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创业教育师资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当前,创业教育的理念、发展基础、管理体制以及绩效评价等是当前制约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因素。文章从加强创业教育理念、夯实创业教育发展基础、健全创业教育管理体制、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对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创新创业推动当代经济发展、助推科技进步、驱动国家繁荣的作用日益明显。当代中国推崇创新创业精神,大学生创新创业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基于这个现状,本论文在研究有关创新创业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其激励机制进行了探讨,希望为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全方位"为视角来研究高校大学生有关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多方主体互动、协作的系统工程。高校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创业的指引作用,调整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创业教育相关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持续探索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高校、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合互动机制,加强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指导,并注重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从而,构建起一个多方联动的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高职数字媒体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全面培养,是我国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所在。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以及高职数字媒体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意义,并围绕确立创造力全面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等四个方面建立该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伴随时代发展进步,科学技术现已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目前社会已向网络时代与人工智能时代迈进。在此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量不断提升,这对学校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建设带来较大挑战,加之创新创业战略的践行,促使创新创业型的技术人才培养成为学校教育追求。基于此,本文基于创新创业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社会竞争变得日益激烈,而大学生就业成为了社会主要关注的问题。因此,普通本科院校在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时,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意识,提升创新创业热情,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潜能,从而帮助大学生塑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精神,使得大学生在大学毕业后能够具有较强的实践创业能力,进而有效缓解社会就业问题,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就业结构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主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趋势。然而,创业之路异常艰难,大学生要想成功创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发展得还很不成熟,在很多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着眼于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的研究,比较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与对策,对其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找出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分析其存在原因,并针对我国国情与大学生的特点,探索新模式,提出新对策,切实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是新时期通过互联网与社会行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和新趋势。基于产教融合视角,提出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的基础上“互联网+”背景下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产教融合路径。该路径通过深度剖析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趋势,重新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体系,构建基于“互联网+教育”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块,形成构建了以互联网为工具的 “企业需求导向+学生专业发展导向” 和“社会需求导向+学生专项实践导向” 相融汇以及“互联网+学校教育+学生实践”相融合的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另外,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产教融合路径注重校内校外联动,形成校企协同推进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产教融合培养的全新模式。旨在为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需要培养大量的创新人才。在这个大形势下,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浪潮风起云涌,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大学生老板都败下阵来,本文就是对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近些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对于创业教育领域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培养出了大量的自主创业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然而,从具体现状来看,仍有部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存在一系列有碍教育改革纵深发展的问题,亟待改进。对此,本文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的分析,探讨了创业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新时期高职院校构建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的具体措施,以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国家积极倡导高校毕业生开展自主创业活动,用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以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职业院校,应着重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财务管理教学方法的创新中以创业计划大赛作为基础,革新创业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同时,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与技能,创业能力得到发展,进一步推动财务管理教学的创新进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各个高校纷纷提倡内涵式发展,并已经将其作为高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在内涵式发展下,高校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推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理念,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建设,使"政产学研用"得以紧密互动,以此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鉴于此,本文便对内涵式发展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探索提高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能力实训创新路径已然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讨的问题,其能提升高职学生的创业和就业能力,培养他们的创业观念降低创业风险,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本文以在A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能力实训与学生创业就业研究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课程体系的建设问题为研究切入点,针对课程缺陷提出解决对策,旨在提升学生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并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社会创业过程整合模型显示,大学生社会创业是一个受个人、组织、环境和流程等因素影响的多阶段演进过程,且需要创业者通过评估与反馈进行过程监控。基于该模型,大学生社会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社会创业胜任力,助推有利于推进创业过程各阶段成功演进的因素发挥作用。为此,大学生社会创业教育体系应由社会创业课程体系、校园公益实践、社会创业孵化平台和多元社会支持系统构成。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应有内涵和重要组成,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目标、内容和理念上具有协同发展的基础。如何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的塑造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引导作用,是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密不可分的。基于此,本文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实施路径进行探索,围绕二者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探索二者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实施路径,优化教学体系和教育平台,以实现两者协同发展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大学生创业主体不多、成功率低、层次不高等问题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薄弱息息相关,而创业文化与氛围的滞后无疑是造成学生创业意识不强的重要原因。为此,反思学生创业意识薄弱的文化因素,革新家庭文化氛围,优化社会文化环境,强化大学创业文化发展,加大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力度,可为其成功创业奠定扎实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7.
MIT——创业型大学的发展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以来,美国高等教育呈现出多种发展模式,其中,麻省理工学院代表了创业型大学发展的潮流,是多种发展模式的综合体现,也昭示着高校与企业、政府之间发展新型关系的趋势。本文通过简要评述MIT发展的典型经验和社会意义,对我国高等院校创业型大学发展的定位、创业教育的定位及其发展模式,做出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前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国家适时的提出鼓励大学生创业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口号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但是,近年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形势并不乐观,本文从大学生创业以及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试图找出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创业发展进程的策略和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教育改革要适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变革背景。我国未来具有创业型经济发展形态的趋势,据此,我们应当从理论视角对创业意识导向和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融合角度对会计教育改革进行分析,提出社会创业资源的有效开发、专业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创业教育特色的体现的会计教育方式等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技术的进步使得大众可接触的媒介形式多元化,新闻媒体的内容定位成为核心竞争力;为能够吸引受众注意力、保持互动状态,新闻作品中的意义生产和解读成为关键。约翰·费斯克的媒介文化理论在研究媒介、社会和受众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受众与新闻作品之间的互动方式和解读路径方面提供新的分析框架和范式。从媒介文化理论出发可以看出,新闻作品不仅蕴含媒介文本创造时的原始意义,还在传播扩散的过程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产生新的文本意义;尤其是受众通过接触新闻作品来理解媒介文本的意义,继而从自身角度出发加工制造文本意义并将它解读出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