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教育》2005,(11):24-26
牡丹江市立新实验小学始建于1921年.已有84年的办学历史。学校从1958年起.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劳动教育为主线.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第一底色。声誉彰显丹江,荣膺全国百所“特色学校”之一。  相似文献   

2.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抗战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在高等院校开展劳动育人的设想。延安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成为在高等院校进行劳动育人的典型示范。延安大学劳动教育主要围绕解决学校办学需求与师生生活需要、农业生产等方面展开,基本形成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基本历史经验。以经验为启示,在新时期开展劳动教育要把握育人导向,坚持党在教育中的领导地位;根据现实需要,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大局;丰富育人载体,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新模式、新内涵。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 ,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 ,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 ,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近年来 ,我们平遥县坚持五育并重、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 ,把中小学劳动教育放到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环节 ,着力健全、完善了劳动教育岗位责任制度、基地建设制度、技能培训制度和理论研究制度 ,努力做到了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落实、教育基地落实…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5,(9):F0002-F0002
唐山市丰南区唐坊镇中心校辖中学1所.完全小学3所.幼儿园2所,现有教职工188人.学生2588名。近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镇中心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突出特色.注重实践、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恪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诺言.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  相似文献   

5.
武有才 《教育论坛》2004,(2):43-43,37
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直接反映着学校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根本功能的认识。近年来,我校确立并坚持“团结稳定讲奉献,教育教学靠科研,全面特长重素质,创新育人求发展”办学思想,把培养“会做人,会求知.会健体,会审美,会劳动的‘全面 特长’的新型人才”作为目标。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全兴小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田园劳动教育为办学特色,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德育重点工作和学生培养体系,通过劳动实践达到净化心灵、培育精神、塑造品格、提升能力的教育目标。自建校以来,学校坚持围绕田园劳动教育开展各项活动,构建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田园劳动教育模式,形成了“基础+特色+渗透+活动”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有效培养了学生劳动品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办学方向第一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劳动就业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第二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习教学与生产(经营管理)相结合,突出技工教育特色,体现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第三条在以培养中级技术工人为主的同时,能承担高级工等多种培训任务,并在学校管理、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成为集职业需求预测、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就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8.
一、努力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中小学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因此,中小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由于受教育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制约,北京市中小学教育也一度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德育工作有所削弱,智育发展不够全面,学生负担过重,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被忽视,少数差生受到排斥……针对上述情况,几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作为全面提高我  相似文献   

9.
汤水琴 《湖北教育》2004,(22):48-50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把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办学的基本目标.把“为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办学的基本任务,着力培养“会做人、会学习、会创造、会生活”的学生,在德育、艺术教育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推广国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探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新路子,培养学生的礼貌意识、服务意识、劳动意识,广州市旅游职业高级中学近年实行了服务周制度,组织学生分期分批参加学校的行政服务管理、学生服务管理、校园管理、餐厅服务管理。经过近三个学期的实践,收到较好的效果,受到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欢迎,受到来宾及兄弟学校领导的赞扬,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特色。一、实行服务周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依据1.实行服务周制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科学》2006,(1):32-34
我校是地处长白山脚下的一所农村村小。校园占地1.6万平方米,有1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02人,在职教师及工勤人员29人。现有教学实验基地6亩.果园一处。粮油加工厂一个。近10年来。我们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积极开展勤工俭学,兴办校办产业,加强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走出了一条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的兴校,富民的办学道路。  相似文献   

12.
《天津教育》2011,(12):2+67-F0002,F0003
杨村街第一小学: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教职工40余人,学生420余人。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秉承“和谐发展,为每个学生走向成功奠基“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校内劳动岗、校外劳动基地、家庭劳动岗等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符合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诉求,符合提升高职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诉求,也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诉求。辽宁职业学院重视“五育”课程内容的融合、课程体系的规范与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充实劳动教育内容,构建了劳动教育载体,提升了劳动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目标.就必须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普通中学如何通过各种途径把教劳结合的思想渗透和体现在全部教育工作之中.特别是如何加强德育和劳动技术教育这两个薄弱环节,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机构,需要更加重视劳动教育的开展,要紧密结合专业特点,以各个专业的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同时,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有机融合,开发符合学生发展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16.
我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紧抓发展机遇,倡导“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坚持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和校际联合的三大办学特色.狠抓“入学教育、教学管理和就业转移”三关建设,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符合现代企业发展需要,专业技能水平更加贴近生产岗位需要,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办学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贴近学生实际,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同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项措施都要体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殷海强 《教育》2022,(2):16-17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可否认的是,劳动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在一段时期内被不同程度弱化,缺乏系统规划与指导,导致学生劳动意识缺乏、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技能缺失,劳动成为教育的"短板".基于以上劳动教育困境,我校秉持"五彩童年 活力校园"的办学理念,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价值追求,建校之初就将劳育作...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近几年来,我们坚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通过教育和实际锻炼,绝大多数学生增强了劳动观点和劳动人民感情。学习上更加刻苦,毕业后不能升学的,能够安心从事生产劳动。一、重温教育方针,端正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在劳动教育方面,我校过去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在十年内乱时期,由于林彪、江青  相似文献   

20.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立新实验小学从1958年开始,在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32年来,他们经历了风风雨雨,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使劳动教育不断发展、完善。现在,该校为深化劳动教育,开辟了7种劳动教育途径,即:生产劳动、公益劳动、自我服务劳动、劳动课、兴趣实验劳动、学用结合实践劳动、社会服务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