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蒙古族多声部民歌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在简单介绍蒙古族多声部民歌的外延的基础上,以《珍贵的诃子》、《孔雀》和《书前序歌》为例,分析了蒙古族潮尔哆与说唱音乐的基本特征,对蒙古族潮尔哆与说唱音乐的旋律、结构等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音乐形式分为长调、短调、呼麦、潮尔、民歌等.  相似文献   

3.
多声部民歌是民族音乐艺术的瑰宝。将湖南靖县多声部民歌的音乐本体进行和声感、复调、调式、声部组合以及民族音乐审美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必将有助于人们领略其音乐的特征和实质。  相似文献   

4.
我国各民族多声部民歌的发现 ,改变了“中国民族音乐没有复音音乐”这一论调长期左右音乐理论的状况。多声部民歌的发现 ,最早是在五十年代 ,但它的产生则远可追溯到母系社会后期。现存的多声部民歌按内容来说多为与农业有关的劳动歌曲、祭祀歌曲以及婚恋、风俗歌曲。中国各民族长期以来一直沿袭着农耕为主的农业社会形态 ,一些集体进行的传统社会活动 ,如祭祀、劳动、集体求偶等 ,为这些多声部歌曲的产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在历史的长河中 ,这些风格各异、五彩缤纷的多声部歌曲为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增添了绚丽的色彩。随着社会的进步 ,工业…  相似文献   

5.
《森吉德玛》是我国作曲家、教育家贺绿汀(1903-1999)在1949年编创的、以蒙古族民歌为主题材料的管弦乐作品。作曲家借鉴了西洋多声部创作手法,为蒙古族民歌开辟了新的表现形式,并且为单声部民歌赋予了多声部意义。分析此作品的技法特征,对于分析与创作具民族音乐风格的管弦乐作品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羌族"是一个云朵上的民族、歌声中的民族[1]。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民歌这方面有独特的吸引力;又在多声部民歌中散发着无比浓烈的音乐气息。在这里,我们就主要探讨羌族多声部民歌这一部分,从了解羌族多声部民歌、探索羌族多声部民歌到我们真正爱上这片热土,爱上这里的多声部民歌文化。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民歌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发展和音乐文化的繁荣,促进了蒙古族民歌与不同音乐体裁和创作方式的逐步结合,孕育、产生了以蒙古族民歌为题材、具有蒙古音乐风格的器乐曲。蒙古族民歌的器乐化发展,既保持了民族音乐的内涵和普遍的表现形式,又融合了当今中西音乐的多种创作技法,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将对蒙古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羌族传统多声部民歌流传于岷江上游羌语北部方言区的松潘县羌族聚居区,以一个声部与另一个声部交织的音乐结构形态,在旋律的音高、音值、节拍等构造上具有独特性,这些特性反映出了羌民族悠久历史的音乐文化习俗。分析与归纳羌族传统多声部民歌的乐曲结构、节拍形式、旋律构造,进行其音乐形态方面的研究,有利于羌族传统民歌的发掘、整理、保护与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9.
教材:湘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教材分析:本章节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和民乐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本节课通过对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三大少数民族民歌的鉴赏,体验、归纳其音乐风格特点,探究民歌的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民族文化、语言  相似文献   

10.
洮岷花儿,是一种发源悠远的地方性古老民歌,有单声部的"南路花儿"和多声部雏形的"北路花儿"。洮岷花儿作为民族音乐的基础,实际上是一个音乐文化事象和群体的音乐文化事象丛。文章通过对两种"洮岷花儿"音乐特征及综合对比分析,寻找蕴含在中国民间活态音乐中类似的音乐特征,把花儿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价值的象征,研究其音乐文化的流变。  相似文献   

11.
洮岷花儿,是一种发源悠远的地方性古老民歌,有单声部的"南路花儿"和多声部雏形的"北路花儿"。洮岷花儿作为民族音乐的基础,实际上是一个音乐文化事象和群体的音乐文化事象丛。文章通过对两种"洮岷花儿"音乐特征及综合对比分析,寻找蕴含在中国民间活态音乐中类似的音乐特征,把花儿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价值的象征,研究其音乐文化的流变。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西方近现代作曲技法时,笔者在其中发现在和声与调式调性、节拍上的运用上与我国的传统多声部音乐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相似性,故笔者试图从传统民间多声部民歌中寻找一些特点,旨在能更好的运用多种西方的作曲技术来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创造出具有现代特色的"中国音乐"。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的民间音乐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器乐、民族曲艺等多个方面。这些多样的蒙古族民间音乐对于幼儿的教育却少之又少。从目前幼儿教育的现状来看,对于幼儿所开展的民族音乐教育活动形式较为单一,适合幼儿教育的素材收集、整理也比较少,对于幼儿民族音乐能力方面的培养也很有限。因此,我们要精心筛选一些优秀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民族民间音乐内容,渗透于幼儿的音乐活动中,让孩子从小体会到民族民间音乐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潮尔是最富有草原特色和传奇色彩的蒙古族传统的代表性乐器.也可以说是蒙古族历史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挖掘潮尔的民族文化内涵,拓展其民族精神的外延,意义尤为深远。本文就潮尔的世系,潮尔艺术大师色拉西,以及潮尔的保护与传承等方面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15.
羌族多声部民歌是羌族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通过对羌族多声部民歌研究历程的回溯与梳理,发现目前羌族多声部民歌的研究可归纳为三方面:音乐的本体研究、音乐的民俗文化研究、音乐作为非遗的保护传承研究,其中以音乐的本体研究为主。目前羌族多声部民歌的研究还缺乏从羌族自我、他者及二者兼顾的多视角就羌族多声部活力与濒危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化、跨学科地调查分析。文章依据格兰特"濒危音乐评估体系(MVEF)",以小姓乡羌族多声部民歌外部资源的支持度为例,就羌族多声部民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地田野调查及评估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民歌的多声音乐形态──“安代”民歌中的呼应手法潮鲁(内蒙古师大音乐系)“安代”是流传在科尔沁草原上的蒙古族民间歌舞。“安代”的形成同蒙古族萨满教中“博曲”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驱鬼治病的用途,还是民间活动的形式,都有很多近似之处。“安代”在长期...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民歌教育活动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幼儿教育的本土化以及幼儿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以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幼儿园为例,对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民歌教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民歌教育活动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民歌教育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少数民族音乐价值观的失落;课程设置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脱离;蒙古族民族音乐师资及相关教材、音像资料缺乏等。对此,蒙古族地区幼儿园及教育主管部门应提高对蒙古族民歌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民族音乐教师队伍建设。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18.
对近二十年云南红河哈尼族多声部民歌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围绕"音乐形态"、"人文背景"两方面探讨红河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在不同学术分期的研究重点和时代特征,研究呈现出"局外"描写为主以及侧重音乐形态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羌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羌族人民至今仍保留着独特、古朴的民族音乐;尤其是羌族民歌更是与当代羌族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本文将对羌族多声部民歌的演唱风格与结构特征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羌族音乐与民歌风格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歌历史悠远、博大精深,多以单旋律来表现艺术内容.纯人声多声部的阿卡贝拉民歌演唱形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为小学阶段民歌多声部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实践方向.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一系列民族性和声教学,让孩子在演唱中感受体验"民族性和声"和声效果和艺术魅力,体验到立体丰富的音响效果,更加喜爱民歌,乐于传唱民歌,从而增强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