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巴县档案中的民俗档案文献,于2010年2月22日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在现有的巴县档案分类中并没有专门的民俗类档案,有关的民风民俗材料夹杂在各大类档案中,以司法类为最.巴县档案数量庞大,以全部巴县档案作为一个整体项目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难度太大,所以申报工作开展之初,四川省档案局就决定以专题作为项目来逐一申报.先是选择将"巴县档案中的土地租佃档案"作为项目申报,很快被否;接着选择了民风民俗专题,在巴县档案中共找到相关档案287件,2002年初以《巴县档案中的民俗档案文献》为题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笔者也于那时起与之结缘近十年.对于民俗这个大课题和巴县民俗档案这个小课题,笔者均无精深的研究,但十年频繁的接触,巴县那些民俗档案和档案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倒也时常浮现脑际,亲切如故旧.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档案馆馆藏清代巴县档案是我国现存时间较长、内容完整、数量较大的县级地方历史档案。最早确定巴县档案起始时间的是四川大学历史系教师伍仕谦同志,他认为巴县档案“由清代乾隆二十二年(1757)起,至民国三十年(1941)止,共184年”。此后,四川省档案馆、局的一些同志认为该档案始于康熙九年,但根据不足。目前一般认为巴县档案始于乾隆二十二年。1988年10月中旬,笔者在翻阅清代巴县乾隆朝档案时,发现了两件乾隆二十二年前的文件,即“乾隆二十一年三月十一日巴县正堂给发孝里四甲民杨尔菴认充乡约执照”,“乾隆十七年三月二十六日巴县正堂给发孝里四甲民王星一认充保长执照”。这两件文件之所以能成立有如下理由:其一,此文件不是抄白或拓片,文件所标年月即为文件制作时间;其二,此文件起始及末尾处都经朱笔标批,并在朝年处盖有方二寸一分、文曰“巴县之印”满汉各半垂露篆朱  相似文献   

3.
清代四川巴县档案是我国现存时间最长、最完整的一部分地方历史档案。这一部分珍贵的历史档案已为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所关注。这部分档案比较完整、系统地反映了清代巴县从康熙九年(1670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共二百四十余年各朝代的内政、外交、财政、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方面的情况,不仅是研究巴县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清代重庆、四川和我国西南地区历史的重要史料。这批档案已经对我国历史研究、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4.
嘉陵江流域保留有较为丰富的清代地方档案,以著名的《南部档案》和《巴县档案》为代表,包括其他一些零散的清代地方衙门档案,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到2006年5月结束,四川省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经过近30年的抢救,圆满完成了任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早期的馆藏清代档案抢救四川省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11.4万余卷。其中,清代巴县档案以数量大、年代久远、保存较为完整的县级地方历史档案而闻名遐迩。这些档案在接收进馆之前破损、霉变、结砖的情况相当严重,无法提供利用。  相似文献   

6.
清代巴县档案,是研究巴县地方史的第一手资料,因为其数量庞大,内容丰富,价值珍贵,深为中外学者所重视,掀起了研究巴县档案的热潮。但是,目前对巴县档案的已有研究尚不能完全令人满意,史料汇编和开发利用档案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研究者的研究热情还需进一步调动,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7.
在各类档案编研成果中,《档案利用效果实例汇编》是较为特殊的一种.一般来说,档案编研是以馆(室)藏档案文献为主要依据,以满足社会(或本单位)利用档案的需要为目的,在研究、综合档案内容的基础上,形成二次文献或三次文献.  相似文献   

8.
张晓霞 《兰台世界》2013,(19):143-144
<正>巴县婚姻档案是清代巴县衙门在行政管理和诉讼处理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真实的历史记录,共计6000余卷。这些档案是当时当事直接形成的,并不是事后根据记忆或者传言编写的,具有图书、报刊和其他各种文献不能代替的特殊地位,价值珍贵,绝不亚于清代中央国家机关档案和私家档案。它不仅是清代社会生活的生动写照,还是清代地  相似文献   

9.
信息短波     
《四川档案》2006,139232(4):59-60
省(省档案馆利用编研部报道)1985年至2006年5月。前来省档案馆利用清代巴县档案的外国利用1977人次,共查阅档案139232卷次(其中含档案胶片1034盘),复印67245页,涉及的国家有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德国、韩国、法国、新加坡等。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四川省档案馆召开档案编研工作座谈会,广泛征求进一步加强馆藏清代巴县衙门档案和川滇边务大臣衙门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建议。省档案馆副馆长罗亚夫出席会议并讲话。座谈会上,省档案馆编研处介绍了馆藏巴县衙门档案和川滇边务大臣衙门档案的整体情  相似文献   

11.
一、档案利用为档案事业带来发展契机 1.档案利用需求扩大是对档案工作的全面检测.社会和个人对档案利用的需求不断扩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每一次大事件对档案资料较为集中的利用,都是对档案工作一次全面的检测.笔者以所在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为例,谈谈档案利用工作的实践经历和认识.笔者所在的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自1997年以来,经历了两次由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评估,校档案室在两次教学评估工作中,提供了大量的材料,也接受了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2.
陈倩 《兰台世界》2020,(4):156-160
档案资料是盐业史研究的重要参考物,也是厘清盐业史相关问题的重要佐证物。在食盐专卖的古代中国社会,私盐处于地下交易状态,大多官方史料对事件本身记载有限,重点从宏观层面讲述贩私的原因以及惩治贩私行为的国家与地方法规等,而档案资料则详细记录了贩私案件本身,是十分有价值的研究对象。《清代巴县衙门档案》作为我国清代档案中价值珍贵的县衙门档案,保存了大量盐业记录,其中包括诸多有关私盐的记录。通过梳理这些档案,可以在总结清代巴县私盐特点的同时窥见四川私盐问题并佐证相关史料。此外,《清代巴县衙门档案》还有研究盐商缉私、丁宝桢改革盐务、贩私惯犯等问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巴县档案中保存了不少清代乾嘉道时期与农业灌溉用水相关的材料,根据这些档案文献可以看到相关的水事纠纷,看到规定用水的水利执照等,充分反映出巴县地方政府对水利的有效管理和官民互动。  相似文献   

14.
现藏于四川省档案馆的清代巴县档案,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地方政权档案,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清代巴县地区的政治、军事、司法、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其中的司法档案不仅为我们了解清代的司法制度、司法实践提供了翔实的实例,也为我们了解清代的司法书制度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5.
说到清代四川巴县档案的发现 ,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那是1953年的一天 ,时任西南博物馆馆长的著名考古学家、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冯汉骥偶然来到重庆樵坪场的一座关帝庙里 ,发现满屋故纸 ,无人照管 ,抽出一看 ,乃是清代巴县衙门的档案 ,他粗略翻阅几卷 ,认为很有学术价值 ,即迅速运回西南博物馆 ,并进行了初步的整理。1955年 ,该馆改为重庆博物馆 ,冯先生向四川大学历史系主任、著名史学家徐中舒教授介绍了巴县档案的情况 ,徐中舒建议由川大历史系专门主持整理。1964年 ,中央规定所有旧政权档案集中统一交档案馆保存 ,四川省档案…  相似文献   

16.
档案利用一直是我国档案界的重点、热点话题,档案利用理论成果也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对2000年以来我国10种档案学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上的档案利用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新世纪我国档案利用研究的整体状况和档案利用理论的发展情况,以期推动我国档案利用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为纪念第十三个国际档案日,四川与陕西、北京、天津、福建、湖北、宁夏共七省(市、区)档案馆接力直播,推出"档案记忆""6·9"国际档案日特别直播节目,制作了一份档案历史文化的饕餮盛宴。在本次直播中,四川省档案馆以"走进四川档案感受巴蜀文化"为主题,展示了清代巴县衙门档案。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视频、央  相似文献   

18.
《浙江档案》2003,(6):19-19
案由:1994年11月1日下午,四川省档案馆获悉本馆职工陈某偷窃馆藏清代档案后,即派人赶到蒲江县检察院,取回了被陈某偷窃的22份清代巴县档。案;当晚馆领导找陈某谈话,并宣布从11月2日起停职检查,写交待材料。在党的政策感召下,陈某当晚交出了他窃取的另一份清代巴县档案。11月2日,馆里派人到陈某家清查出他复此,对张某的处罚中应增加“没收违法所得”一项。会计档案是记录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情况的重要载体,对企业的经营、结算等活动都有重要的作用。《会计法》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对会计档案的保存、利用、移交等事项都作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9.
一、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县档案馆1958年5月27日,河南省许昌专区襄城县档案馆正式开馆。在此之前,我国还未曾有过县一级的档案馆。当时,馆内共接收档案7242卷,资料13670册。二、保存旧政权档案最多的县档案馆四川省巴县档案馆共有旧政权档案11万3千余卷,其年代起自清朝康熙九年(1670年)正月,止  相似文献   

20.
四川各级档案馆保留的大量清代地方县级衙门档案,以存载清代历史时间最长,内容最为丰富著称,是我国现存清代地方历史档案中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清代四川巴县衙门档案和南部县衙门档案。巴县档案计11.3万余卷,保留了清乾隆元年(1736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资料,记载了清七朝175年的历史。南部县档案,计1.8万余卷,约10万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