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感人的故事一路走来 6年前即1999年.我在沈阳晚报周末部任一、二版编辑.每天必做的事情是研读省内外报纸的周末版。5月初的一天,偶然在鞍山日报周末版上读到一篇报道。  相似文献   

2.
河北日报编辑部开始对稿件实行等级评审和考核办法,各版统一分数,稿件得分按基本分加等级分计算,每篇稿件基本分为5分,被评为重点稿件的,再按A、B、C、D四个等级加分;A稿加25分,B稿加15分,C稿加10分,D稿加5分。同时,重点稿件与日评好稿结合,评上A、B稿的原则上为日评一、二等好稿。一等好稿另加30分,二等好稿加20分。这样,一篇稿件的最高得分可以达到60分,最低仅为5分,上下相差12倍。稿件得分同考核和奖励挂钩,大大拉开了分配档次,激发了全体采编人员采写好稿的热情,稿件质量明显提高。(据《办报…  相似文献   

3.
沈阳日报社办《沈阳日报》、《沈阳晚报》两张报纸。1992年初以来,我们为了增强报社的凝聚力,充分调动起编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加强管理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实行内部职称聘任制,取得了可喜成果。选准突破口——改革聘任制《沈阳日报》、《沈阳晚报》两个编辑部共有170多名编采人员,但过去却经常出现“稿荒”,特别是有分量的重点稿“稿荒”。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在分析原因时找到了症结,那就是相当一部分编采人员工作没有积极性,精力没有用在办报上。具体说来,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有的记者不务正业,整天陷在应酬中,报社有关部门曾做过统计,有些记者平均每天至少参加一个会(产品鉴定会、新闻发布  相似文献   

4.
宁云鹏 《记者摇篮》2008,(12):14-15
他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办报上,把一朵朵“带露的鲜花”奉献给读者,被国内新闻界誉为“办报迷”——《刘黑枷:新闻工作者的榜样》这篇1.3万字的长篇通讯,于2004年4月8日发表在沈阳日报一版头题位置上,同时配发了《为党的事业奔走呼号》的评论员文章。稿件见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5.
党报的周末版如何坚持党报性质,同时又形成和发展周末版独特和健康的风格,充分发挥周末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近年来,我们沙市日报周末版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处理好周末版与正版的关系,明确周末版姓“党”姓“新”不姓“文”。 沙市日报周末版是1988年下半年创办的,开始叫《星期天》,改为日报后,改称周末版。创办时报社领导就明确规定了周末版的性  相似文献   

6.
近日,随着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一纸判决的送达,渭南日报涉诉一起长达5年的新闻侵权案终于走完了被起诉、败诉、上诉、再败诉的诉讼之路。《渭南日报》由此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法律、制度等方面的诸多“死角”也随之显露出来。1995年3月21日,渭南日报接到了澄城县人大寄的一篇稿件,反映澄城县人民法院接受县人大监督,纠正一起错案的新闻稿件。编辑人员在审核稿件后认为具有刊载的价值,于27日三版刊出。1995年7月,该稿涉及到的澄城县法院法官张法海来到渭南日报,称该稿失实。渭南日报即与澄城县人大联系,要求就张法海所反…  相似文献   

7.
吴万里 《新闻三昧》2004,(12):26-26
上海解放日报周末版经常刊登一些“特稿”,题材大、内容真实感人。11月3日“大爱无言”就是这样一篇好稿。  相似文献   

8.
1993年,我采写的稿件有150篇被地区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其中有两篇刊登在《工人日报》要位,《陕西日报》、《陕四人报》、《渭南日报》均采用多达20余篇,《中国电力报》采用了8篇,许多通讯员问我上稿多的原因,我的经验是:精心制作标题,紧紧扣住编辑。 我们通讯员采写的稿件,第一位读者首先是编辑,而编辑先看到的是标题。一则好的标题。常常会使采写的稿件,增辉添彩,使读者看后回味无穷,能把编辑像磁力一样的吸引住。这就是“第一印象”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一、冯金声其人年已72岁的冯金声幼时读过几年的私塾。20世纪70年代初,因他有些文化,村里让他当上了学习读报员。1971年的一天,他比着报纸上新闻稿件的样子写了一篇《毛主席著作需勤学》的稿子。不久,此稿在《南阳日报》上发表,报社还给他寄来了0.9元的稿费。顿时,冯金声居住的好庄村热闹起来,人们奔走相告:冯金声上报纸了。也就是这篇小稿件,引导着冯金声走上了新闻写作之路。有耕耘就有收获。从此,冯金声写新闻一发而不可收。30年来,他常常利用农闲时间走东串西去采访,深夜孤灯驱寂寞。他先后在《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0.
《恩施日报》2004年8月份开展的"新闻扶贫乡镇行"采访活动,是一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有益实践。 恩施自治州地处老少边穷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在开展"新闻扶贫乡镇行"活动之前,报社对全州乡(镇)用稿情况的统计表明,在近三年中全州有近一半的乡镇在《恩施日报》上稿数量较少,有的乡(镇)甚至一年中未在《恩施日报》发表一篇稿件,造成一些基层单位新闻宣传贫乏现象的  相似文献   

11.
我们常听到读过《新疆日报》周末版现改为新疆日报增页《生活导报》的人称赞她办得不错。 一年来,我们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其中有忙于公司业务的“下海人”,视力不佳的退休职工,不苟言笑的公安人员,穷乡僻壤的农工,以及衣带渐宽、自我感觉很好的文化人,他们对《新疆日报》周末版都有自己的看法,无论他们寄来的一封封来信,还是我们在采访工矿企业、商店、菜摊时听到他们谈论《新疆日报》周末版的只言片语,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各阶层读者对她的厚爱。 作为周末版(以下均指本报周末版)的采编人员,过去的一年我们究竟做了些什么?报纸是人办起来的,《新疆日报》周末版的采编人员都是比较年轻,是清一色的恢复高考后毕业的大学生,“不安份”是这些人最主要的特点,他们都渴望在事业上有所作为,通过才能的发挥使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  相似文献   

12.
华西都市报采用“连坐法”制止“有偿新闻”华西都市报是四川日报主办的一张晚报型市民日报。为了杜绝“有偿新闻”,该报制定了“连坐法”,规定:对于任何一篇软广告稿件,每一关都有“枪毙”的权力。一旦在版面上出现,写稿的和编稿的记者、编辑、部主任及签发的总编辑...  相似文献   

13.
前几年,我给北京一家报社的周末版每年都要邮寄20多篇稿件,通常会被采用近10篇。去年,我先后发出30多篇稿件,却连一篇也未见报。这一反常现象引起了我的反思。难道是因这个周末版改换了原先的特色,我寄去的文稿“不对路”?不是!购阅两期该报,发现周末版的风格“涛声依旧”。莫非是因笔者“产品低劣”?似乎也不是。同样一篇稿件,寄出后却常被《人民日报》和《半月谈》等报刊所采用。这究竟是何缘故呢?  相似文献   

14.
在调进《新生报》编辑部工作之前,我在农场担任过26年新闻干事,深知当一名基层通讯员的甘苦。一篇稿件,从采访、写出初稿、送审、修改到复写、寄发,要花去很多心血和时间。通讯员把稿件寄出后,希望报纸、杂志、电台采用,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报刊、电台能否多采用一些通讯员的稿件呢?回答是肯定的。调进《新生报》3年来,我作了如下尝试。一、多编短稿。一般来说,编辑编长稿较省事。我自己也喜欢写通讯、特写,动辄二三千字。这对一张8开小报来说,要占一块较大版面,势必挤掉好几篇短稿。因此,我在编稿时尽量抑长扬短,稿件可以编短的尽量编短,把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掉,力求在一个版里多发几条。这样做,删  相似文献   

15.
6月28日,我到莱芜市钢城区艾山街道下基层采写的最后一篇稿件见报.总计9篇下基层稿件中,有6篇被评为A级稿,3篇上了头条."新闻是跑出来的,脚底板下出新闻",这句话在"记者下基层"活动中再次得到了验证. 近年来,我积极参加<(莱芜日报>组织的"记者下基层"活动,收获了一些好稿件,更重要的是对新闻的内涵、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两会已经结束。在社党组正确领导下,在这场战役性报道中,新华社播发的一批重点稿件引人注目。2006年新华社播发的采用家数在100家以上的99篇两会稿件中,重点稿占27篇,而2005年采用超过100家的两会重点稿仅有5篇。两会期间,新华社营销总平台和分平台组成了39个小分队赴39个报业集团,对各大报业集团采用新华社两会稿件情况进行专项分析,每天提前将《稿件采用情况统计报表》送给前方报道组。用户认为,今年两会新华社重点报道既具有权威性又有较强的可读性,方针政策分析解释到位,选材真正做到了“三贴近”。一、悉心经营一批题材重大的报…  相似文献   

17.
我是2001年4月进报道组工作的,转眼已一年多时间.2002年度,我在报道工作中取得了一些进步,全年共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新闻稿件约20多万字;在浙报集团的各类报刊中共发稿件76篇,其中重点稿64篇.本人荣幸地被评为浙报集团2002年度最佳报道工作者.下面,我谈点自己一年来从事报道工作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8.
(一) 如果把一张报纸的版面比作一桌宴席,那么版面编辑就是一位烹饪师。各个专版如同一桌桌口味各异的宴席,版面编辑则是一个全能的烹饪师:既要能烹制出“兰花熊掌”等高档次的大菜,又要能拌出“芹菜杏仁”一类清淡可口的小菜;既要注意营养搭配,又要使其色、香、味俱全。 专版设计中的所谓“营养搭配”,即在选择稿件时,要注意其内容上的多样化。就是说,既要有新近发生的事件,又要有知识性、趣味性较好的稿件,我在编排沈阳日报周末版二版《社会广场》专版时,开设了《新闻人物》、《英雄谱》、《热门话》、《史海浪花》、《流行…  相似文献   

19.
在新疆公安战线提起乌市公安局宣传科科长石国湖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晓,人们经常在新闻媒介上看到他采写的新闻报道。这位勤奋的笔耕者自1988年开始从事专职公安宣传工作以来,每年仅在新疆日报上发表的作品就达50篇以上,而且在报纸举办的多项征文活动中都获过奖,他年年被评为新疆日报的优秀通讯员。1995年他采写的稿件被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各新闻传媒刊播的有500多篇次,其中在新疆日报见报的有70多篇。今年头5个月他的稿件又被各级新闻单位刊播210多篇次。  相似文献   

20.
《陕西日报·周末版》于1991年9月14日创刊,至今年9月4日,已出刊整整百期,历时两年。创刊前,报社社委会在《关于出刊<陕西日报·周末版>等几个问题的通知》中就勾画出了《周末版》的结构框架:每逢周六出版,为对开一张四个版,版次与正报相接,即为5、6、7、8版。《周末版》的内容:5版为社会生活版;6版为文化、文艺、体育、旅游、家庭生活等专栏版;7版为文摘版;8版为国际副刊版。在《周末版》创刊号的《创刊寄语》中,有这样一段话:“本报周末版将为读者提供一连串的社会长镜头,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剖析和透视,使你牢牢把握时代潮流的脉搏和走向;周末版将成为你生活中的好伙伴,她既可以把你带进文苑艺海,使你在高雅的艺术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