐下,我就开口了:“×××同学还读得不错……”这本是我常常鼓励学生的一句口头禅,不期然此时脱口而出,竟引得同学们大笑起来,以为我是在讽刺。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当务之急是要讲出“不错”的根据来,以纠正同学的错觉和解除那个学生的尴尬,这时我突然想起几天前遇到的一件事,于是,我马上接下去说:“这两节课文中,‘寂寞’的‘寂’字是比较难读的。上星期天,我去工人文化宫看电影《寂静的山林》,就听见两个青年把片名中‘寂’读成‘叔’。他们起码有二十多岁了,×××同学刚十三岁,能把“寂”读对,就不简单。”然后我又马上转弯:“但×××同学把‘秃’读成‘光’,是不应该的。我给你们讲过阿Q的故事。阿Q的头是‘秃’的,所以,他最忌讳人家说‘光’、‘亮’和‘灯’。可见‘秃’与‘光’确有关联,但又毕竟不同,‘秃’是‘秃’,‘光’  相似文献   

3.
1、“漏掉名数”这样说对不对? 为什么? 上课时,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 道应用题: 同学们做操,每排占7人,6排有多少人? 学生××上台板演: 7×6=42 答:6排有42人。 教师问:“同学们看,××同学解答得对吗?”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他解答得不完整,少写一个“名数”。教师随手在42后面写上“个”字。 少写名数,我认为这种说法不科学。这是错误地  相似文献   

4.
我们班有个学习较认真的学生,他在《假如我会克隆》的作文中写道:"我想:‘假如我会克隆,我一定要克隆出许许多多的人体器官,让器官有病的人都换上好的器官。’"我在批改作文时,将"我想"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并去掉引号。没想到,作文本发回去后,这个学生找到我说:"老师,课文里‘想’字后面就  相似文献   

5.
一、指导朗读,掌握描写人物对话的四种基本表达形式。 第一种:人称和叙述部分写在前面,说的话写在后面。“说”后用冒号。 基本格式:××××××说:“××××××××” 例句:有人问:“姑娘,你是个气  相似文献   

6.
宾老师作文讲评中的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感觉她指导得特别到位,特别好。她上的作文课是《给文具设计名片》。当堂讲评时,一个学生读他写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铅笔的头上有一个红色的东西,可以用来改正错字。”老师马上说“:这句话好吗?怎样写更好呢?”一个学生说“:在‘东西’后面加上‘那是橡皮’。”另一个学生说“:铅笔头上有一个红色的帽子。”老师说“:很好!把‘东西’改成帽子就更清楚、更形象了。”这时又有学生举手,老师让他回答。他说“:还可以‘把一个’改‘成一顶’。”又一个孩子也迫不及待地举手:“老师,可…  相似文献   

7.
每次在给同学们批改作文时 ,经常发现同学们在给“说”字打标点时 ,错处很多。现将如何给“说”字打标点 ,举几个典型例子 ,略加评析。1、不打标点作文时并不是一遇到“说”字都要给它打上标点符号 ,要看引没引用原话 ,引用了原话就打 ,没有引用就不打。例如 :只有我急得要哭 ,母亲却竭力地嘱咐我 ,说万不能装模装样 ,怕又招外祖母生气 ,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 ,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2、用冒号如果引用了原话话 ,而“说”字写在原话语的前面 ,要用冒号。句型为 :××说 :“……”例如 :我说 :“……从王春林家来。”文章开头就说 :“我对荠菜 ,…  相似文献   

8.
作文课上,一个平时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忽然抬起头,用胆怯的眼我看着我,欲言又止,但手中的笔始终不能落到纸上。过了一会儿,他又这样看着我。我看他那样子,知道碰到挡路的字了。于是我便和颜悦色地问:“×××,你什么字写不出?”见我叫他,他红着脸忸怩地站起来说:“‘可以’两个字怎么写?”顿时我的火气全上来了,真想大声呵斥他:“五年级学生连这两个字都不会写。”但我看到他那乞求而又可怜的目光,我强忍住了火气,把“可以”两个字写在黑板上。有的同学听到他问这两个字,发出了嘿嘿的笑声。我向这几个笑的学生扫了一眼说:…  相似文献   

9.
这一堂口语交际课,我带着一个小提包,微笑着走进课堂,神秘地对学生说:“今天口语交际课,我们先来看一个表演。”顿时,安静的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同学们乐得眉开眼笑。“真新鲜,上语文课还表演。”我接着说:“今天表演的内容是‘看××接待客人。’谁愿意来表演?”一下子,有七八位学生举手请求。我点了  相似文献   

10.
我信步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将相和”,让学生质疑问难。学生提问非常踊跃。学习委员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他说:“《将相和》这题目与文章内容不相符。”是吗?同学们都睁大了[睛。只见他清了清嗓子,继续发表]说:“课文写了三个故事,前两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见’写明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的结尾 ,教者让学生写出与 13 相等的分数 ,能写几个就写几个。同学们都在抓紧时间不停地写 ,尽量多写一些。可是 ,有一个学生只写了一个与 13 相等的分数 ,就坐在那里得意洋洋地看着其他的同学。汇报评讲时 ,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写出的个数。那个同学说 :“我只写了一个。”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可他却说 :“我虽然只写一个 ,但却可以表示无数个。”同学们都不明白 ,也很好奇。教者让他说出写的是什么样的分数 ,他的答案是 :13 =1×a3×a。他解释说 :“三分之一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a,它的大小…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我跟随省教育代表团到美国进行文化交流,在西雅图华盛顿中学,我观摩了一堂生理卫生教育课。上课了,恬静柔美的女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SEX(性)”,然后,面带微笑问大家:“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性’这个字时,想到了什么?”一个男孩说:“‘性’让我想到男人和女人。”同学们窃笑。一个印第安女孩说“‘性’让我想到生孩子。”有个男孩子冲他做鬼脸。另一个男孩说:“‘性’让我想到床。”同学们冲他扔橡皮,笑闹成一团。一个亚裔女孩勇敢地说:“‘性’让我想到生殖器。”同学们哄堂大笑。同学们说了无数种联想,每说出一种,老师便飞…  相似文献   

13.
又接一个六年级班,听原语文老师说,陆×不会写作文,在五年级一个学年中,作文练习先是抄语文课文,后又抄同题的“优秀作文”。针对这情况,我根据经验确定了:从提高认识事物能力入手,激发其表达兴趣……开学报到这天上午,我对陆×说:“下午你来学校,老师有事找你。”他还以为我要他和班队干部一起大扫除哩。我说:“老师要帮你写作文。”他听了,马上说:“老师,我不会写作文,还是让我抄抄人家的好作文算了。”我说:“老师知道你写作文有困难,特地给你‘吃小灶’,你还不乐意?”他似乎感到意外,我接着说:“后天的第一次作文题目是《暑期生活一则》——”还未等我说完,他赶  相似文献   

14.
我在讲《给颜黎民的信》一文时,关于“读书这件事是分几层意思说的”这个问题,有学生提出是分两层意思说的:第一层讲不要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第二层是讲不要专看文学书。而第二层又分别讲了要了解科学常识和看看世界旅行记。这种意见跟参考书,跟后面一篇课文《读书笔记》的内容都不相同。我请这个学生讲出理由来,他说:“课文第三段开头有个‘其次’,就是第二的意思。如果说读书讲了三层意思,那么第三自然段讲的“看看世界旅行记”应是第三层,那就要用‘再次’。很显然,这个‘其次’是第二层意思‘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当中的第二点。”  相似文献   

15.
这学期,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当要请学生站起来个别朗读时,他们就会一下子矮半截——头都埋得低低的!没有几个愿意站起来朗读;然而叫他们集体朗读时,他们一个个都精神饱满,读得有滋有味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找来陈涛同学询问,他是个胆大的孩子,回答问题挺积极的,可最近也不肯主动站起来读课文了。他的回答令我吃惊。他说:老师,你检查我们朗读时,总先说:‘请大家仔细听,××同学有没有读错的地方?’于是,大家都扳着手指头数他读错了几处。想到将要接受同学的‘弹劾’,我就会特别紧张,越紧张就越读不好,就不愿读了。”啊?问题竟然出…  相似文献   

16.
讲读完省编小学语文第九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以后,我对同学们说:“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请提出来。”一个同学说:“课文中‘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这句中‘蹲着’、‘半跪着’的各是谁呢?我不知道。”他提出这个问题后,我请同学们回答。一个同学说:“这个问题还不好回答?不管是谁‘蹲着’、‘半跪着’都行。”另一个同学说:“本文是作者的回忆。因时间长了,作者记不清楚了,所以就没有交代是谁?”很明显,这两种回答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许多地方正在相继推行“作业无‘×’号”,其基本做法有两点,一是把“×”号消灭在萌芽之中,即写作业之前先对部分后进学生进行适当点拨,以防止他们出错;二是变“×”号为对号,即批阅作业时对做错了的题目不打“×”,而是先给学生讲一讲,让他们把错题擦掉改成对的,然后打上一个“√”(小学数学作业和低年级语文作业一般使用铅笔来写)。前不久有位专家还在《人民教育》上撰文为北京某校的“作业无‘×’号”拍手叫好,其理由不外乎两点,一是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消灭作业中的“×”号果真有那么多的好处…  相似文献   

18.
谈“信”色变谈到“信”,某地小有名气的校园小诗人陈××的脸色变了:“我喜欢动笔写些小情小感投稿,一些报刊编发我的稿件时常常登了我的通信地址,于是乎,我一次又一次饱尝令人作呕的“信”骚扰!我的生活越来越不平静了……先是‘中国当代××大辞典编委会’来信,说要编入我的光辉事迹,后又有‘中国当代××年鉴编委会’要对我实行‘全面包装’,继而《中国××文学报》夸我  相似文献   

19.
所谓‘私房作文’,是指班级例行作文之外学生自发写的作文。说起‘私房作文’,是由一个学生引起的。一天,一个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拿着一篇作文稿找我修改,他腼腆地说:‘老师,请你给改改。’我一读,觉得大大超过他平时作文。‘你写的?’他说:‘我作文水平老提不高,总觉得课堂上那点时间不够用,作文题也不对味,我背地拿劲写一篇,写我喜欢写的,瞧瞧可行。’我深受启发,立即把这篇作文当班宣读,借机鼓励学生写‘私房作文’。同学们情绪高涨,跃跃欲试,后来真写出不少高质量的作文。  相似文献   

20.
前一阵子,听了一堂语文课——《丑小鸭》。学习第一自然段时,一个小男孩站起来朗读:“……连妈妈也不喜欢他。”马上,一个稚嫩的声音叫起来:“掉了一个‘太’字!”我暗喜:好,这下有文章可做了。可是,遗憾的是,执教老师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对,这里还有一个‘太’字。”接着,老师似乎意识到了什么,赶紧添了一句:“××同学的小耳朵真灵!”同学们都向××同学投来了羡慕的眼光(因为他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脸上露出了羞涩而激动的笑容。语文课在预定程序中仍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可我的心里却泛起了阵阵涟漪。童话中可怜的丑小鸭因为生得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