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奇敏 《培训与研究》2009,26(4):121-122,133
唐诗英译是一项意义深远的跨文化传播活动。译者既要考虑唐诗的音韵、结构和修辞等语言特征,又要准确传达诗的整体意境和文化内涵。本文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竹枝词》的不同译文入手,比较、分析了各译作的语言艺术及整体效果,认为唐诗英译应遵循以意为先的原则,以传达原作的整体神韵为第一要务,并在此基础上尽量弥补诗歌翻译中音美和形美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唐诗英译出了对照版本,其中不乏佳译.然而,作为一种美学欣赏,我们在以中国读者的身份去读英译汉诗时,除感谢译者付出的巨大努力外,却总感到有一丝憾意:原诗中的神韵并没有完全传达出来.本文结合实例对唐诗英译作品出现的意境传达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意象在中国诗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文学上,意象被认为是中国唐诗的精华,而唐诗的美也正是通过种种的文化意象才得以体现出来的。因此,在唐诗英译中要特别注意文化意象的传达。本文介绍了唐诗英译中文化意象传达所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应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各国交流日益频繁,文化输出和传播成为体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唐诗作为中国漫长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创造人类文明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一席之地,应该得到广泛传播。由于语言不同、文化不同,这种传播涉及到唐诗英译如何精准表达的问题。本文通过论述唐诗英译的重要性、汉英两种文化的差异以及唐诗英译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翻译策略等来探究唐诗英译中人称代词的互换。  相似文献   

5.
在某些程度上,针对不同唐诗具体的文本功能,采用符合原诗语言功能要求的翻译策略,不失为许渊冲唐诗英译的妙处之一。许渊冲唐诗英译的美学策略体现了纽马克文本功能理论的合理性和实用性。纽马克的文本功能理论为唐诗英译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指导方向,使唐诗英译过程中的语言表达问题得到相对合理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陈琳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4):65-66,71
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意境美是诗的灵魂所在。通过对几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英译中的意境美研究发现,在唐诗英译中必须注重对意境美的追求,这是意美原则在唐诗英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每个民族的语言与文学艺术作品的形成,都带着独有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唐诗作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学花园中的奇葩。把唐诗翻译成英文,让外国读者也能欣赏唐诗,这也是中西文学交流的需要,而准确的翻译也是翻译界的追求。本文通过对几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英译中的方法及策略进行研究,发现其唐诗英译中意境美的重要性,要正确地翻译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并将诗意传达出去,就需要译者必须去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使诗的意境和文化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唐诗,是意境美、音韵美与形式美和谐统一的艺术。这些美感在其英译中不但不能丧失,而且还要尽量体现。翻译难,译文学作品尤难,译诗更是难上加难。对唐诗的英译,其困境早已是翻译界的共识。尽管如此,依然不乏唐诗英译的上乘之作。本文精选出自翻译大师手笔的唐诗译作,加以分析,联系翻译实践,从多个角度阐述唐诗英译对音韵美感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唐诗英译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笔者以目的论为基础,分别论证"跨文化交际""审美"以及"忠实"三个主要目的在唐诗《送友人》英译过程中的应用,希望对唐诗英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唐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擅长借物抒情。意象图式作为隐喻认知的基础,将其引入唐诗翻译研究能为唐诗英译开辟新的视角。本文将以唐诗《芙蓉楼送辛渐》的两个译本为例,试图用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对译文进行分析,探索其意象认知与图式建构,以进一步利用意象图式进行唐诗英译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孙大雨是新月派重要诗人,在英诗中译和中诗英译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中国唐诗英译中,孙大雨先生以保留中国文化意象为主,主要采用音译、直译、意译等方法翻译中国诗歌中的民俗文化词汇。通过分析四首孙译唐诗发现,孙大雨先生译诗手法灵活多变,较好地保留了唐诗中的文化元素,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平等地对话与交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对唐诗翻译中的语用学作了进一步分析。通过选取部分翻译家的译文,从意境、指称关系、言外之意三个语用角度概述了唐诗英译的得失。认为虽然唐诗英译难免有语用损失,但这并不意味着唐诗不可译;相反,只要努力去寻找语用最佳关联,译文同样可以达到与原文相媲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唐诗英译是项极为复杂的工程,可分为不同翻译流派,可从各种不同角度探讨。本文主要意在通过分析李商隐《锦瑟》一诗中的典故,对比几个英译版本,初步探讨一下唐诗英译中的典故翻译。  相似文献   

14.
唐诗中典故的运用往往使得作品文采飞扬,典故往往"言在典中,意在典外",如何有效地向目的语读者传达源语中典故的隐含意和文化内涵而又能保持源语的味道是典故英译的关键。本文试图从最佳关联性的角度去解释唐诗典故的英译,提出了四种翻译唐诗典故的翻译策略,关联理论为典故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娄梦佳  宫丽 《现代语文》2015,(2):154-155
本文通过对唐诗《江雪》及其四个英译本逐字逐句的深入解读,比较分析了四个译本分别采用的翻译策略和其对原诗意境的传达程度。以该诗与译文解析为例,归纳得出在汉诗英译过程中对意境把握的三个层次,总结出诗歌译者的责任与诗歌翻译的规范。  相似文献   

16.
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语言特色、表达方式、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汉英诗歌特点的不同,在唐诗英译的过程中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结合运用不仅能使译文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还能使唐诗特有的风格更好地反映于译文之中。因此,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对唐诗英译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尝试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唐诗的人称指示语英译做出分析与讨论.指出唐诗英译时增补人称指示语往往会导致人称判断的混乱,出现文化亏损并破坏源语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18.
唐诗节奏感强、韵律优美。对于绝大多数唐诗,许渊冲提出在荚译中完全展现原文的“音美”难度是非常大的,只能通过押韵、抑扬等方式来最大限度的传达“音美”。本文即以《回乡偶书》《游子吟》以及《江边柳》为例来分析一下“音关”在许渊冲英译唐诗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关联理论角度审视了唐诗英译中的厚翻译现象.作者认为:厚翻译在唐诗英译中主要体现为文内释义、脚注、评注,有利于扩充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提高认知效果,传递原文的最佳关联性,当然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唐诗英译经历了百年历史,译来自是认知结构不同的两个主要群体,即以英语为母语译和以汉语为母语的译群体。由于他们的主客体对应格局不同,由此产生不同的心理定势,无意识地规范和制约本群体成员的具体翻译活动。译凭着类似本能的化修养,以符合本群体的化规范情况下选择原诗、翻译方式,并根据本群体的化规范来指正另一种群体的译。然而,这两种群体从不同侧面为唐诗的翻译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