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考查对气体压强微观解释的理解气体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影响气体压强的两个因素:(1)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从宏观上看是气体的温度.(2)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即分子的密集程度),从宏观上看是气体的体积。  相似文献   

2.
罗春焱 《物理教师》2011,(8):44+46-44,46
气体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从微观角度看,气体的压强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温度)及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分子密度)有关.温度越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越大,分子撞击器壁的平均速度就越大,气体分子越密集,单位时间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就越多,气体的压强就越大.  相似文献   

3.
气体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从微观角度看,气体的压强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温度)及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分子密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撞击器壁的平均速度就越大,气体分子越密集,单位时间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就越多,气体的压强就越大.  相似文献   

4.
林达彬 《物理教师》2009,30(3):35-35
密闭容器内气体的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的,在理解上往往会错误地认为气体分子数密度越大,则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次数就越多,事实上这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也有紧密的联系,先粗略推导一下气体压强的微观表达式:如图1,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密闭的立方体容器内的分子数密度为n(单位体积内有n个气体分子),  相似文献   

5.
1.从微观的角度理解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 (B)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作用在器壁上的平均冲量.  相似文献   

6.
一、正确解决气体状态与内能变化类问题首先要清楚以下五个问题: (一)对密闭气体压强微观解释的理解: 教材中对气体压强的解释为: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气体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从微观角度来看,气体压强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子动理论,建立理想气体模型,阐述温度、体积两个气体的参量。通过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和推理,推证气体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张永生 《物理教师》2006,27(11):12-14
在中学物理教科书中都说:液体内部的压强是液体的重量产生的.在失重情况下,液体对于容器就没有压强了.而在讨论气体压强问题时,教材用大量沙粒对圆盘的不断碰撞产生了压力的实验,进而引申、推断出气体分子对容器壁也会产生压力.气体分子作热运动,大量气体分子不断地和容器壁碰撞,对容器壁产生持续的压力,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就是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我们又知道,物体(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内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那么大量液体分子也会不断地和容器壁碰撞,为什么液体在失重情况下,液体对于容器就没有压强了?液体和气体的压强的微观机理有什么不同?本文试作一些定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压强、温度和内能在气体分手运动论一章中,是描述理想气体性质的三个最基本的概念,也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一、压强1.压强的微观实质从定性意义上讲,压强是大量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的结果;从定量意义上讲,压强是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施于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冲量 P=(dl)/(dt ds),也可表述成 P=(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每个分子一次碰撞施于器壁的冲量)。  相似文献   

10.
在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教材中,讲解有关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时,用"雨点打伞"来类比"气体分子碰撞容器壁",如图1所示.教材指出:气体对容器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的碰撞引起的,这就好像密集的雨点打在伞上一样,雨点虽然是一滴一滴地打在伞上,但大量密集雨点的撞击,使伞受到持续的作用力.教材中配了演示实验,用"竹筒倒豆粒,豆粒下落击打台秤托盘"来模拟气体压强产生机理,如图2所示.同时定性分析了影响气体压强的两个微观因素:即在相同高度下改变单位时间内竹筒倒落豆粒的颗数,可知单位时间内落到托盘的颗数越多,台秤示数越大;在保证单位时间内竹筒倒落豆粒颗数一定的前提下,改变竹筒高度,调节豆粒撞击托盘时的动能,可知高度越高,动能越大,台秤示数越大.故可得出影响气体压强的两个微观因素为: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密集程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其中“绝对零度不可达到”被列入了考试范围 ,如何进行这一课题的教学就成了同仁们探讨的一个议题 .要妥善处理好这节课的教学 ,首先教师得对“绝对零度不可达到”有比较深入的理解 ,不然在教学中会犯科学性错误 .笔者仔细阅读了本刊 2 0 0 3年第 6期所载《如何进行“绝对零度不可达到”的教学》一文 ,觉得其中就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该文作者从分子动理论出发 ,经过一系列的推论后指出 :“一定质量的气体 ,在体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压强与温度成正比 ,由此通过画压强—温度图线 ,它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故而得出当温度为绝对0K ,气体的压强也为零 .而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不断撞击器壁产生的 ,它取决于分子的密集程度和分子的平均动能 ,由于气体体积不变 ,一定质量气体的分子的密集程度不变 ,这样气体的压强为零 ,就只有气体的平均动能为零 ,这样就与分子无规则热运动永不停息相矛盾 ,因此‘绝对零度不可达到’” .看似逻辑严密 ,实则作者不经意间犯了一个知识性的错误 :众所周知 ,“压强与绝对温度成正比”的关系只适用于一般气体在温度不太低 ,压强不太大的...  相似文献   

12.
因气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气体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相等.一定质量的气体,单位体积的分子数为n,那么与器壁单位面积撞击的分子数为n/6.本文通过对下边两道题的解析,说明单位体积的分子数”(或与器壁单位面积撞击的分子数n/6)及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撞击的分子数N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气体分子动理论和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给出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计算公式.由这两个公式从微观层面解释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本质,进而可以帮助解释和分析一些宏观物理现象.从微观角度而言,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持续不断地撞击容器器壁而形成的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温度则是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宏观量度,也可用来描述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能.  相似文献   

14.
热学部分主要讲述分子动力论、气体的状态参量和热力学定律,常见的命题热点有:有关分子质量、体积、数目等微观量估算、分子力与分子势能、分子平均动能,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气体三个状态参量的P、V、T的定性讨论,结合热力学第一定律判断气体做功及吸、放热,热力学第二定律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缜密的计算、推导,阐述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并结合相关的例题详细地讨论了温度和体积对气体压强的影响,旨在更好地讲解气体压强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关于大气的压强,初中物理如是说:“由于空气有重量,所以像液体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要产生压强一样,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也要产生压强,这个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高中物理又告诉我们:由于大量气体分子不断碰撞器壁,对器壁就产生一个持续的宏观的力,器壁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就叫做气体的压强。它决定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分子的平均速率。”学生学习了“气体的压强”之后,再回过去看  相似文献   

17.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把空气压进容器里,就成了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是个“大力士”, 它有许多应用.皮球里、轮胎里充的就是压缩空气,充进的气体越多,皮球就越硬,轮胎就越鼓.当然空气也不能充得太多,不然“大力士”就要冲破“牢笼”.  相似文献   

18.
一、原理分析我们知道 ,封闭气体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而产生的 ,并且决定于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数和分子的平均速度 .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数与气体密度有直接联系 ,分子的平均速率又与温度有关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 .故封闭气体压强可认为决定于气体的密度和温度 .我们也可以从克拉珀龙方程 p V=mMRT,得到p=mVTRM=RMρT.式中 R为普适常量 ,M为摩尔质量 ,m为气体的质量 ,所以 RM为常量 .设 k=RM,则气体压强为 p=kρT.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封闭气体的压强决定于气体的密度和温度 .用公式表示为p=kρT,或 p∝…  相似文献   

19.
大气的压强,当然也是气体的压强,初中物理是这样说的:“由于空气有重量,所以像液体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要产生压强一样,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也要产生压强,这个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关于气体的压强,高中物理又是这样说的:“由于大量气体分子不断碰撞器壁,对器壁就产生一个持续的宏观的力,单位面积器壁上所受的压力就叫做气体的压强。它决定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分子的平均速率。”关于气体压强这两种说法显然是不同的,我们不妨简称为“重量说”和“碰撞说”,两者究竟区别何在?有没有内在联系?能否予以统一?  相似文献   

20.
谈大气压产生的根本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提出问题 一般初中教科书中对大气压强成因的解释是“大气受到重力,由于气体又会流动,所以会对浸没在大气中的物体产生压力,这个压力产生的压强就叫大气压强”。但是一般高中课本对气体压强的解释是:“容器中的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时不断碰撞器壁,对器壁施加压力,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就是气体的压强”。于是有一部分爱思考的高中学生马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初中教材说大气压强是由重力产生的,而高中教材却说气体压强是由分子碰撞造成的,气体压强包含大气压强,按理说大气压强也应由分子碰撞产生,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