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公共电视在全球范围内日渐式微,然而台湾公共电视却迎难而上并获得了较快速的发展,这成为一个特别值得探究的问题。采用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按照时间顺序,将台湾公共电视分为构想、提出与形成三个阶段进行政策梳理,作为政策动因分析的背景。同时,采用公共政策理论的经典分析模型——精英理论模型与团体理论模型,着重探究台湾公共电视政策形成的动因,剖析台湾公共电视政策的利益博弈与路径选择。希望这种研究不仅是对台湾公共电视的深层思考,更是对大陆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后发地区的公共电视,在面对新技术、解除管制等传媒领域变革的背景下,台湾公共电视与BBC、NHK等相对成熟的公共电视政策变迁有着明显的不同。文章立足于公共政策的视角,着重从经费、数字化、公共资源分配等方面分析台湾公共政策调整的过程;同时采用渐进主义模型探究政策调整的动因,剖析台湾公共电视政策在动态调整中的利益博弈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4,(19)
伴随着台湾公共电视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台湾公共电视评估体系也经历了以收视率作为标准、纳入收视质作为标准和由公共价值评量指标构建标准的三个发展阶段。台湾公共电视评估体系博采众长,从收视率为导向的商业电视评估模式下突围,发展出收视质的概念,最终确立了涵盖25项指标的"台湾公广集团公共价值评量指标",并体现出以法律法规作为根本保障、以公共价值为核心指标、以研究机构主导模式为主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台湾的公共电视诞生于一个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极度发达,电视市场完全竞争的时候。有人认为这是对商业化越演越烈的台湾电视业的一次反省;也有人不得不担心,面对这样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收视率至上的电视时代,公共电视能否达成其设立之初的目标?本文从台湾公共电视的经营体制入手,分析收视率对于公共电视评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商业化新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全球化与解除管制成为近十年来传播领域的潮流,公共广播电视发展由盛转衰,并成为共同关注的焦点。以台湾公共电视为例,重点从资金、收视率和治理结构三个层面对商业环境主导下的公共电视的问题进行探讨,试图运用公共政策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台湾媒介领域的专家深访,提出建设性的策略。希望对台湾公共电视的探讨不仅是对全球传媒版图的一个完整关照,更重要的是对处于国际化接轨和产业化转型期的我国大陆地区广播电视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下"公共频道"对于公共电视理念与实践在华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合法性"身份与"技术-效率"路径两个方面:其一,"公共频道"自1998年在中国电视界出现,它的缘起和内涌便与公共电视大相径庭,但因其身份表达的模糊性及衍生出的覆盖性,可能影响到公共电视的"合法性"身份及其理念在中国的推广.其二,作为公共电视实践自节目层面的"虾米模式"向制度层面的"大鱼模式"演进之中间路径的频道层面"小鱼模式",其发展空间与资源在当下中国电视界也被大量追求"最大化原则"、使用同一呼号且变相进行市场化竞争的"公共频道"所占用.  相似文献   

7.
1998年财团法人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终于正式成立,公共电视台并于同日开播,完成了长达十八年的建台历程。公共电视是以中华民国《公共电视法》为标准,为服务公众而成立的一家独立且全民共同拥有的公共媒体,它不受任何政府、政党及利益团体控制。然而公视的发展之路并没有像当初设想的那样一帆风顺,它的独立性也受到质疑,尤其可以在其赖以保持独立性  相似文献   

8.
历经十六年的筹建,台湾公共电视台(下文简称公视)终于于1998年7月1日成立.十年间,台湾政局动荡、经济低迷,各种社会势力冲撞加剧.新生的公共电视被挟着参与博弈,一路走来,步履维艰.如今,"山雨欲来风满楼",新一轮的媒体整合随时可能开局.  相似文献   

9.
公共电视"公共性"实现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和不同国家独特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理念相吻合。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决定了公共电视"公共性"的生存空间。在中国当前的社会语境中,处于缺位状态的公共电视同时面临发展的紧迫性。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自主创新模式将是我国公共电视发展的一种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自1998年我国首个公共电视频道开播以来,我国的公共电视频道经历了12年的发展。但是,由于受我国媒介市场化的影响,公共电视频道的发展偏离了其公共性的本位,受到商业化的侵蚀。本文通过归纳总结我国电视频道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就我国公共电视频道如何回归本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海峡两岸逐渐恢复了中断30余年的文化交流,隔海相望的福建省凭借其与台湾地缘、血缘等的区位优势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与协作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1978年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恢复后,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1979年开始大量收集收藏台湾出版的社科文献,并开创了对台湾社科情报资料的分析研究工作,在为领导决策和"台湾问题"研究服务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福建成为大陆各省市在收集收藏台湾社科文献、加工整理台湾社科情报信息较早的省份.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中国的公共电视频道已经开播多年,而且数量不菲,但是,却似乎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究其因,恐怕能装满一箩筐,而对公共电视的理解有误和对与公共电视相关的理论探讨不足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期发表的一组有关公共电视的文章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地及课题小组提供,这里既有对西方公共电视发展的介绍,又有对中国公共电视发展的思考和设想,虽非完善,但也不无新意.我们期望业界和学界的朋友能够对中国公共电视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中国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公共电视,构建和谐社会更需要公共电视.  相似文献   

13.
台湾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大陆相比较,台湾的数字图书馆起步较早,并在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通过介绍台湾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台湾经验对我国大陆方兴未艾的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共频道的现状及转型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公共电视名不副实,公共频道开播至今并没有真正把"公共利益"作为追求目标,在公众心目中,公共电视频道与普通的综合、专业频道一样,其定位与国外的"公共服务电视"相比,相去甚远.公共电视模式本身具有突出的优越性,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电视,本文分析了西方国家公共电视的运行机制,并结合我国媒介环境,就我国公共频道的转型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5.
转型中的公共电视与电视公共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电视作为一种媒介体制,在新世纪以来,正面临着市场化、数字化和全球化语境的冲击与挑战,酝酿着媒介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服务转型。然而,认真观察公共电视的规制化——去规制化——再规制化的变革路径  相似文献   

16.
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分别从不同的路径传入大陆与台湾,尽管日后发展道路不同,但彼此文化根基的相连与血脉的相融让两岸电影互相影响。在台湾的日殖时期,无论是在影人之间的互动来往上,还是在电影的创作、发行与放映上,大陆电影与台湾电影都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产生着关联。  相似文献   

17.
台湾电视剧行业曾推出过许多经典电视剧,但随着大陆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影视产业迎来发展大好机遇,观众的观看习惯和审美趣味也随之转变,传统台湾电视剧的收视"神话"在大陆电视剧、日韩剧等冲击下日益破灭.随着国际流媒体的不断发展,在其资本的加持下,台湾电视剧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契机.通过采用在线式参与观察以及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与15名大陆观看国际流媒体"落地"台湾剧作的用户及5名海外华人用户进行对话,探究处于不同空间的用户对于国际流媒体"落地"台湾的剧作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台湾武侠小说评论家叶洪生先生与淡江大学林保淳教授对武侠小说这一文类的研究已持续多年,颇有创见。近10年联手撰写《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以下简称《发展史》),以翔实的资料与简明的阐述将台湾武侠小说自上世纪下半叶50年来的发展脉络一一厘清,以正台湾武侠小说研究之谬误。书中将此50年武侠小说划作发轫、兴盛、退潮、衰微四期,  相似文献   

19.
为推进海峡两岸档案事业合作与发展,2014年6月10日至17日江苏省档案学会考察团一行4人,由江苏省档案局局长谢波带队,赴台湾进行学习考察. 考察团先后参访了台北、台中、高雄、台东等城市,对台湾档案管理局、台北市内湖区户政事务所户籍档案室、台湾文献馆、台湾电影资料馆、台湾营建研究院以及孙中山纪念馆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台湾同行亲切座谈.  相似文献   

20.
公共电视与公共领域的建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共电视作为西方电视的一种制度,在为公众利益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球媒介竞争加剧,电视的商业化趋向使电视媒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和议论,中国的电视媒体也无例外。在这一背景下,重视并讨论公共电视制度在中国的必要性、可行性就显得尤为迫切。为此,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石长顺教授主持的课题《公共电视研究》,对公共电视与公共领域的构建、公共电视的本土化运作、公共电视的公众利益表达和公共电视在中国建设的基础等问题作了专题探讨,以求对中国电视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性的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