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是人,不是神,他却有许多“绝技”使人感到他很神。你看,一些医院治不了的疑难病症,经他一调理:肿瘤消失了;结石飞走了;高血压正常了;糖尿病的尿糖没了;风湿症治愈了;偏瘫病人走路了……你说神不神?他就是法号慧乐的国际东方神功特级大师张存华。应当说,我对气功是有过体验的。那是五年前,我患了糖尿病,有人介绍一位“气功师”给我治了多日,钱没少花,病却没好。自那以后,我对气功、特异功能是有“成见”的。尽管有人将其说得神乎其神,可我全然不信。然而,1992年7月的一次晨练,当我亲眼见到张大师为众人发功治病的事实后,对气功信服了。面对一个个带着愁容前来,又一个个喜上眉梢而去的患者,我好奇地问一位患有肩周炎的人:“怎么样,真的好了  相似文献   

2.
引子—洋洋洒洒的气功大潮有人说,气功现象将引起人类科技史的第四次浪潮。有人说,气功与人体特异功能是世界第八事迹。此是言重了?还是恰如其分: 世界的诸多神秘在东方,东方的诸多神秘在中国,中国的诸多神秘在气功?  相似文献   

3.
笔者和一些气功爱好者一样,很早就对特异功能现象感兴趣,尤其对特异功能中的搬运功夫着迷。那是1984年初夏的一天,笔者在一次气功、特异功能的交流会上,曾亲眼看到一位年轻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分别将两位与会者的钱包和名片转移到自己的西服口袋里。此举神不知,鬼不觉,使在场的人面面相觑,吃惊不小。以后笔  相似文献   

4.
他默默地为人传功、治病,不求闻达。然而,他的功力、功能未被埋没。他以真实的行动,朴素的情感,探索的精神,证实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为了却普渡众生的宏愿,他不顾师父的劝阻,堂堂正正地“出山”了! 他,就是潜心研究、修习气功与特异功能二十多个春秋的慈航。 (一) 我与他是老相识,坐在一起神聊,自然离不开气功——天、地、人、阴阳五行、周易八卦、懦、释、道。听说他自幼习功,先习道肖,后修佛家,近十年又转入密宗。可他嘴边却总是谈起普渡众生,用现代科学研究、探讨气功与特异功能诸现象。谈起诸家功法、功理之优劣、区  相似文献   

5.
气功筑基     
随着气功的普及,很多人把气功做为增进身体健康的一种手段。练气功,有人颇见成效,但也有人收效甚微或出现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练功的动作与意念、练功要则等问题理解程度不同。一、对动作的理解“动作”是身体肢体的外部表现形式。在气功练习中,动作的正确与否,是达到预期效果的基础,所谓正确,就是各个动作做到自然、连贯,不僵不懈、不阻不滞。动作是一种发展肢体的有效方法,它能起到活动血脉,灵活骨关节的良好效果。人体衰老的主要表现在肢体不灵,血脉不活,导致肌肉萎  相似文献   

6.
气功是个奇特的历史文化现象,似乎只有中国的文化土壤中才会产生这种东西,而在别的文明类型中则没有。正因为如此,我们研究气功的性质才有了某种可能。有人说气功是一门科学,甚至是一门“人体科学”和“生命科学”。但为什么古希腊时期坚决拒绝了类似气功的这种解释宇宙的理论?一希腊人曾经也和中国人一样,认为宇宙是由“气”构成的。但到了亚里士多德凭借观察将这种说法予以否定。这一否定使欧洲历史上再没有出现过对“气”的迷恋,进而也不可能发展出“气功”和“气功科学”这类东西。中国的情况复杂一些。中国古代的先人们,也曾对世界及…  相似文献   

7.
《精武》2007,(5):59-59
年逾古稀的詹姆斯·兰迪(James Randi)是举世闻名的美国魔术大师。最近,他在万维网上再次发出特别通告:“凡能在令人满意的观测下演示任何通灵、超自然及特异功能者,我将通过兰迪教育基金会付给百万美元的奖金。”[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李洪生,今年60岁,甘肃气功医疗科学研究所所长。十几年前的他.是冠心病、高血压、结核瘤、肝硬化、晕厥病等多种顽疾缠身而经常出没于医院的“病秧子”。可如今他是一位名声赫赫的医学气功大师,向他求医问药的各类疑难病患者络绎不绝。他的起死回生”灵丹妙药”就是神奇的东方气功养生术。久病成良医,李洪生酷爱气功、武术和针灸、按摩等传统医学、多方拜师学  相似文献   

9.
气功是中国古代先民把意念健身现象和中国古朴的“气”的哲学思想结合起来,]化出来的健身方法。正确看待气功中所谓的“气”的理念,对于人们正确认识“气功”、揭露伪气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试从“气”的思想的起源及用其解释意念健身现象的局限性论述意念健身现象之本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和印度都是气功的发源地,但我国的气功起于何时和怎样发生的,目前尚无一致的和令人信服的说法。有人说,“气功源于印度,是随佛教传入而传入的”。据查佛教流传最早的记载是东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然而,我国气功在老子(约公元前580年~前478年)时代就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奠定了经典性的理论基础。有人说,“有人类就有气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元代道家气功大师邱长春,“羽化”后,其遗体“异香终日不散”。佛家气功有素者亦不例外。据传东南亚一带的不少高僧,在“坐化”后也会发出异香,在当地高温下尸体数日不腐。前两年,笔者有幸拜访现代崂山道士匡常修,发现他身上发散着类似檀香之气。神秘的丹香并不仅见于道行很深的年迈长老,近年许多地方进行气功表演时,总少不了散发丹香这一节目,而表演者多为中青年气功师。他们每每在台上做着发功的姿势,台下观众就会逐渐闻到阵阵淡香袭来。但与会者所闻到的香味却因人而异,有的说是桂花香,有的说是茉莉香,  相似文献   

12.
浅析气功     
80年代以来,气功在社会上颇为流行,而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但对什么是气功却众说纷纭。很多人把它看作是一种特别适用于老弱病人的医疗保健方法,称之为“气功疗法”;有人则把它和刀枪不入、断金裂石等超乎常人的功能联系在一起;也有人把它等同于佛教徒的禅定和道教人士的修真等等。总之,不了解气功或初学气功的人对它感到神秘,而练气功的人则往往从各自经验出发,各持己见,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3.
说说气功     
将气功放回历史,将气功融入文化,将气功赋予时代,让我们──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采访记录:时间:1998年11月地点:景山公园采访对象:早锻炼的人们采访主题:什么是气功?采访对象一:练武术的中年男子记者:“对不起打扰一下,您知道什么是气功吗?”被访者:“气功——就是内功呗!”采访对象二:正在跑步的学生记者:“我想问一下,你知道气功是什么吗?”被访者:“气功应该是一种武术,一种功夫吧!”采访对象三:练太极拳的老年妇女记者:“您好,您认为什么是气功?”被访者:“是不是…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一部故事片《行窃“大师”》,它是我国第一部在主人公王手心灵历程的波澜中,自然溶入人体特异功能神奇效应的娱乐片,其中有这样一些情节:魔术团长王手能用手指捏住迎面射来  相似文献   

15.
雍阳人 《武当》2003,(9):31-32
若干年来,有人大肆鼓噪的“王芗斋战胜李瑞东”的所谓“历史”甚嚣尘上,见诸于国内的各种报刊、武术杂志上。然而,笔者有大量的确凿的依据可资证明这是一个弥天大谎!而炮制这个弥天大谎的始作俑者就是所谓王芗斋的“关门弟子”——王选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80年代初’期,就对中国的气功和特异功能做过这样的论述和评价:“气功师的种种卓绝表现,决不能用生物学、物理学的概念去解释。古代佛学禅法和道家内丹功中所有成就的种种超时空的特异功能,恐怕很难与宗教迷信相提并论。甚至某些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千里眼、顺风耳、遁土、遁水、遁火等描写,也都不能简单地看成是神话幻想,很可能在当时有其现实生活的模特  相似文献   

17.
大干世界,无奇不有;芸芸众生,个性迥异。东方人居多沉稳;西方人大半豪放。也许,由于炎黄子孙秉赋内向吧,一般情况下,他们不肯将惊人技艺公诸于世。不是吗?那位生长在苏联的斯拉夫后矞朱娜,凭借神奇气功,曾七次将其党魁解救于病危,被人奉为“克里姆林官的魔女”,于是乎成为传世之奇人。而我们这位隐逸于民间的气功大师,能手掌放气,隔墙击人,不知要比朱娜强多少倍,却鲜为人知。他是谁?请看本期这篇关于他的真实的“神话”。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将气功运用于现代体育活动中情绪控制的可行性。(1)从气功锻炼所悟出的哲理可改变运动员的不良认知方式,消除负性情绪的因子;(2)气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表明它对治疗不良情绪行之有效;(3)气功可以使“耗能性活动”变为“储能性活动”,这对我国运动员具有重大意义;(4)我国已有少数运动员(队)采用气功训练,效果很好;(5)气功包括了大多数现代情绪控制法,如能因人、因项目采用不同的功法,甚至创编出新的功法,必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世界体育发展中,气功锻炼的作用和价值愈来愈为人们所注意。其目的是使运动员在大强度训练后迅速恢复身体活动功能,保证在剧烈比赛条件下能够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研究资料表明,练五分钟的气功,对恢复精神功能的效果,几乎和采用一小时传统恢复手段相同。气功本来起源于我国,是祖国医学宝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气功,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呼吸功能及其调节作用锻炼身体的方法。所以又称“内功”。它既能治疗很多种疾病,又能保健养生,有助于益寿延年。本文将概略地介绍一些关于气功的基本  相似文献   

20.
朝阳  丁子 《精武》2008,(1):1-1,4
世界的东方,有三大奇迹——中国武术、气功,以及印度瑜伽术。气功、瑜伽术的神奇,人们或许知之甚稔。譬如,气功的“金枪刺喉”、“滚油捞物”、“赤足走火”、“踩气球”、“踩电灯、灯管”等等表演;再譬如,将瑜伽师地下深埋,封闭铁箱沉海等试验,电视、报刊、杂志都曾报道过,惟独武术的神奇,多出自于演义、传奇故事中。尤其现代新武侠小说的崛起,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的作品,更是将武术的神秘、神奇编织、营造得几欲令人如醉如痴,所以才有人将新派武侠小说喻为“成年人的童话”。而上世纪80年代初,电视剧《霍元甲》,电影《少林寺》先后公演,又将武术推向登峰造极的地步。那时候,凡是涉及武术、武侠的文艺作品,即或沾上点“武”字边的报刊、杂志,发行百八十万册,恐怕都不在话下。武术浪潮滚滚,炙手可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