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小学生命与健康常识课程的构建和实施是对地方课程的一次创新,也是对已有课程的一次超越.构建、实施生命与健康常识课程,首先要形成关于生命与健康常识课程信仰.在课程构建的过程中,要整体构架,科学规划,要研发系列文本尤其是要编写好教材.在课程实施策略上,要运用从上至下的策略,以提高课程执行力为抓手,促进忠实执行课程.  相似文献   

2.
地方课程,主要是指省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自主开发和管理的课程。湖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计与开发,结合湖南实际,依托地方优质教育资源,采用边研究边实施的两轮协同推进的策略,明确地方课程的教育目标和设置原则,定位地方课程的架构与特征,通过“研究先行,行政主导,四环相扣”运作模式,构建了两大支柱:《生命与健康常识》《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开发三大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和管理评价体系;实现四大功能:面向中小学的育人功能、课程建设的拓展功能、湖湘文化的传承功能、以及辐射社会的科普功能,为培养具有湖湘文化特质的身心健康的新一代湖南人提供课程养料,也有助于丰富我国地方课程开发理论。  相似文献   

3.
目前,生命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在课程基础、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等方面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改进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与策略是:完善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确立明晰的课程定位和独立的课程设置,构建分阶段、层次化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体系,注重课程实施中的活动体验。  相似文献   

4.
课程实施策略的选择--课程改革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性环节,课程实施策略的选择是课程改革成功的有力保证.目前国外的课程实施策略基本有三种:从上至下的策略、从下至上的策略、从中间向上的策略.这对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是:课程实施策略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综合发展;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学校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构建课程改革的网络状系统.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基于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新课程教育理念刷新了原有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呼唤课堂教学的变革.这意味着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方法,去重新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策略,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具有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在课程体系构建和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人本思想,用科学的理论指导生命教育课程的顺利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宜选择实用取向和个人取向相结合,实现课程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师资组建和教学安排,并从规范教学管理、加强社会实践、重视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实施,把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打造成一门质量高、实用性强、影响深的人文课程。  相似文献   

7.
肖玲  元文学  李涛 《大学教育》2023,(14):90-96
课程思政理念是各学段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指标构建的核心理念。课程组立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维度,对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框架、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及考评内容予以构建,并对构建思路加以阐释。依据体育课程思政核心要求,探索体育课程思政和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间的关联性。针对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提出建立质量保障制度与机制、善用现代与传统教学模式和优化思政育人环境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当前生命教育在初中阶段的体育课程实施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立足于课程现状,首先分析了生命教育在初中体育课程中的应用价值与作用,其次对生命安全教育的构建策略进行了分析与判断,也希望可以为我国整体初中体育课程中应用生命教育,提升学生生命质量创设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构建中学化学网络课程,突破传统文本课程知识的陈旧、文化的保守等局限性,是构建个性化学科课程的一种新模式。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学科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应具有新的课程观和教学模式等,为此本文对中学化学网络课程教学功能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当前,初中教育阶段的生命教育课程,其在定位、设计、内容、实施等方面都急需解决和改进。对于初中教育阶段的生命教育课程,我们要完善其理论基础,明确生命教育课程的设置,构建初中生命教育课程的教学体系。我们要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生命教育观念,增强生命教育中的实践性、优化性,进而来改进初中生命教育的基本思路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实施生命教育有其必要性,是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的。生命教育的课程目标应有准确的定位,课程内容应从认识和欣赏生命、理解和发展生命、珍爱和超越生命等维度来构建。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层面,应合理参考和利用生命教育专门教材,整合相关课程资源,并挖掘生命教育隐形课程资源。实践活动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式,在课程实施中应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基于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新课程教育理念刷新了原有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呼唤课堂教学的变革。这意味着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方法,去重新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策略,使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  相似文献   

13.
一、体育课程实施的重心在学校美国课程专家麦克尼尔(J.D.McNeil)认为课程实施的策略可以分为三种,即自上而下策略、自下而上策略和自中而上策略。自上至下的策略是以国家和地区为中心的。采取这种策略来实施课程变革,要求学校中的其他因素要与改革相一致。否则,改革将会受到阻碍或只是暂时得到实施。自下至上的策略是作为自上至下的策略的对立面而提出来的。该策略是以  相似文献   

14.
课程建设是学前融合教育的核心工作,为了让所有儿童都接受高质量的、适合其独特学习需要的教育,就必须重视融合教育课程的构建,调整课程的形式、内容与实施策略。新津县幼儿园3个融合教育大班,以健康领域中的"动作发展"主题作为切入点,探讨学前融合教育健康课程建设的内容与实施效果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识对常识、对科学的超越,是对人的生命本然、终极目的与理想等意义世界的观照。通识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种办学理念,教育的实施需要通过课程来落实,通识教育也必须由通识课程来完成,这是一个由理想向现实转换的过程。本文在分析我校目前通识课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艺术类通识课程的发展思路的课程建设进行了一番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远程教育课程文化是对课程的意义、价值、使命、地位、作用的揭示和体现,反映了课程主体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和文化理念.远程教育课程目标文化、内容文化、实施文化是远程教育课程文化的三种主要形态,其根本特征为开放性、社会性和创新性、技术性.构建远程教育课程文化,首先要树立远程教育课程文化的理性自觉,确立远程教育课程文化的主导价值;其次在构建的策略和途径上,要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在课程体系的平台上渗透课程文化,要坚持"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和运作模式,要提高教师在课程文化构建中的地位、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体育课程实施的重心在学校 美国课程专家麦克尼尔(J.D.McNeil)认为课程实施的策略可以分为三种,即自上而下策略、自下而上策略和自中而上策略。自上至下的策略是以国家和地区为中心的。采取这种策略来实施课程变革,要求学校中的其他因素要与改革相一致。否则,改革将会受到阻碍或只是暂时得到实施。自下至上的策略是作为自上至下的策略的对立面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健康中国”策略的实施以及医药卫生产业的转型发展为课程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医药学专业学生的政治思想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药学专业重要基础课,与生命健康前沿发展密切相关“,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值得进一步思考。文章就新时代下课程思政的必要性、遇到的问题以及重要思政元素的优化进行了探析,旨在为新时代下“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次学术研讨会围绕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反思、课程研究与文化、教师与校本、教学与评价等几个议题展开。会议总结了课程改革实施的进程、特征及动力机制,对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推进策略及课程政策制订机制进行了反思,对课程改革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会议代表认为应当确立知识的教育学立场,实现知识教学价值的丰富性,应当对课程改革文化重建论进行反思与批判,但要关注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建设的关系。会议代表认为教师应提高课程理解能力,教师要改变流水线式工作模式,学会教学反思的策略和技能,要通过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促进教师赋权增能。会议代表认为要加强教学与评价内在关联机制的研究,要改变目前我国高考方案的制定缺乏基础性学理研究的现状,加强考试研究,正确处理考试与素质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特色课程",是指一所学校开设的不同于其他同类学校的具有独特性的课程。"课程特色",是指与同类学校相比较而言,某一所学校在实施同样课程的过程中,其实施策略、实施手段、实施方式和方法、实施结果的评价等具有有别于其他同类学校的质的差异性和优质性。在价值取向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程决策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要体现师生的共同发展愿景;在课程规划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既要在学校办学总目标和育人价值取向引领下进行顶层设计,又要关注学生眼下的个性化发展,还要致力于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